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8-02-01林凤磷��
林凤磷��
摘要:在“分层导学”的课题实践中,“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导趣、导学、导疑、导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习能力,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动力。
关键词:兴趣;自主;创新;能力;发展
“分层导学”,就是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编写不同层次的学案指导自学,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取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导”和“学”因素的实验性教学,而“导”在课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一、 导趣,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以集中的注意力、饱满的热情、活跃的思维活动于课堂上,让他们变“要学”为“想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寻找新知识的衔接点,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以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找西瓜引入,让学生用手指头表示出猪八戒找到的西瓜个数,当出现“半个西瓜”时,学生有的迷惑着;有的把食指折起来;有的伸出一个手指头,并用另一只手盖住其中的一半半……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时,我让学生在一片巧克力上圈出想吃的块数,并用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表示出来,学生边圈边想,边写边说,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以致用。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
二、 导学,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学新课之前,先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自学新知,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一环节中,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学案的设计要求做到:(1)学案必须问题化。要紧扣学习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2)学案必须有效化。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点和发展点,找准基点,探索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把教材中抽象的、深奥的知识,“翻译”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地自学;另外,学案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如:要明确学生这一环节是读还是想;是做还是说,准备花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等等,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学案必须层次化。学案所涉及的课堂知识,要有序引导、分层探究,能体现学生对新知识逐步探究的过程,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能让潜能生掌握新知,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让尖子生“吃得饱”,体验到挑战后的兴奋。如在探究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动一动:用手指比划出圆的周长?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2)小组交流:怎样才能量出你手中圆的周长?测量时应注意什么?(3)动手操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测量并记录本小组中圆的直径和周长。(4)计算、交流、发现: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小组成员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5)阅读课本,说说你得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哪些地方看不懂。(6)说一说: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公式的?这样的学案设计,把握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条理清晰,体现了新知识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探究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 导疑,挖掘学习潜能
质疑问难是学生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通过鼓励、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1. 在课前质疑。如教“圆锥的体积”时,出示课题后老师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什么是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求?”“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系吗?”等等,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在课题的质疑中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也根据这些问题有序进行了。
2. 在课中质疑。如在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有疑问的、看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在汇报自学所得时,有不同想法、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质疑。如教“年、月、日”,学生自学完课本后,让大家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再说说你的疑问。这时孩子们畅所欲言:“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而不是10个月?”“为什么每个月天数会不一样?”“为什么二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老师先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讲解,而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讨论、释疑,这样学生就能保持高昂的情绪进行自主学习,创新意识、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 在课后质疑。学生通过课后检测,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有多余条件等开放性的题目,也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练习,让他们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导评,提高学习动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在互评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如在当堂小测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批改,对于错题小组内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组际交流,全班都无法解决的老师引导解决。在这样的互评中,学生既能得到来自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而促进自己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不断对教学进行修改和反思,真正達到师生双赢。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启迪与智慧,2012(12).
作者简介:林凤磷,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