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8-02-02阿尔达克李晓东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伊犁州喀什地区高密度

阿尔达克+李晓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GIS技术,国家从级和自治区级两个层面研究367项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聚集分布,喀什地区及伊犁州直属地区呈现高密度聚集,乌鲁木齐及周边次之,东疆分布稀疏的特征。并将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遗旅游产品结构层次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升型三类旅游开发模式。

引言

相当一部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濒临灭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脆弱性及不可再生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不一,国内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放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面。尽管部分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持否定态度,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两者并不矛盾。部分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与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新疆少数民族非遗概况

新疆聚居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13个世居少数民族,这里孕育了多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按照我国先后四次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產项目为71项;省级达293项。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标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表现形式划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10项。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新疆少数民族非遗呈现以传统技艺和民俗为主,传统音乐、文学、美术为次,传统戏剧、曲艺及医药类短缺的特征。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本文运用Arcgis10.3,从国家和省级两维度对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并通过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测算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

本文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从2016年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以来,国家级非遗数71项,省级293项。按照非遗源生地地理坐标作为基础数据,其中由于同一项非遗申请地不止一种,本文将非遗影响力最强的源生地作为基础数据。

三、空间分布分析

在Arcgis10.3上呈现的非遗分布不均匀,呈组团状分布。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非遗呈现非均衡分布特征。从国家级和省级分布大致相同,喀什地区及伊犁州直属等地区呈现高密度聚集,乌鲁木齐及周边次之,东疆分布稀疏的特征。本文运用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两个指标分析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

最邻近点指数是衡量每个要素与最邻近点的距离与假定随机分布距离相似程度的指标。公式如下。

rE =

点数据分布类型分为凝聚、均匀、随机和三种,均匀分布的最邻近距离均值最大,随机分布次之,凝聚分布距离最小。通过运算,得到实际最邻近距离rE,p值为0.0000,国家级非遗指数,0.413905 < 1,省级非遗指数为0.152072 < 1,均呈凝聚分布的。

(二)核密度估计

本文采用核密度估计的方法描述非遗分布在空间上不同位置的概率差异。通过多次试验,选择输出像元大小为 0.02,搜索半径设置为1.3。总体格局图如下。

国家级非遗形成了 3个高密度集聚区,4个团状密集区。高密度核心区位于伊犁州直属、喀什地区及乌鲁木齐为核心。乌鲁木齐作为首府城市,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民族聚居地,非遗数较多。以喀什地区核心地区,喀什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民族历史悠久,非遗形成于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中。省级非遗1个高密度聚集区,伊犁州直属为中心,周边若干组团状。

四、旅游开发分析

新疆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其在旅游开发时呈现的开发价值也呈现多样化。国家级非遗,3个核心集聚点中,喀什地区共有14项,主要非遗类型包括传统技艺和民俗。伊犁州直属共有16项,主要非遗类型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民俗。乌鲁木齐市共9项,以民间文学类为主。根据15个地州国家级主要的非遗类型,将非遗旅游开发层次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升型三类。

综合以上,对非遗保护不仅体现在旅游开发得以传承,更是通过数字化保护模式,文化保护区模式。数字化保护模式,诸如建立数字博物馆、数字体验馆等提升保护的数字化水平;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充分调动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参与,利用民间力量实现非遗的原生态保护。此外,法律保护对非遗的保护也至关重要,健全非遗法律制度,对非遗资料的定期调查、更新和建档等工作,明确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及义务等。

五、结论

新疆少数民族非遗的空间格局的分析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非遗旅游资源呈现种类多样、地域特色明显等特性,非遗根植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及所处地理环境,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类型的非遗,因而在非遗保护中要始终体现分类开发、多样保护的原则。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旅游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伊犁州喀什地区高密度
基于RS与GIS结合的喀什地区遗址预测模型构建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双语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伊犁州直新源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