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与挑战美国陆军的航空新时代

2018-02-01邓涛

航空知识 2017年7期
关键词:阿帕奇固定翼美国陆军

邓涛

虽说站在“无人战场”的时代门槛上,美国陆军采购一些武装无人机似乎理所当然。哪怕是将其纳入陆航旅,与阿帕奇们进行混编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站在美国空军的角度,事情却不那么简单了。这就让武装无人机之于美国陆军,成为了一个充满隐喻的技术存在。

被束缚的翅膀

今天的美国陆航(United States Army Aviation Branch),其前身是1942年6月6日在炮兵建制内成立的战术航空兵分队,主要装备轻型飞机,执行侦察和校射任务。在历史渊源上,美国陆航与美国空军(U.S.Air Force)没有什么瓜葛——后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8月1日,在1926年7月2日和1941年6月20日,先后被称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团(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和美国陆军航空队(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并在美国参战后被实际给予了完全自治的地位,直至1947年9月18日从陆军彻底独立出来,成为与之平起平坐的军种。不过,没有历史渊源上的瓜葛,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历史上的恩怨——为了与陆军彻底划清界限,美国空军在独立伊始,便将所有战术空军资源划归防空司令部和战术空军司令部,并在1 948年干脆以立法的形式,剥夺了陆军继续使用武装固定翼飞机的权力。

不太成功的“擦边球”

1948年的基维斯特协议规定,美国陆军不得涉及武装固定翼飞机的设计、采购和部署。但军种间的隔阂又令美国陆军对空军所提供的近距空中支援“服务”不放心,掌握自己的战术航空兵力量是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只有直升机是一个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例外,于是经历了一番军种斗争之后在陆军落户,作为武装固定翼飞机的代替品加以重点打造。不过问题在于,美国陆军需要的是对起降条件适应性好、适合低空低速飞行、火力强、机动性好、装甲厚的现代伊尔一2强击机,要用直升机的构型来实现固定翼飞机的战术性能并不容易。以洛克希德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AH-56“夏廷”武装直升机为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在速度、航程和载弹量等主要性能指标上,与同级别固定翼飞机全面看齐的直升机作品。但理想与现实却并不总是一码事——由于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接连的机毁人亡令“夏廷人”成了一个虎头蛇尾的故事。

作为技术强行拔高的产物,“夏廷”的失败实屙情理之中。美国陆军对此并非没有心理上的准备,这表现为两条腿走路的政策——一边耕种好自家的“自留地”,在武装直升机的宽泛领域内进行着不惜血本的技术投资;一边又在概念模糊的边缘地带,以各种方式试探着武装固定翼飞机这一问题的政治底线。比如通过对格鲁曼OV-1“莫霍克”战场监视飞机进行技术升级,陆军不但打破了只能装备空重低于2270千克的固定翼飞机的限制,而且获得了一些JOV-1A和JOV-1C,这些武装版本的“莫霍克”。越战中JOV-1A/C经常挂载发烟火箭和“用于自卫”的攻击性武器出任务,为此空军咬牙切齿。即便如此,“武装莫霍克”之类的擦边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论是载弹量还是战场生存能力,它们都与真正意义上的战场支援飞机相距甚远。

技术给予陆军的新机遇

获得武装固定翼飞机的尝试一再受挫,冷战中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陆军只得将重心再次放回武装直升机的领域中支去寻求突破,可最终的结果却要两说。作为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的产物,休斯的AH-64“阿帕奇”最终成了一个经典。但作为一种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作战平台,受制于直升机平台的限制,AH-64“阿帕奇”在很多指标上都达不到固定翼飞机的水准。同时期美国空军的A-10“雷电”,与“阿帕奇”一样,两者都是对付苏联装甲集群的“坦克开罐器”。但从防护力、反装甲及对面状目标攻击力、目标搜索能力、短距起降、高出动率与低维修费用、到地勤的可维护眭、生产的便利性,“雷电”都比“阿帕奇”更适合美国陆军。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1989年,美国空军曾计划退役所有的A-10,以F-16的对地攻击型号A-16取而代之。陆军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威胁说1948年的《基维斯特协议》已经过时,空军应该把A-10转让给陆军。虽然美国陆军获得A-10的尝试最终不了了之,但陆军对“雷电”的觊觎却让人们意识到,即便拥有了“阿帕奇”,陆军的武装固定翼飞机情结也仍然挥之不去。

不过,美国陆军的“近距空中支援”危机可能正走向了一个“拐点”——由MQ-1“捕食者”无人机发展而来MQ-1C武装无人机具有4个挂架,可以挂载4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或是8枚“毒刺”空对空导弹,在长度和翼展上已经接近二战螺旋桨战斗机的水平,这显然代表了一种可怕的技术潜力。更让美国陆军兴奋的是,与直升机一样,陆军对于部署武装无人机同样没有法律限制。

混编与融合

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只有“自己的空中力量”才是可靠的空中力量。战时,空军用飞机调派不过来为由把陆军的要求打发回去是战地指挥官最大的头痛。美国陆军一直在怀念空军独立出去之前拥有武装固定翼飞机的好日子,现在总算可以通过武装无人机这个空档了却多年夙愿,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虽然作为当前美国陆航武装无人机机队的主力,MQ-1C“灰鹰”在火力上还达不到“雷电”的级别,但高达30小时的续航力却又是“雷电”不可比拟的。更何况,更大型的MQ-9B“死神”早已由绘图板变成了现实,这种翼展19.5米的武装无人机在挂两个450千克副油箱和450千克弹药时能持续飞行42小时,再加上低廉的采购成本(2009年一架MQ-9B的单价约520万美元)和没有飞行员伤亡的压力,在实际战场效能上“死神”已接近“雷电”并不是一句空话。当然,MQ-9B是由美国空軍主导发展的,可问题在于,陆军已经大量采购的MQ-1C“灰鹰”同样是由空军主导的“捕食者”发展而来,能够采购“灰鹰”为什么不能采购“死神”?显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障碍去阻止美国陆军如此行事。

目前看来,美国陆军已经认定武装无人机是他们重建“空中力量”的机遇所在。这直接表现为现有战斗航空旅(CAB)建制编制方面的变化。美国陆航从2003年8月开始推行为“模块化”为核心的编制改革,到2008年1月,第一阶段转型基本完成。原来分散配置在“战区-军-师”三级的“航空旅”转型为模块化、以师为中心编制的“战斗航空旅”。第一阶段重组后的每个战斗航空旅均配有一个无人机连,全旅战斗队由两个航空营、一个主要装备MQ-1C“灰鹰”的武装无人机连和一个装备12架OH-58D“基奥瓦勇士”侦察/攻击直升机的机动部队组成。每个武装无人机连,包括12架MQ-1C“灰鹰”无人机。从2008年开始,战斗航空旅又向第二阶段的重组迈进。与第一阶段相比,武装无人机单位的扩编是最为显著的亮点。按照计划,第二阶段的战斗航空旅扩充至2个武装无人机连,拥有24架MQ-1C“灰鹰”。另外,有人机单位与无人机单位的融合也是战斗航空旅第二阶段进化的重点——AH-64D攻击直升机,EH-60空中指挥机直升机,ACH侦察直升机和ACS空中通用传感器飞机,这四种载人机都可以通过战术通用数据链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并使用其有效载荷。

不止是打破束缚

美国陆航就像是曾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的“孙悟空”,武装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其解放了出来。这其实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只不过美国空军似乎还没寻思过来,即便武装无人机最初就是由空军所主导。美国空军的使命是控制天空,并从空中打击地面目标。独立之初的美国空军曾试图控制美国三军的所有空中力量。虽然在海上被老油条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坚决地顶了回去,但在陆地上,美国空军和美国陆军狠斗了一场又一场,从无败绩——不但剥夺了陆军的武装固定翼飞机,甚至在弹道导弹领域的争夺也是空军获胜,独揽了中程和洲际导弹,陆军只落得了不起眼的中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不过,在武装无人机的问题上,空军疏忽了,至少美国空军自己认为是“疏忽”。飞行员主导的美国空军从本能上对无人机这样的奇技淫巧“不感冒”,也从来不认为无人机能成大气候。虽然后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有些超出空军的意料,以至于被陆军钻了空子,但美国空军认为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疏忽”被陆军钻到的空子,堵住了就是。然而这谈何容易?虽然从2004年开始,美国空军一直试图接管美国陆军的无人机队,并为此下了不少功夫来游说国会,但却遭到了陆军的坚决抵制而毫无进展——在武装无人机已经与美国陆航的传统力量进行了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这不但在情理上说不通,在资源上是巨大的浪费,更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如此笨拙的老套路,实际上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时代变化了,美国空军却没能跟上这种变化。美国空军要求接管陆军武装无人机力量的理由与1948年时没什么两样,即空中战场是一个整体,将空中作战力量集中使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空中力量的作用,提高出动率,提高作战和后勤支援效率。但问题在于,虽然空中战场是一个整体没有错,可包括武装无人机在内的无人机技术发展,却不同于传统的有人机技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由数据链路、智能或是半智能化设备链接起来的新概念空中作战平台,其技术性质决定了即便分属不同的军种,也无损于空中战场的整体性,但战术的灵活性却因此大大增加了。更何況,武装无人机对于陆军来讲,远不止是打破了旧时代的束缚那么简单。在网络战环境中,作为诸军种联合作战网络的一个前出节点,通过武装无人机这种技术手段,陆军重新获得空中作战力量的努力甚至可能直接侵入空军的传统地盘。毕竟,技术的本质是中性的,从陆军的角度出发,操纵一架无人机和操纵一辆坦克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假以时日,不难想象陆军的胃口会扩展到喷气式无人机,就像X-47那样,个子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机内弹舱不比“捕食者”那样临时性的挂载武器,而是为容纳陆军定制的“正规”空对地攻击弹药而设计的,同时还改善隐身、速度和航程,甚至拥有自己配套的空空武器系统也不是不可想像的。对于美国陆军来说,

一切又变得那么美好起来。

责任编辑:王鑫邦

猜你喜欢

阿帕奇固定翼美国陆军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串联混电系统优化设计
2020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士兵在训练中发射新的M109A7圣骑士自行火炮
美陆军将采购阿帕奇AH-6E直升机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V”系列固定翼无人机
水下滑翔机水平固定翼设计
越南战争后美国陆军的训练改革
“陆战王牌”——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
“嚎叫的鹰”——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