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灰犀牛”式危机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破坏
2018-02-02朱志萍
朱志萍
摘要:相比于“黑天鹅”,“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意在表明原本应该很容易被发现的风险隐患,却由于疏忽大意而失去了最佳的控制风险的时机,最终酿成灾难性后果。分析2017年英国连续遭遇恐怖袭击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就是,这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由此清晰可见“灰犀牛”式危机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的巨大破坏。唯有从意识上和行动上思考应对之策,方能避免、至少可以减缓由此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1.006
一、描述:连续遭遇恐怖袭击导致英国2017年“最受伤”
2017年尚未过半,英国已经发生了4起袭击,是次数最多的一年。[1]
3月22日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汽车冲撞事件。52岁的英国公民卡里德·马苏德(Khalid Masood)駕驶一辆租来的轿车在威斯敏斯特桥上撞击行人,随后驾车冲击议会大厦并将一名警员刺死。他本人被警察击毙。英国议会大厦前的这起袭击案导致包括袭击者本人在内的6人死亡,50人受伤。
5月22日曼彻斯特体育场演唱会上发生爆炸式袭击。一名男性嫌犯使用自杀式炸弹袭击在曼彻斯特竞技场参加完演唱会的年轻人和儿童,导致22人死亡,59人受伤。自杀袭击事件嫌疑人为22岁的萨勒曼·拉马丹·阿贝迪(Salman Ramadan Abedi),一名出生在曼彻斯特的利比亚人后裔。
6月3日伦敦桥附近发生汽车冲撞。一辆白色小货车在伦敦桥上撞击行人,此后,三名行凶者在附近的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持刀行凶,最终导致7人死亡,48人受伤。嫌犯被警察当场击毙。
6月19日伦敦清真寺附近发生卡车冲撞。当天傍晚,伦敦芬斯伯里公园区(Finsbury Park),嫌犯驾驶小货车撞向正在祈祷的穆斯林教徒。来自卡迪夫的达伦·奥斯本(Darren Osborne)被指涉嫌制造恐怖袭击和谋杀。这起事件发生在穆斯林斋月期间,袭击造成1人死亡,9人入院接受治疗。受害者全部都是穆斯林。
上述四起间隔时间不长的重大恐袭案件是英国自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以来伤亡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案件,共造成至少35名无辜民众遇难,200余人受伤。
对于21世纪英国遭受的恐怖袭击,理论界的研究往往以伦敦地铁爆炸案为起点。2005年7月7日,伦敦早高峰时发生了针对公交系统的自杀式爆炸。三颗炸弹在不同的地铁列车上引爆,第四颗在一辆双层巴士上爆炸。这起连环爆炸共导致55人死亡,至少700人受伤。如果说,十二年前的这次地铁爆炸案还可以定性为“黑天鹅”,即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那么2017年连续发生的这四起恐袭则显然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对于这种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赋予其名“灰犀牛”事件。
二、剖析:英国连续遭遇恐怖袭击何以可能?
“灰犀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古根海涅学者奖得主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于2013年1月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提出来的。根据其所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下文简称《灰犀牛》)一书,“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一头灰犀牛就是指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一个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就像是一头两吨重的犀牛,把牛角对准我们全速向我们攻击”。[2]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十分巨大,游客在很远处就能看见它们的存在;但是,恰恰是这一巨大而略显笨重的体型,使得人们放松了警惕,既忽视了它们被触怒之后发起进攻的速度,更忽视了其进攻的力度,以至于猝不及防,毫无招架之力。以灰犀牛来比喻“灰犀牛”式危机的风险,意在表明原本应该很容易被发现的风险隐患,却由于疏忽大意而失去了最佳的控制风险的时机,最终酿成灾难性后果。
具体分析英国连续恐袭案件可以说,英国之所以成为2017年“最受伤”的国家,其实有其必然性,从“灰犀牛”理论来讲,一句话概括就是,英国连续恐怖袭击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
首先,早在9·11事件发生的2001年开始,美国就发动了攻打阿富汗的“特殊的反恐怖战争”,英国作为老牌欧洲国家,就以盟友的身份与美军组成联军而共同行动。直至之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等,英国都是美国的支持者。这是最大的“灰犀牛”,或者说是众多“灰犀牛”存在的社会“归因”。
其次,在2005年遭遇伦敦地铁和公交自杀式爆炸袭击后,英国政府对于本国反对恐怖袭击的状况进行了反思,之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反恐运作机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反恐“四大金刚”:军情五局MI5、军情六局MI6、政府通讯监测总部GCHQ、伦敦警局反恐指挥部SO13,而且运作也较为成功。有数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英国共挫败40余起恐袭阴谋,其中有7起发生在2015年之后的19个月中,而这期间恰恰是法国《沙尔利周刊》遇袭、巴黎发生连环恐怖袭击、尼斯国庆日遭遇袭击等重大恐怖袭击案件发生的时段。但很显然,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形势,英国现有的反恐体系尚未迅速跟上新的威胁,以致出现了漏洞。这是“灰犀牛”存在的体系“归因”。
再次,从已经发生的这四起恐怖袭击案件来看,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嫌疑对象都是英国本土人。这恰恰生动表明,之前前往中东地区参加“圣战”的这些“圣战士”已经回国,或将回国。这些人在战场上历练完再回到英国国内制造恐袭事件,成为内生性袭击者。而且,年轻人极易在网络上被极端主义视频和仇恨言论激进化,成为极端主义实施网络招募的新鲜血液。这是“灰犀牛”存在的人员“归因”。
而且,从英国连续发生的这些恐袭案件来看,也完全符合近三年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一些城市发生的恐袭案件的特点。如一般是选择首都或者是重要城市,以及这些城市的地标式地点,如伦敦桥、议会大厦等;或者是民众日常生活、娱乐场所,如演唱会现场、购物中心等人口集中的地方,此为“软目标”。“软目标”的选择表明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制造最大的、轰动性的社会效应,最期望的效果就是社会民众“谈恐色变”。这样一来,无论死伤情况严重与否,都会给民众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此亦为“灰犀牛”存在的又一表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