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2018-02-01李金明��
李金明��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倡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理论验证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和创新、互动合作和逻辑认知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在情境创设、实验演示、实验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合作和创新
為了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让学生快乐地学,让教师幸福地教”,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笔者铆足劲,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上积极探索,不断改进,运用情境创设来彰显物理课堂的张力本色,打造初中物理张力课堂。物理张力课堂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物理教师应在一节新课的开端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实验,这对学生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独立自主、创新与创造力等素养非常重大。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谈谈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素养的实践和思考。
一、 创设悬念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素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是在一节新课的开端能设置吸引学生的教学引入,必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持久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如此充满张力的课堂引入,深受学生的喜爱。
初中的学生对一切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若能在引入的时候设置一些小悬念,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养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开个好头。并且可以在新课程结束的时候请学生来解开这些小悬念的奥秘,对新课有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比如在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时,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位飞行员坐在他的飞机上,觉得耳朵边上有个“小虫子”,用手一抓,惊奇地发现居然是一颗飞行的子弹!那么平时我们的手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吗?学生回答肯定不行啊。那么什么条件下才能抓住子弹呢?一下子设置了一个小悬念,引入新课,创设了学生迫切想学习的情境。在学习“压强”知识的时候,将气球放在一个钉子上面,木板轻轻压下来气球就破了;再将气球放在密密麻麻的钉板上面,学生的原有知识都认为那么多钉子气球肯定会破,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个小悬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最后新课讲授完毕后由学生自己来解释,原来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牢牢掌握并可以熟练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 创设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合作和创新”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新课引入的时候设计一些巧妙、新颖、有趣的实验,创设实验情境,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合作和创新”素养的养成,一个好的实验引入在一节新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设置覆杯实验引入新课:取一个杯口大小适中的杯子,一张比杯口大的稍厚的纸,杯口朝下纸置于瓶口,松手后纸肯定掉下来;接着在杯中装满水,纸片覆盖在瓶口,倒置后松手,学生很吃惊地发现水并没有因为杯子的颠倒而洒出来,兴趣一下子被提了上来。这一个情境与学生的原有前概念形成一种反差,使得学生认识到原来知识的错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真正能融入到学习中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课引入的时候若能和生活中的前概念起冲突,那么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地跟随老师的脚步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三、 创设分组实验,提升学生“互动合作”素养
分组实验要做到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素养,同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把培养创新能力向平时教学渗透,强化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对待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异常”操作和“异常”现象,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这个分组实验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物左码右”的原则,而是与之相反。见到这种情况后,首先给他指出了操作的错误,同时提出了这种测量的问题:“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的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那么当天平平衡时,若左盘放有50克的砝码2个,10克的砝码1个,游码所对的读数是3克,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呢?是113克吗?”这时同学的积极性就会很高,为了迫切地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积极思考。与此同时,要启发学生应“换位思考”,从游码对应的值的实质出发即“左盘中的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值的读数+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来分析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归纳出M物=110克-3克=107克。随后请学生们马上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进行验证。当实验的结果与分析一致时学生会显得非常的高兴,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这类问题的理解。
四、 创设理性思辨情境,提升学生“逻辑认知”素养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逻辑认知”素养。如今的学生总是习惯于接受老师的讲授的知识,根本不需要自己动脑筋,久而久之,学生就变得不会学习了。在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设置问题情境,把原本很抽象的问题变得很具体,把原本很深奥的原理变得很形象,把原本很枯燥的知识变得很有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设置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气体的液化知识中,圆底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在烧瓶的上方设置一块金属盘,演示水蒸气在金属盘上的液化现象,设置问题:怎样才能使金属盘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呢?为什么呢?学生总是从烧瓶处着手想办法,老师出示冰块,在金属盘上放置冰块,学生惊奇地发现金属盘下面的小水滴果然变多了,这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相违背,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把学习的主动性提上来了。老师经过适当的提示,原来是热的水蒸气遇到更冷的金属盘液化得更多,所以有更多的小水珠产生。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动了脑筋,通过自己的思考学到了新的知识,久而久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要引起重视。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新课引入、教学过程还是学生评价时都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爱上物理,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打造富有张力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合集(第40卷)第四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邓干成.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J].物理教师,2004,25(4):62-63.
[4]林金明.物理实验与创新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金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