基于民生视角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018-02-02李蔚迪
李蔚迪
旅游业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产业,融合民生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改善民族地区的设施、交通和经济。要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产品,带动周围经济迅速发展。要真正做到关注民生,不能“重盈利,轻民生”。
引言
旅游行业日渐兴起,每个地区都有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可真正繁荣的没有很多,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发现不繁荣的地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特色不突出,或者周围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区域。想要景点脱颖而出,就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替地区人群思考,实现“三赢”。
一、概念
民生,是指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事项,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家庭和旅游等。民生概念大的方面是指,但凡和民生有关联的,不管直接还是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包括在民生范围内。此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范围太大。民生概念小的方面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开始。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群众的基本生存以及生活状态,以及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权益保护的状况等。
二、发展背景
社会现代化以来,在过快的生活节奏下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疾病随之而来,爆发形势无法预防。一是亚健康。2006年,我国超过9亿、近70%的人口就已经在亚健康的行列里了,还是不完全统计。二是劳累致死。我国70%的脑力劳动者游走在过度劳累的边缘,如果不积极改善情况,不久之后,这些人中会有一半以上命止于此。三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以超高的人数居我国疾病榜首。2009年,据资料显示,我国有超2 000万的人被抑郁症缠身。四是不良作息和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我国工作人员经常加班熬夜,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造成了近六成的人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虽然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及水平都有所提高,但这些疾病却不容小觑。
三、发展需要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事业有助于民族地区的设施完善,食、住、行、游、购和娱是组成地区旅游的几大要素,更是满足游客的必需条件。民族地区旅游还能够改善地区交通情况、生活条件等。民族地区的群众贫困居多,因此大部分群众迫切希望借旅游之手改善经济,保障生存条件,增加生活来源。但是贫困人群的情况不同,类型繁多,少数人没有脱贫能力,只能靠社会低保维持。部分人是既需要社保维持,也需要开发支持。民族地区旅游民生需求多,与平常的旅游开发要求不同,需求较高,有特殊性。所以,不能同普通的旅游项目一样开发。
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不能只单纯吸引游客,也应考虑当地人群的意见,让当地的政府满意。旅游,就是要满足游客的需求,让更多的当地人从中获得利益,这才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未来。
旅游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替社会解决失业人口的问题;地区人民的收入有所提高,带动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民生问题。今后的旅游发展,应依靠民族地区特有的产品及资源,把民族地区群众作为主要,开发地区独特的产品,最大化发展旅游,完善地区的民生。民族地区要坚持发展旅游行业,要能满足游客需求,更要做到惠民。政府和公司企业不能只关注利益方面,要真正做到替人民考虑,为人民做事,帮人民解决困难,积极落实地区的民生权益。
四、发展要求
在旅游项目规划上,要定位精准、思路明确、整体完整,站在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和终点。既要注意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又要关注群众参与发展的机会,要最大限度地达到共赢的局面。
依据民族地区特色,建造独有的旅游景观、人文,建设饭店、宾馆要与当地呼应,要建成地区独有的标志。不破坏原生态为基本要求,不能伤及地区资源,要适当控制力度。先选出资源好、潜力大的地区示范,再以此带动周圍经济发展,分散游客,促进一体化,不至于拥挤和浪费,提高整体吸引力。企业要做一个参与者,和地区群众共享利益。
旅游的发展和经济,关键的不只有特色,还有商品。游客旅游不仅仅是看风景、看人文,还会有购物的冲动。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旅游地区的商品就变得尤为重要。商品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影响地区经济效益。但现在旅游地区商品泛滥化,随处可见,没有明显的特色,与其他地区的商品基本无差异。因此,要设计、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成为关键之一。
五、结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论述了现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详细来说,现今的主要矛盾就是民生问题。旅游正是一个发展的行业,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逐步改善这个情况。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