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谬托知己

2018-02-01陈鲁民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名流陈寅恪逝者

陈鲁民

喜欢谬托知己,是国人的陋习之一。谬托知己,指本与某人不熟或不认识,却对人谎称是自己的知心朋友的现象。

当然,被谬托的对象都是名流大家,炫耀与他们的关系能给自己脸上增光。鲁迅就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很辛辣地讽刺道:“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

一般来说,名气越大,影响越广,被谬托知己的概率也就越大。民国时期,胡适红得发紫,名扬中外,许多人以结识胡适为荣。那些没机会与胡适结交又虚荣心强的人,就每每把“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以至于这句话成了当时的流行语。好在胡适脾气不错,即便听到有人谬托知己,也从不揭穿,只是宽厚一笑。用今天的话来说,胡适成了当时老少咸宜的“国民朋友”。

名扬海内外的潮剧表演艺术家洪妙,在回忆录里记了一则趣事。他因在戏台上男扮女装,许多人以为他是女性。一次,洪妙参加朋友聚会,有一个厚脸皮的客人,就谬托知己,大吹他与洪妙如何熟悉,夸洪妙如何温柔漂亮,是自己的“女朋友”云云。弄得洪妙哭笑不得,只好悄悄离席而去,他生怕有朋友说破了让那人尴尬。

如今还是如此,但凡有名气很大的人物去世,一定会有大批纪念文章面世,其中固有真情实意的怀念、栩栩如生的回忆,也有不少谬托知己的伪纪念文章。有的只与逝者见过一面,就说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有的从来没与逝者有过交集,但也能把纪念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好像与逝者有多熟,有八拜之交似的。好在逝者不能开口,就由着他瞎说去了,他编得那么热闹,也不怕牛皮吹破。

谬托知己者,大都因自己分量太轻,名望太低,虚荣心又太强,就想借助炫耀与名人的关系来抬高自己,往脸上贴金,拉大旗作虎皮。然而,那些真正有底蕴、实力、格调的人,是绝不会干这种弄虚作假、自吹自擂的丑事的。他们即便有资格来谈与名流的知己友谊,也会不愿沾有謬托知己之嫌,或出于自尊自重,反而刻意淡化与那些名流的知己之情,或干脆避而不谈。

陈寅恪与鲁迅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当初二人同去日本,同在一所学校补习日语,住同一宿舍,朝夕相处,感情甚笃。可是,当鲁迅声名鹊起后,陈寅恪就再也没有主动与鲁迅联系过,也从不提及与鲁迅交往的旧事,倒是鲁迅在日记里不断提到陈寅恪。直到晚年,陈寅恪才言及此事。他怕讲出自己与鲁迅当年的同窗之谊,会被人误认为自己也是谬托知己的无聊之徒,然后“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

还有钱钟书,他几乎与所有同时代的文化名人都有交往,知己也不少,但矜持清高的他,几乎从来不谈论这些人事来往,因为他觉得无聊和掉价。

钱君所为,可资鉴戒,人自重者,他人重之。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流陈寅恪逝者
一生师友
纪念
陈寅恪与唐筼:白首不相离
文人讨债记
墙壁
文人讨债记
文人讨债记
笑着说再见
时代需要名流
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