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018-02-02左君钟楠
左君 钟楠
(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是第三大煤炭储量国。目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仍占据主导地位,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
煤炭开采一般采用矿井开采和露天开采,开采工艺决定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小其影响,有必要对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环保措施,减少甚至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瞻性
煤炭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时段先于项目建设阶段,评价单位在受到委托后,会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遵循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对煤炭开采项目进行评价,结合项目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在煤炭开采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实建设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容不相符,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不完善的情况发生,以上变动情况都会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环境影响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影响加重),不仅使项目无法顺利通过验收,需要在后期补充环境影响补充报告或者重新报批环评,影响项目正常验收,延长工期,提高项目经济成本,更加重了环境污染,增加了环境成本。
因此,在煤炭开采建设项目中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进而有效降低煤炭开采成本。
2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方法的科学性
煤炭开采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的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煤炭开采项目的工程特点、环境特征、评价工作等级和当地环保要求来确定,一般采用对比/类比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叠图法、趋势外推法、数学模型法等。
煤矿开采类的建设项目一般采用矿井开采和露天开采,针对其项目特殊性,通过对其施工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可判定其评价侧重点主要为生态环境,而其中其中地表塌陷生态破坏尤为明显。
矿体层较空、覆岩受到破坏都会加大地表塌陷出现几率。概率积分法是现今最为常用的地表预测方式,该方法主要将正态分布函数作为影响函数,而后利用积分法来表示地表下沉盆地的方式。除了上述方式,还有多种计算方式,但是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管是何种计算方式都是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多种不同情况的地质条件与煤炭资源储存量。现阶段下,多种计算方式已经在煤炭开采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受到了专业人员的认可与接受。
在预测结束后,可以最终预测结果与相关评价标准进行结合,进而得到当前矿区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而后对其进行客观的影响评价。
3 环境影响评价防治措施的合理性
3.1 恢复生态环境
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当中,环评给出的相关措施合理性较强。特别是在恢复生态环境中作用尤为明显。相关规定表明,煤矿塌陷区的填海工程应在地表移动的衰退期开始,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应及时填平塌方坑和滑坡应及时。如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地下地表水位下降,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补充生态水,进而更好的保障植被正常生长。
3.2 预防措施
(1)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必须完善矿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控制纳入法律轨道,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大行政处罚,规范矿区采矿工作,规范行业。
(2)保留煤柱。这是一种相对可靠的方法来保护岩石内部和上方的物体,并且不受采矿的影响,通常在井下永久保留。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关注和敏感目标都应该放在一边。煤柱保护应根据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确定。
(3)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们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意识并未真正实现,绝大多数只讲环保活动,实施性较差。除此之外公众参与程度也相对较低,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程度较差,导致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接受程度不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提升公众自身参与程度,进而更好的使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有效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发展进程。
结语
总而言之,煤炭开采为我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同样人们也要面对其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事实,生态环境污染对我国群众日常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在环保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必须要科学采矿,降低环境污染,进而更好地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