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无级差学业评价的思考与探索
2018-02-02许敏峰
许敏峰
评价改革是当今教育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近年来,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立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秉持和谐教育学生观,把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进行了小学低年段“无级差学业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导向
在学校教学中,以划等级或打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基础的差异情况,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方式却存在以下问题。
1.学业评价的原本价值被窄化与简化。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以划等级或打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却导致学业评价方式被窄化成考试,考试又被窄化成笔试,笔试又被窄化成客观性的测验。同时,学业评价结果也被过度简化,往往是将学业评价中所反馈的信息简化成分数或等第,忽视了它所包含的内容,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2.儿童成长过早产生了“分化感”。尽管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学校,但以划等级或打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极易使他们原始的学习热情被忽视,学习自信被打压。此外,低年段儿童作为早期学习者,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并未成型,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划等级、打分数在客观上给儿童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使原本和谐友爱的伙伴被异化成了“竞争对手”和“别人家的孩子”。
3.教师与家长过于注重评价结果。一方面,分数与等第在客观上成为教师教学绩效考评的压力,造成教师心态的变化,只好以评价结果去给学生“贴标签”;另一方面,父母被功利化的氛围所裹挟,分数、等第成为他们的追求和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而忽视了孩子人格健全成长的意义。
4.美好的课改理念没有在现实中得到转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学生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业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评价转变。尽管如此,以分数或等第为主的评价方式,依然为小学教师广为使用,好的理念还没有转化成好的行为。
二、核心主张
无级差学业评价指在课堂学习中或作业、考试后以学生个体学业进步率与学习品质培养情况为经纬度,通过教育者专业性的观察与判断进行个性化诊断、形象化表达、发展性建议。
虽然无级差学业评价不划等级或打分数,但不等于没有标准,而是变“贴标签”“划等级”式的评价为教师参照课标要求,以学生自身状况为基准的“个体内差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书面测验等,给予相应的定性实时评价。同时,开发使用学业成长树App,阶段性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找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进步。无级差学业评价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把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关注焦点从分数、等级引导到学生的学习表现与生命成长,为低年段学生更好地迎接后续学习中的挑战与评价做好了准备。
1.无级差学业评价摈弃了浮躁与功利,坚守包容与期待的教育本质。低年段是儿童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儿童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品质的培养的关键时期。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在春天摇晃一棵苹果树。”耐心等待它们生长,自然会收获丰硕的果实。人的成长亦如此,也是需要时间的,教育评价更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2.无级差学业評价并非不注重质量,而是更注重学生成长最根本的质量——学习品质。提升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无级差学业评价的终极目标,所以学校的评价应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区分优良中差。学生的差异只能说明各自的发展空间不同,没有好坏之分。等第与分数不能决定学生未来能走多远,只有好的学习品质才能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高度。
3.无级差学业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传统评价好比一个大筛子,筛选的结果产生了两极分化,即筛子上面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筛子下面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甄别,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无级差学业评价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从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三、基本框架
无级差学业评价,是针对低年段儿童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开展的评价。学校通过收集分析文献和校本专题问卷调查,再结合实践经验,制订了四种低年段学生无级差学业评价。
1.学习兴趣评价。兴趣是低年段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掌握学生兴趣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注重激发与监测学生的好奇心、持久度等积极的学习品质。
2.学习习惯评价。学生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专心听讲、细心观察、爱提问题、及时改错、不磨蹭、认真书写、喜爱阅读、大胆表达”八大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评价。
3.学科知识与能力评价。依据课程标准,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变化的信息和数据,作定性发展性评价。
4.伙伴关系评价。各学科通过合作项目的设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与自己、与他人乃至与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无级差学业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构自己的评价观,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观察、接纳学生;要用“学习发展诊断”代替“学业质量评价”,用“服务(促进)学习”的理念代替“规范学习”理念。评价是为了提供服务,而不是为了筛选、淘汰。
四、工具研发
为了使教师、家长和学生能方便快捷地参与无级差学业评价,学校开发实施了小学低年段无级差学业评价智慧管理系统——学业成长树App,呈现的主要样式如表1所示。
1.学业成长树App的表达方式endprint
学业成长树App呈现的主要样式包括主干和枝葉两部分。主干: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观测他们呈现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伙伴关系,给予学生相应的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使主干呈现“长粗长高”的态势,让学生体验评价的获得感。枝叶: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业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通过“长叶、开花、结果”的方式,让学生积蓄自己成长的力量;根据学生在学科或艺体等各方面的个性化表现,通过“长叶、开花、结果”的方式,激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2.学业成长树App的使用特点
(1)个性化的学业成长树App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进步。每学期初,学生通过点击App按钮领到一颗具有象征意味的种子,一旁的卡通娃娃在辛勤地浇水施肥,形象生动的动画启迪学生认识到学习与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在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学生应知、应具备的学业知识与能力,并分别用一片片树叶与之对应,用树叶的不同“情态”呈现学生对每个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努力程度与掌握情况。这样,抽象的学业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在低年段学生眼中便变得形象可感。而学生在个性特长发展、学习兴趣、习惯养成、伙伴关系上的表现,主要依据其进步程度进行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2)动态化的学业成长树App可呈现学生的进步,并定期提出以描述性为主的诊断和建议。学业成长树App设计有一个“成长树成长过程”按钮,点击进入可呈现每一棵成长树生长的动态过程,分别记录了学生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业状况。学生可以点击进入每一片树叶,即每个学科的学业知识与能力点,了解自己某个学业知识与能力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们会定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优势与弱势,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给每个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为其指出问题,指明方向,提升其学习品质,使其更好地成长。
(3)互动式的学业成长树App使学生和家长可以实时点击,随时关注。学业成长树App代替了传统的成绩报告单,是过程性的学业成长记录,它的实施本身既是评价的形式,也是教育的过程,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家长对学生等多向互动的特征。它设有“树爸树妈的话”“树伙伴的小喇叭”“我来晒一晒”等互动键,使每个学生的学业成长记录呈现出立体的多角度的更全面的状态。
(4)智慧型的学业成长树App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学业成长树app的每一个记录都是系统大数据的一部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动统计不同群体的任何一个学业知识与能力点的学习情况,使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围绕这样一个智慧管理系统,学校将设置“即时应答”“教育播客”“电子图书”等多个应用模块,供师生、家长使用。同时,将网络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纳入其中,为无级差学业评价改革提供了可能。学业成长树App的应用,作为实践领域的变革,向学校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尤其是教学质量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这不仅要求在管理理念上要有相应的更新,更要求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方式与学校教师绩效考评制度上的革新予以保障,并深入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真正发挥无级差学业评价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