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血浆8-异前列腺素、IL-25、ET-1水平的影响
2018-02-02李洪林
李洪林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 彭州 611930)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的气道炎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气道表现为高反应性且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患者反复发作喘息、胸闷、气促和咳嗽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自行逆转,或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控制,但重症支气管哮喘常无法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激素、平喘祛痰、抗炎药物等)获得缓解,如不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则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气胸、心律失常、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是近年临床常用的辅助通气技术,早期应用NPPV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上机时间,还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3]。为提高临床疗效,近些年中西医治疗方案逐渐获得临床医师的认可,且取得了独特的效果[4]。本研究观察了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NPPV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及对血浆8-异前列腺素(8-iso-PG)、白细胞介素-25 (IL-25)、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5]中的哮喘发作期重症分级标准;患者入院后哮喘控制测试(ATC)评分<20分;患者意识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因各种原因不能配合进行NPPV者,伴肺癌等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肺栓塞、心力衰竭、自身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纳入前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年龄、性别、BMI、病程、呼吸循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5]中相关治疗原则给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给予β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扩张支气管,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照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方法:依据患者脸型应用不同型号的面罩,调节固定头带的松紧度,治疗模式选择为S/T模式,设置氧流量3~5 L/min,吸气压力12~15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频率 15~20次/min,通气时间16~20 h/d,治疗中按照患者病情变化调整呼吸参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9,规格:2 mL/支) 10 mL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雾化吸入,每日2次,连用7 d。
表1 2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及气道功能指标[达峰容积比(PFV)、潮气量(VT)、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和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变化情况,其中气道功能及肺功能应用德国耶格生产的Master Screen Pneumo型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临床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呼吸衰竭、心律失常、气胸或纵隔气胸、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死亡)、气管插管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时间。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气道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PFV、VT、25/PF和ME/MI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气道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FVC、FEV1、PEF、FEV1/FVC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期间临床结局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期间临床结局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相关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反应与炎性反应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7]。哮喘发作后患者支气管黏膜上皮黏附聚集的大量炎症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激活后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或介质,同时激活的炎性细胞可启动呼吸爆发,导致机体氧化/抗氧化失衡,大量氧自由基释放,引起呼吸道黏膜的脂质过氧化损害。8-iso-PG是一种反映机体氧化/抗氧化反应的可靠、敏感指标,其含量越高则机体氧化损伤程度越重,支气管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越强,呼吸道阻塞及痉挛程度越重[8]。IL-25则是一种Th2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其能够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黏膜组织中的浸润,激活中性粒细胞,加重气道炎性损伤,其水平亦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ET-1则是一种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炎性因子,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功效,还能够增加气道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诱发气道的高反应性,诱导氧自由基生成,损伤气道组织[10]。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管腔狭窄,患者肺动态顺应性降低,大小气道气流受限,呼吸阻力增加。通过气道功能及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显著异常,如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PFV和25/PF降低,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VT、ME/MI亦出现降低[11],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FEV1/FVC亦显著降低。气道功能及肺功能的异常变化将导致患者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严重者出现低氧血症以及呼吸性酸中毒。目前,支气管哮喘主要应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治疗,但此类药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欠佳,部分患者甚至病情恶化。近些年NPPV治疗逐渐应用在了临床当中,NPPV治疗能够不经人工气道进行通气,避免了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给患者造成的痛苦[12]。该治疗措施能够使患者在自主吸气同时予以正压通气,降低了哮喘发作时诱发的气道阻力,从而缓解了呼吸肌疲劳。此外,通过正压通气能够扩张萎缩的肺泡,增加肺泡交换通气功能,减少CO2潴留,提高氧分压,降低组织耗氧量,有利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善。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包括寒温失调、过食生冷咸酸、气候转变等,内因包括机体肺、脾、肾三脏不足,正气不足、痰饮留伏等[13]。基于以上病因,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该病。该药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中成药制剂,含有生物碱、黄芪皂苷、黄酮及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清肿等功效。动物实验显示,黄芪能够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并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NO、IL-5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从而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14]。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途径治疗该病,通过雾化超声器将黄芪注射液雾化为直径5 μm以下的雾滴颗粒,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在病变部位产生直接的治疗作用[15]。此疗法中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地到达患处,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还能够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均显著降低,气道功能及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临床结局优于对照组。提示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NPPV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气道及肺功能,促进预后康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血浆8-iso-PG、IL-25、ET-1水平有关。
[1] 赵丽敏,况红艳,张罗献,等.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通道影响支气管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22-2527
[2] 杨建伟,陈敏,马萍,等. 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096-2097
[3] 张虹,王力,祁晓磊,等. 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7):704-706
[4] 李竹英,韩文英,郅扶旻,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461-46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管理方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6] 杨维,熊咏民.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状态评估[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5,36(2):128-130
[7] 米娜瓦·阿巴斯,祖木来提·吐尔逊,杨晓红,等. 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8):1042-1044
[8] 李永霞,陈敏,钟红,等.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水平研究[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6):598-601
[9] 苏凤娟. IgE、IL-37、IL-25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检测及意义[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49-949;958
[10] 李莹,纪霞,王海燕,等. 青岛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表达及TNF-α、内皮素水平相关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3):165-169
[11] 潘杨,黄克武,叶青,等. 不同控制水平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与外周气道功能状态的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9):679-684
[12] 刘振峰,李欣欣,李虓,等.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5,55(28):90-91
[13] 张璇.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6):92-93
[14] 张雨,韦倩,伊鹏霏,等. 黄芪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NO、IL-5和炎症细胞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6):1033-1036
[15] 韦凤,胡稀. 中药注射剂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