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音可视化软件的语音教学研究
2018-02-01黎珂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一线的语音教师尝试在传统语音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可视化技术,便于学习者通过视觉上的语音信号反馈更充分感知自身语音输出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简要梳理了语音教学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发展,对可视化技术促进超音段音位学习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层次探討。
【关键词】语音可视化 超音段音位 教学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加与深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不禁被赋予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当前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其中,作为语言物质形式的英语语音,是基础核心技能之一,同时也是语法和词汇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围绕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习者语音的探究大量涌现。
二、英语语音教学
英语语音教学最初始于19世纪末,而后受到不同时期语言教学流派的影响。20世纪初“直接教学法”的出现,语音教学为直觉模仿方式(Intuitive-imitative Approach),体现为“直觉-模仿-重复”的模式,语言学习者凭借自身的能力,通过听辨目的语的发音及节奏学习语音。20世纪40、50年代,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and Oral Approach)随之出现。语音教学开始利用音标符号、发音图解、图表等教学用具开展具体教学活动,通常以句子为单位实现最小对比音的练习。20世纪70年代起,语音教学受到交际语言教学的影响,教学重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有的音段音位,即音素(元音辅音)和单词发音,转变到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s)的学习,包括重音、节奏和语调。
依照目前的语言教学法,语音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对超音段音位(重音、节奏和语调)的学习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超音段音位承载了所有话语内容的“支柱”,在反映说话者当下感受的同时,更凸显说话者最重要的信息,对于话语意义的成功传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借助仪器设备能够有效地开展针对超音段音位内容的教学,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利用仪器设备处理并提取语音信号,接着通过实时视频画面显示语调和强度的情况,以对重音、节奏和语调三方面进行可视化的呈现。将两种话语进行同屏显示,屏幕的上方为本族语者的话语,下方显示学习者的话语进行对比,此方法的有效性已经实验证明。实验最终显示,视觉反馈结合听觉反馈的语音教学方式比仅仅依靠听觉反馈的教学更加有效。国内权威学者王桂珍(1990) 通过节奏对比实验,发现中国学习者一定程度上存在将汉语的音节计时节律套用到英语节奏上的现象,而非正确使用英语的重音计时型节奏。Hahn(2004)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相较于音素的准确发音,超音段音位在成功实现话语的“可理解度”上有着更突出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开发不断发展成熟,语言教师们也能容易利用视觉反馈的工具来开展超音段音位的教学实践。Chun(1989) 曾探讨过几种借助硬件和软件来进行超音段音位教学的方法,此外她针对各种设备和软件,分别从功能、可操作性、以及使用成本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最后建议根据超音段音位的教学重点,对教学材料、课件进行修改。
三、语音可视化技术
20世纪60年代,语音可视化技术用于语言教学始于聋哑人语言习得过程中使用的音调分析仪,而后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针对音调的学习。很快研究者们就意识到使用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在于使学习者能够完全关注说话内容的韵律特征。学习者如果不具备相当优秀的听辨能力和接受过良好的语言训练,想要理解音调体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然而通过将音调进行视觉上的呈现,封闭语言体系中的听觉信息转换成开放符号体系中的视觉信息,从而实现成功解码。
到80年代出现了仪器分析与音调模式相结合的框架体系,研究者能够基于此体系解读不同的频谱显示。在Hart和Collier制定的音调模式基础上(1975),Kees de Bot针对英语的语调变化归纳出一组可观察、可感知的语调元素,包括音调的变化方向,变化范围,变化速度和变化位置。此分类通过实证研究得到验证,受试者为荷兰语和法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比他们对语调的感知和输出,证实可视化技术的使用明显有益于语言教学活动。获得试听反馈的学习者在语调模式的理解和输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加迅速地感知语调变化。而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语音可视化技术的有效性已获认可,一系列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得以广泛应用。有一些学术研究将这些信息引入外语教学领域,并重点关注此技术在外语教学特定人群如国际助教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日益发展,一线的语音教师们已经不满足于依靠单一的听觉媒体,开始探索各种语音软件可视化教学。谢萍(2007)使用Speech Analyzer分别对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进行了参数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语音的物理特性;庄木齐(2011)则通过三组学生实验结果的实证分析,论证了Better Accent Tutor软件在超音段音位方面体现出的良好的针对性。杨晋(2008)利用可视化语音软件Praat进行了针对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调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在观察软件生成的频谱图之后,不论是音高走势、调群划分还是调核位置、调尾的音调都能趋近于本族语者,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可视化语音软件在帮助学习者感知和体现信息焦点方面也有积极作用。李英洁(2010)针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语调难提高等问题,测试学生是否能够通过Praat软件的辅助用其优势开展自主学习,并正确掌握、标识和正确产出英语词语和句子的重音和语调。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语音可视化软件应用较多的是Praat,荷兰语意思为“说”,它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语音科学研究所的Paul Boersman和David Weenink共同开发。这一款软件比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具有免费下载、所占空间小、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更新及时等明显优势。之前主要被研究者们用来进行语音研究,对语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标注以及合成处理,生成各种语图和文字报表,近年来开始被应用到基础语音教学上。传统语音教学的开展,教师往往通过讲解发音部位、方式、技巧并播放发音视频来实现,而学习者通常欠缺良好的感知能力,因此无法形成客观的感知评判标准。如果利用语音可视化软件,学习者的声音文件能够转换成可视的语音频谱图,例如通过共振峰数值,能够判断学习者元音的输出质量;通过基频和强度的显示,让学习者了解与本族语发音在重音、节奏等方面的偏离情况,从而不断进行调整并纠正。
四、结语
可视化语音技术应用于基础语音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视化的测评工具提高了测评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其信度和效度;可视化界面的反馈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开展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估,为加强语音自主学习、改善语音面貌开拓了新思路。值得注意的是,解读语音可视化软件反馈的频谱数值需要通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概念,因此为了充分发掘可视化语音软件的潜力和作用,对语音教师和学习者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参考文献:
[1]CHUN,D.M.(1989)Teaching tone and intonation with microcomputers.CALICO Journal 7,21-47.
[2]Anderson-Hsieh,J.(1992).Using electronic visual feedback to teach suprasegmentals.System 20,51-62.
[3]罗立胜,张莱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5-27.
[4]李英洁.应用语音处理软件Praat辅助英语语音学习的实验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5):44-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语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1),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Praat与超音段音位的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2015N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黎珂(1983.9-),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音教学与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