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明河和南明桥

2018-02-02谢红生

贵阳文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南明沙洲虹桥

谢红生

因黔灵山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而建成的黔灵山公园,是国内难得的位于城市中心、真山真水的公园。黔灵山作为贵阳的名山胜景,因常年云雾环绕,俗语说:“筑城有座黔灵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南明河作为乌江南岸支流,源于广顺阿沙坝,经尤爱溪、接摆古水、经一宿河、过天生桥,接茨菇塘水流经花溪区,在湖潮汇大黄泥水、冷饭河入花溪河,接改茅、沙井、陈亮、摆郎等诸水进入贵阳市区后称南明河,河过南明桥、浮玉桥,在冠洲宾馆南面又有来自八里屯之富水汇入,然后经团坡桥、水口寺的普济桥,过打鱼寨奔腾而下,穿乌当区及龙里、开阳两县边界,至龙里两岔河纳独水河,折向北经开阳、福泉、瓮安3县市边界,至开阳县清水江口注入乌江,干流全长215公里。主要支流还有小车河、定扒河、南贡河、瓮昭河等,流域面积6600平方公里。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发电量约32万千瓦,是贵阳市工业、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建有花溪、松柏山、阿哈、小关、小冲、花马冲、月亮石等多座中小型水库和水力发电站10余座。

南明河已知最早的名称叫牂牁江。清光绪年间任平彝县令的包家吉在《滇游日记》中记叙:“甲秀楼即当年鄂制军尔泰记功处也,楼居南门外,相去不远。过浮玉桥,桥环九洞,跨牂牁江,碧水沉沉,清澈见底。”在典籍中,这条河流的最早名称为南门河。1456年成书的《寰宇通志载》:“南门河,在城南。”1468年编篡的《大明一统志》亦记:“南门河在宣慰司南。”成书于明弘治(1488-1506)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记:“南门河,在治城南门外,源出程番府界,东北流过境治,至巴乡,此流合乌江入蜀涪州界川江。”由于河水清明如镜,南门外的这条河流亦称为明河。1852年,《贵阳府志》始记:“南明亦曰清水”。到了清朝,因河流从城垣的次南门和南门过境,于是地名称谓上往往要注明南门外的明河。由于名称过长,加上贵阳方言的发音“门”“明”不分,“南门河”到后来就变成了“南明河”,也称“南溟河”。

贵阳城在未建桥时,行人经南门出行自此乘船摆渡过河,称这里的渡口为南津。南明桥是贵阳城最早建成的桥之一,最初称霁虹桥、虹桥。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霁虹桥,在治城南明河上,凡九空,永乐二年(1404年)镇远侯顾成建。”旧志载:“南津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跨其上。”明嘉靖年间,徐弘祖游历到贵阳,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贵州东三里为油柞关,其水西流……四面之水,南最大而西次之,北穿城中又次之……东经襄阳桥,东北抵望风台……乃东捣重峡而去。”在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撰《黔记》记为“霁虹桥”;在《南岳寿山图》中,记南明桥为“湘阳桥”。南明桥曾经的名称还有南门桥、虹桥、大南门桥、中正桥等。《贵州通志·城池》记有南明桥:“在治城南,南明河上,贵阳八景曰‘虹桥春涨即此。”明代的霍文作诗《虹桥春涨》:“淼淼洪江水溢堧,湔污纳垢下前川。山南水北浑元地,浴鹭浮鸥忽近天。虹映霞波流蜀锦,鱼抛雪浪澡误绵。巨槎莫漫乘春漲,怕有人疑是水仙。”汪成的《虹桥春涨》诗咏:“荡荡和风积雪消,漫漫春水涨虹桥。来时银海千寻浪,怒似钱塘八月潮。况有翛鳞能变化,宁无健翮快扶摇,想当送客朝天去,高挂云帆上九霄。”从这两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虹桥春涨”为什么早在明代就列入“贵阳八景”的理由。

在南明桥以下河中原有沙洲,旧志载:“广可百步,春来芳草晴沙,足供游泳。”与南明桥并行的还有一座桥叫浮玉桥,桥上有贵阳市的地标建筑甲秀楼。由于贵阳气候环境的原因,天低云矮,俗称:“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擩在云里头。”甲秀楼高约22.9米,是一座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飞甍翘角的亭阁,底层12根石柱托檐,周围是白色石雕栏杆,楼上朱梁碧瓦,登楼远眺,山水楼宇尽收眼底,四周景致实为甲秀。明代宋炫吟南明河鳌矶石诗《涣矶二绝》,其一:“水光潋艳接云霞,汤漾扁舟泛水涯。云锁空庭闲白昼,两行归燕接阳斜。”其二:“烟霞常作画图看,尽日矶头意结宽。钓罢归来天欲暮,笑呼稚子接渔竿。”甲秀楼下有浮玉桥连接两岸。南明河在过了浮玉桥的湾中形成回水,由于水色深碧如渊,得名涵碧潭。涵碧潭河湾一带风景如画,人称小西湖。

据传在甲秀楼之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鳌矶石上建栖云亭讲学传道。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曾被贬谪霍州的江东之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到任后,一如既往地正直为民、扶贫济困,助寒士“锐意向学”。第二年,江东之在南明桥下游鳌矶石处筑堤连接两岸,并准备在鳌矶石上建甲秀楼寓意贵州“科甲挺秀、人才辈出”。江东之为此专门赋诗:“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秀出三狮连凤翼,雄跨双骏据鳌头。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据壑舟。此日临渊何所限?擎天砥柱在中流。”江东之由于刚直不阿,权贵遂向朝廷进谗言,因属下杨国柱讨杨应龙战败被黜为民。由于建阁尚未完工,江东之离开前专门留下五百两白银希望有人接着完成,遂愤恨离职抵家郁郁而终。民众在南明河边看到涵碧潭水流漩涡如长江水倒流,触景生情为江东之的遭遇鸣不平,于是有:“九眼照沙洲,长江水倒流,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的民谣。曾任温江县令的薛彦卿亦作《江中信中丞》悼念:“梁木真同秋草萎,承天柱石竟何之?生前大造黔民福,死后深惭国士期。佩有古花三尺銕,邮通新拟四愁诗。白冠絮酒浇长恨,耿耿惟应地下知。”为完成江东之夙愿,乡绅许崇德、刘学易等倡议,在继任贵州巡抚的郭子章的支持下,甲秀楼重新开工并于堤上砌五孔石桥。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桥、楼彻底竣工,筑城民众称新落成的桥下堤坝为“江公堤”,并自发在楼前为之刻像竖碑纪念江东之。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广东的马文卿亦题写《江公堤碑记》。清代莫友芝编辑的《黔诗记略》载:“歙江东之巡贵州,募健儿侦防蠢苗,置赈田备荒歉,建惠药恤隐局以资病妊娩。甃鼇矶以培地胜,辑《图经》以维风教,其费皆斥巡抚例供倡之。三年诸事毕举,黔民为之歌云:巡抚冰清土视金,生人济众是真心。子孙继世延千万,福泽绵绵江海深。”浮玉桥最后亦建成九孔石桥,在桥上还建有涵碧亭,亭柱上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所题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和桂馥作联:“银汉浮空星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endprint

由于解放后原来的九孔南明桥改建为六孔桥,因此人们往往误以为“九眼”是指浮玉桥。从民谣和《江公堤碑记》“续石桥五洞,宛如长虹驾汉矣”,以及许一德《赠江中丞至政序》“薄城富水,卷帘为病,就下流结石,筑堤以注其水,峨峨作奋鳌状,命曰鳌头。成于不日,观者鼓手而腾欢焉。”的记载,可知浮玉桥原为拦水堤坝改建为五孔石桥,当时“九眼照沙洲”一景自然是指霁虹桥孔。而且,芳杜洲位于霁虹桥之东,明月西上时也是南明桥孔九眼掩映水色中。只是由于后来浮玉桥亦建成九孔,加上甲秀楼又是筑城的地标,民谣中的“九眼”在指霁虹桥的同时也可用于浮玉桥。“九眼照沙洲”一景指霁虹桥九孔,在《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也有明确记载。1887年,日本设在上海的间谍机关日清贸易研究所以贸易为名,经详细考察后编篡的《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中记“贵阳八景”的第一景就是“九眼照沙洲”。《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中记:“‘九眼照沙洲,下南岳(山)经马棚(马棚街,今新华路),即到南门桥,桥砌成九孔,长卧河上,如从下游远望,人马来往,如画一般……可见‘九眼照沙洲的说法由来已久,但因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特大洪水把甲秀楼淹了一半,芳杜洲也从此消失,‘九眼照沙洲的景观应在道光十一年之前存在。”

南明河上甲秀楼建成后,确实实现了江东之希望贵州科甲挺秀的夙愿。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头甲第一名的赵以炯,从小寄养在甲秀楼旁的外公家,由于锐意向学,成为云、贵两省自开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甲秀楼有清代翰林刘韫良于1915年所撰上联描绘景致,下联记述历史的206字楹联,几经修改后现为174字。现在,甲秀楼楹联和昆明大观楼楹联、成都望江楼楹联为国内知名的三大长联。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熔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后将缴获兵器熔铸为柱。两根铁柱都有铭文,现存省博物馆。1981年,由于楼危亭毁,政府按原式样重修。“甲秀楼”题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匾额在“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于楼。现在,甲秀楼悬挂有康有为的弟子、中国当代著名的贵阳女书法家萧娴所题:“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

清嘉庆年竖“记功铁柱”

南明河上的景致,除了“九眼照沙洲”外,自两江口到南明桥一带还有明代贵阳八景中的“临流城碧”一景,展示了南明河沿岸绿树碧水映蓝天的诗情画意。到了清代,南明桥下游有贵阳八景之一的“芳杜洲”景观。“芳杜洲”就是南明橋和鳌矶石之间、河流中间的沙洲,就是“九眼照沙洲”中的沙洲,由于长有一种贵阳称为小草香附子的芳杜草,绿草如茵,得名芳杜洲。“白蘋风袅鸥情荡;茅草烟薰蝶意忙”的对联,描绘的就是芳杜洲意境。清女诗人许芳晓七绝诗咏:“芳杜洲前春水绿,碧潭相映数峰青。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南明河与南明桥、甲秀楼、浮玉桥共同组成城南风景。杨仪卿题甲秀楼:“山色湖光杯在手;云开天远月当心。”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描述道:“每春波摇绿,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览渔舟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

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建有类似侗家风雨廊桥的南明桥被改名“中正桥”。1947年,覆盖在桥上的顶棚和九孔石桥被一并拆除,重建六跨石拱桥,在市政部门对桥进行改扩建过程中贵阳解放,贵阳市人民政府更桥名为南明桥,并组织南明桥建设施工。改建后的桥面有高于车行道、宽1米左右的人行道,桥两侧的栏杆为石雕,设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路灯,每个桥礅上砌有凸出桥面的半圆形露台,可供路人凭栏观赏河上风光。

南明河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还是城南市民的重要生活用水水源。随着城市的拓展和人口增加,水质逐渐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阳市开始着手解决阻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环境问题。在对南明河清淤的同时,为了解决南明桥成为城市交通瓶颈的问题,1995年改扩建新华路时一并对桥梁改造。重建的南明桥桥面拓宽到40米,两侧仍为石雕护栏,增设14座双叉装饰性路灯。进入新世纪以后,南明河沿岸商厦楼宇、街心花园和休闲广场陆续落成,共同组成甲秀楼风景区。进入新世纪,贵阳市又全面实施了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南明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及水土保持工程,花溪水库、小关水库扩建加高及改建工程,松柏山水库调水、南明河沿岸截污沟工程,两岸景观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污染源治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清淤工程,市西河、贯城河整治工程,南明河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等措施,南明河沿岸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贵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建设了沿一中桥至南明桥两岸的绿化带,并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秀丽山川”内容为主题,共塑有约350米长的多组浮雕,让人们在欣赏浮雕艺术的同时饱览南明河畔秀美的风光。沿南明河岸的浮雕内容,包括远古时期的骨器、石器、角器、牙器等文物和著名的贵州岩画、红岩天书及兴仁出土的汉代铜车马等,加上以“四月八”、“竹竿舞”、“傩堂戏”等贵州民族节日为题材的民俗风情和以贵州秀丽山川为主题的浮雕景观,展现了贵州悠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因此被专家评为“艺术经典、文化缩影”景观工程。虽说当年的“临流城碧”和“九眼照沙洲”等景致早已不为人所知,但现在南明河沿岸和南明桥周围的景观,却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更加丰富好看。

(作者系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院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明沙洲虹桥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两个遗民典范:释大错与王船山
心海浪花
南明大学士文安之佚诗辑录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柳工挖掘机助力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发展
南明委离退局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会
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