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
2018-02-02高瞻
高瞻
新课改将初中(七、八、九年级)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这是对传统的初中体育的一次改革。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这门学科。如今体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途径。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体育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传播体育知识的媒介人,转换为合作者、组织者和主导者,角色定位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巧的同时,也明确了体育的重要意义。我校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深刻体会到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须对传统体育课进行全面改革,并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做出了全面创新。
一、多方位确立教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二、多方教育,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科学设计。
三、多方结合,创新教育新途径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四、多元检测,建立教育评价新体系建立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要彻底摒弃以学生运动技能检测作为唯一标准的传统做法,建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求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指标多元化。建构切合实际的评价量标体系,使评价不只关注学生体能训练指标。二是评价方法多元化。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检测,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评价量标体系为依据,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是评价结论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改革传统检测中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采用量化评价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毕业及升学考核范围,更增强了评价的调控功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施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体育教学有效性内涵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明确规划出学科的衡量指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所有的指标,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具体是指在一个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方法和过程方面发展的程度。当有效性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就是指学生对学习领域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教师要树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中明确规定健康课程与体育是一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并且提出了与体育相关的四个教学理念:(1)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要让学生形成锻炼的良好习惯,需要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3)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教学的主导方向,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4)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主体的地位和全面的发展可以明显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不仅要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还要调换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位置,從体育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主导者,遵循上述的四项教学理念。另外,初中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量的多元化,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索体育知识的兴趣。
2.加强对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培养。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和感情表现的心理状态反映。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而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不管是在选择教学内容,还是更新教学方法上,都要基于学生运动的兴趣,采用的教学方法尽量丰富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3.以学生为主题,改进教学方法。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目前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新课改理念下,要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传统的教育制度应当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也是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途径。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遵循上文讲述的四个与体育相关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体需求,采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七、进一步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1.结合学生发展实际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教学内容应当大于等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组织教学活动,但是还要结合本地区体育传统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补充和完善部分内容。
2.结合教学发展需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同样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更为敏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待学生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即使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要选择恰当的语气、措辞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了事。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体育学习的需求,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方法。教师还应当多鼓励学生,体育训练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枯燥运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增强耐力和客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在内心激发强烈积极情感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增加和学习成效提高的目标。
4.结合教学改革趋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体育学科也是一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将学生作为训练教学的主体。首先,在教师完成了相关动作的示范之后,要求学生相互观察、指点,合作开展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效果。教师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趣味化改进,使之表达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也可以采取竞争模式,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产生强烈的竞争欲望,你追我赶开展训练,也有助于训练成效的提升。
5.结合学生身体差异采取差别教学考核体育教学考核应当在固守教学目标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兼顾学生的身心实际。教师要在平时日常教学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分析,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状况、体育技能水平等方面实际状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考核要求层次,每一层次选取与之相对应的难度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考核中都能够寻找到适合自身能力的考核体系,增强他们成功的积极情感,更好地促进他们长足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的创新,以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引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使之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