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澄沙之味》看日本自然观

2018-02-01毕宝方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自然观日本

毕宝方

摘要:日本四面环海,领土狭长,海洋性气候明显,而自然灾害多发,遂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让日本人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也对自然更加敬畏,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本文通过电影《澄沙之味》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导演所表达的日式自然理念的阐述,以小见大地分析日本这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做自然聆听者的自然观。

关键词:日本;自然观;澄沙之味

电影《澄沙之味》是由日本著名女性导演河濑直美所导演、知名演员树木希林(已故)主演,电影不仅反映了生活的无奈和人性的温暖,还从电影的拍摄技巧和所反映的自然主题来表现日本独特的自然观。在这种自然观影响下的日本人所具有的对自然的敬意,是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一、电影《澄沙之味》剧情简介

该电影以一家在樱花树下的铜锣烧店为线索,店长千太郎因为欠债不得不在铜锣烧店打工;初中生若菜经常去铜锣烧店拿铜锣烧残次品填饱肚子;女主人公德江太太因为非常想在铜锣烧店打工,拿自己做的豆沙馅打动了千太郎店长,终于使千太郎店长同意让七十多岁的德江太太在店里打工,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因为德江太太的豆沙馅,使铜锣烧店的生意火爆一时。可是好景不长,德江太太以前是麻风病人的事情传开了,生意一落千丈,德江太太就再也不去铜锣烧店里了。最后,德江太太用她的爱,悄然改变了店长和若菜今后的人生之路。

电影虽然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作品,但在整部电影中萦绕着一种淡淡的愁绪,是一种在温馨中还夹杂着对现实无奈、悲伤的情感。日本人喜欢这种带有淡淡酸楚与愁绪的暖心故事,它像是在拨开一层又一层痛苦的外壳后才能品尝到甘甜的糖果,是让人的舌头还残存着苦涩味道的同时才慢慢感受到糖本身的甜味[1]。整个故事并没有非常让人矛盾的情节,而只是淡淡叙述这样一件悲伤而又温暖的事,这也就反映了日本人人性中平静和缓的一面,他们相信事情并不是单纯地只有好或坏的一面,人生中的高峰和低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管是他们处在心酸之中还是甜蜜之时,都是以平常心来对待,而这样的心态又会影响到日本的自然观,形成一种寻求平静淡泊、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二、从自然景物来看

在《澄沙之味》这部电影中,樱花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影片的一开头,就是满枝的樱花,影片甚至用樱花暗示着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消逝。在电影中,樱花是和德江太太融为一体的。德江太太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樱花的出现,樱花树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向千太郎店长说“德江太太来了!”影片的结尾部分,因为德江太太生前喜欢樱花,就为她种了一支樱花树作为纪念,那其实就是德江太太的化身,在来年春风吹拂的时候,仿佛德江太太又能像以前那样,在明媚春光中,享受着自然的一切美好。在这部影片中,樱花就是自然,德江太太死后用樱花树做纪念也是日本人希望人与自然能合二为一的体现。日本人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强调和自然融为一体,喜欢用自然事物体现自己的情感,认为像自然事物一样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静静地欣赏自然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自然事物——红豆,是影片的关键。故事开始于红豆,红豆又联系起了男女主人公,并集中体现了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和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影片着重拍摄了男女主角第一次做豆沙馅的情景:德江太太认真“款待”每一粒红豆,为它们加油,悉心照料它们,对小小的红豆也是充满敬意。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德江太太告诉店长:“我在煮红豆的时候,仔细倾听红豆的低语,想象着红豆所经历的雨天、晴天,又是怎样的风将红豆带到了这里呢?我会一一听它们诉说旅途中的故事。因为我相信世界上存在着的东西都能说话。所以侧耳倾听的话,连照射的阳光、刮过风,都会和你说话呢。”日本人相信万事万物皆有灵气,对自然事物充满了敬意与喜爱,他们尊重自然、理解自然,不管是自然欣欣向荣之景还是自然衰败凋落之态,他们都能感受到自然本身的美,认真地做自然的观赏者、聆听者,陶醉在自然的美景和对自然的想象之中。同时,他们也知道自然规律是无法更改的,自然之美也是转瞬易逝的,因此在欣赏这些美景时总是带着淡淡的怅然,这也是日本人对自然有着爱怜之情的原因。

三、从电影表现手法来看

《澄沙之味》这部电影是日本知名女性导演河濑直美的作品,因此从电影的拍摄手法上我们更能感受到日本女性对自然的细腻情感。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在整部作品中,背景声音是很嘈杂丰富的。男女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场景之外路人隐隐的说话声;在饭馆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厨房烹饪食物的声音;在路上时,总是能听到行人的嘈杂声以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导演在展现故事主线的过程中,并没有忽视自然的声音,反而将自然之声加入电影,在剧情展开的同时,又使背景声若隐若现地进入观众的耳朵,使故事情景和自然之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电影别出心裁地将自然之声加入整部电影中,让自然能够和人物、情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日本人非常在意人与自然的融合,喜欢用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细腻感情,他们忠于自然本身的声音,而日本人喜欢的也是自然中非常细小的事物,对小事物、可怜的事物展现他们的爱和保护欲,也可以体现日本人的自然观。

日本一年中季节变化非常丰富,人们有欣赏季节变化的独特乐趣。自然是平和的事物,绝对不是被征服的对象,因此就形成了要和自然协调统一的自然观。日本人为了描述这种季节变换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对四季的观察非常细腻,就像电影中对樱花树一年四季的拍摄,在展现时间流逝之余,也向观众展示了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在拍摄樱花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中留白很多,这和日本人喜爱“不完全的美”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总是秉承着“九分不足,十分又多余”的理念,熱爱这种不完全主义,大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日本人对自然的隐秘含蓄的喜爱[2]。电影镜头并没有完全集中在人物上,而是像自然景色纪录片一样穿插了许多长时间的自然场景,和我们平时观看的电影又有很大的不同,这与日本人关注自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且镜头中的樱花也并不是姹紫嫣红的热闹景象,而是朴素静谧的哀愁,给人一种樱花虽朝气蓬勃地绽放着,但是总萦绕着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因此,日本人这种对自然敏感纤细、朴素单薄的情感,都是日本独特自然观的证明。

四、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德江太太是一个喜欢观察自然、和自然对话的温柔可爱的老太太,她会和树木挥手告别;会倾听风声;会有“太阳公公”、“和小鸟起得一样早”的表达;会注意到樱花树四季的变化并陶醉其中,德江太太这一形象完美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大多数的日本人都是这样观察自然,喜爱自然的,他们能敏感地掌握四季微妙的变化,感受到自然事物的律动。他们与自然沟通,与自然相处,坐看自然有规律的变化,回归自然,这在他们看来是人生的一大乐趣[3]。而德江太太最后在她的遗书中写到“我们的出生,是为了亲眼见识这个世界,去倾听这个世界。所以,就算没有成为什么,我们都有活下去的意义”。这句话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坐看风起云涌”的自然观。他们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在自然中陶醉,在自然中表现自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日本人所追求的美与境界。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对自然充满感激与敬意。在男女主角煮红豆的时候,德江太太总是温柔缓慢地对待红豆,因为她要“盛情款待”这些好不容易来到他们面前的红豆,这样的态度,就是日本世界闻名的“匠人精神”。不管是在烹饪过程中还是建造房屋时,他们都极力保留自然的原始面貌,慢工出细活的等待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他们在作品中追求一种“自然感”,将事物的“自然感”看做是一种高档舒适的象征。日本人不是要改造自然,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境界,做到自然中有人类,人类生活中又有自然,這就是日式的自然观。

五、日本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日本的这种对自然充满敬意、追求和谐统一的消极自然观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然观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看法和态度,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形成首先和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南北走向的狭长国土分布,使日本成为北太平洋温带海面上一个四季变化缓慢而又规律的岛国,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日本亲近自然的平和心态,并对四季变化非常敏感。同时,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导致日本自然灾害频发,强烈的地震、火山运动,使日本人认识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因此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心理,认为自然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人类是难以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应当对自然充满敬意。再者,日本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云南省,在这样狭小的国土上,土地资源贫瘠,地形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等物产资源匮乏。因此,日本人非常珍惜自然中的事物,感激自然的恩惠,认为生活中带有“自然感”的事物都是神圣的象征,这些自然地理因素,都影响了日本自然观的形成。而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全球森林覆盖率大约只有22%的情况下,日本还保持着67%的森林覆盖率,这与日本人的自然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4]。

谈到日本自然观的形成,就不得不提起日本传统文化。众所周知,日本在公元6世纪就开始向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唐朝学习,但是为什么日本没有将盛唐时期中国恢弘大气的审美观念传播到日本呢?答案是日本不能。古代中国一直长期处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下,高度的中央集权产生了恢弘大气的审美意识。而在近代之前,日本一直没有建立过一个统一政权的国家,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多为山地,容易产生封建割据的大名(诸侯),国家政权被各地大名实际掌握着,可以说是一个封建邦联。没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没有统一的国家政权,日本无法产生一种磅礴恢弘的自然观。他们只能寄情于身边细小的自然景观,抒发属于他们自己细腻敏感的情绪。

日本这种自然观的形成,与日本宗教也有很大的关系。日本神社影响很大,上至日本首相,下至普通民众,都会在节日参拜神像,这就说明宗教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宗教也在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日本的宗教起源于自然崇拜,他们将神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认为“自然处处皆神灵”。不管是河流山川还是飞禽走兽,在他们看来都可以是神灵有形的载体,这无疑受到了佛教中“泛神论”观念的影响[5]。所以,不管是一粒米还是一滴水,他们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随便处理。从本质上看,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实际上是一种对神灵的敬畏。而这种对自然充满敬畏的自然观也是在对神灵的敬畏下才得以形成并延续至今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对自然充满敬畏是日本自然观的概括。从古至今,日本人都在感恩自然的同时感受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这样就形成了日本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在欣赏自然时总是带着淡淡愁绪的心态。

本文重点分析这种日式自然观是因为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当代,很多发展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下取得的。而在资源急剧减少的现代,我们是否该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最早论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易经》是否已被大多数国人在生活中所淡忘?与之相对应的发达西方国家坐拥全球的资源而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现在虽有收敛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我们都该对人类在不久的将来该何去何从感到担忧。就目前来看,在日本这种自然观引导下的日本人,为他们的下一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因此,日本的这种自然观是值得人类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王心如.我们都是困在笼子里的生灵——对电影《澄沙之味》的一种另类解读[J].名作欣赏,2017,20:113-115.

[2]张玲.从日本人的自然观来考察日本人的美意识[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路邈.漫谈日本自然观[J].国土文苑,2011,10:40-43.

[4]董小玫.浅析日本人的自然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6.

[5]路邈.日本自然观浅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自然观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