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2-01杨晓玉
杨晓玉
(此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机与前提条件,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认识开辟新航路需要必要的知识、技术条件,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哥伦布等人敢于打破常规、坚持西行,从而发现新航路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对开辟新航路做出恰当的评价。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和研讨学习相结合;借助白板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意识。
三、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走进历史
教师活动:展现大海画面并播放音频,提问:提到大海你能联想到哪些词汇呢?
学生活动:畅谈自己对大海的印象。
教师活动:表扬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提出:对于十五世纪的航海家们,大海具有危险的魅力:大海是向往与追求,是探险与吞噬,是探索与发现,也是连接与冲突。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历史
(一)海是向往与追求
活动1:创设情境,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并提出问题:“伟大的远洋航行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如果你是哥伦布,你该如何说服西班牙王后支持自己呢?”
学生活动:交流预习成果,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活动2:角色扮演,争取投资
学生活动:以课本剧的方式演绎哥伦布说服西班牙王后支持他的场景。
教师活动:出示奥斯曼土耳其隔断丝绸之路的动图,引導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提出问题“原有沟通亚欧的丝绸之路,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花费巨额的资金开辟新的航路呢?”
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最后,请学生综合以上要素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原因,同时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合作交流共享共建的团队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建设程度。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因资料不足而产生的困惑。
(二)海是探险与吞噬
活动1:史料阅读,汲取精神养料
教师活动:讲述哥伦布船队暴动的故事。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听故事,同时感受在新航路开辟中巨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思考,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苦难呢?”
学生活动:回答:“食物和淡水的短缺、疾病瘟疫、海啸漩涡、海盗袭击、海底暗礁等。”
教师活动:播放狂风暴雨的音频,并出示史料。
史料一: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18人。
史料二:“三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
——《皮加费塔航海日记》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感受航海之路的坎坷,并思考航海家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力量,讨论得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与对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
(三)海是探索与发现
活动1:白板圈画,明确路线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二三子目,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航海家的伟大成就。然后指导学生制作表格,突出人物、时间、支持国、到达地点四个要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制表。
教师活动:利用白板,检测学生对路线图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到白板前圈画出每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图,并将相关要素正确地拖拽到表格中。生生互评,纠正错误。
教师活动:结合路线图请学生解释新航路的“新”在哪。
学生活动:回答:“哥伦布新在发现新大陆,麦哲伦新在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他们重新定义了‘界的新概念。”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重点,即知道新航路开辟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识读地图的能力。
(四)海是连接与冲突
活动1:感受历史细节,多角度理解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哥伦布登陆图》,并提问:“哥伦布的表情说明了什么?土著居民是怎样的态度?哥伦布是用怎样的身份和目的登上这块土地的?”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哥伦布表情傲慢,而土著居民十分热情。哥伦布以为这里是印度,是为了获得黄金白银而来的。由此认识到这是先进世界与落后世界的一次不对等会面。”
教师活动:出示哥伦布两则日记,并提问:“同学们,请思考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他的居民纳贡。
—— 哥伦布航海日记
学生活动:回答:“哥伦布的目的在于开辟建立殖民地。”
教师活动: 展示两则材料,提问:“在阅读教材后,我们发现麦哲伦既被称为航海家也被当地人叫做西班牙侵略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则态度截然相反的史料呢?我们该如何评价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呢?”
材料一:美国以哥伦布命名的城市达到70余处,且把每年的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定为哥伦布日,展现人们对哥伦布的尊重。
材料二:印第安上千群众集会抗议“哥伦布日” 的新闻报道。
学生活动:回答:“麦哲伦通过环球旅行证明了地圆说,有巨大贡献,但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他的活动不可避免的具有了殖民主义色彩,因此他既是杰出航海家也是殖民强盗。”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完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直面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十三世纪地图,利用神奇墨水功能擦出覆盖区域,展露出新航路开辟后逐渐被世界认知的区域。请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生活动:通过连线的方式,观察各洲之间人员物资的交流。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世界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欧洲西海岸。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各大洲进入欧洲,那么这样的交流是对等的吗?利益上是平等的吗?”
学生活动:通过对不同地区利益的讨论,认识到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开始了对其他地区的血腥殖民掠夺。
设计意图: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本环节主要利用了神奇墨水功能,较以往图片之间的对比更加立体和直接,同时连线等方式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以上两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加深了学生历史印象,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环节四: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钓鱼岛、南海等问题,展示我国海权危机,提问: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国家海权安全做哪些贡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实现情感教育。
环节五:当堂总结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环节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完成小论文:哥伦布之我见。
2.手绘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環节七:教师寄语,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出示诗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学生向哥伦布等人学习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勇于迎接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着眼点重在通过对阅读史料,将教材中概念化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体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观;让学生感知航海时代伟大与残酷并存的史实,形成历史解释;通过圈画地图和编制图表,树立明确的历史时空观,最后通过过去与现实的联系,明确大国崛起的发展历程,理解海权的重要性,形成为国读书,为国效力的强大家国情怀。
本节课综合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维和活动两个层面上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建设课堂,生成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历史课堂魅力。
编辑/李梦迪E-mail:514874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