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命题导向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2018-02-01刘瑶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命题中考核心

刘瑶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四个方面,主要体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作文则是语文极为重要的一个版块。因此,作文命题的导向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彰显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长期积累而成的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命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文化如水,潤物无声,滴水穿石。中国文化的载体是汉语,而汉语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语文学习。由此推之,语文学习不仅是汉语知识与能力的习得过程,也是文化习得的一种重要方式。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具有综合性。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应该渗透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引导。作文命题导向既要体现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的考查,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体现出新时代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以2017年中考作文为例。这次作文是长沙市近年中考鲜用的材料作文:

一位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动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者想法,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这则材料,源自学生生活,材料本身弘扬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的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孝顺父母(倒一杯水),为父母分担哪怕一点点责任(扫一次地),寄托父母对子女的期盼,希望孩子养成有责任心、有担当,懂得关心他人的良好人格与品行。

孝敬父母等长辈,历来就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孝顺父母的品行,那么,他一定也会孝敬其他长辈,他就具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种爱心和善意,他就能推己及人,进而帮助、关爱其他许许多多与他素不相识的人。

那么,如何去孝顺父母,这是当下许多孩子所缺失的。《礼记》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子孝敬和赡养父母,就是要使父母心情愉快,不做违逆父母意愿的事。这则材料作文也体现了这一点。材料以母亲之口说出“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即体现孝的本义,孝顺父母,首要的就是要让父母开心。如果我们做了违背社会道德与法律的事情,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与法律的惩罚,我们的父母会开心吗?

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可以联系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孝道文化。例如,花木兰代父从军、郯子鹿乳奉亲、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席等,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孝顺父母的典范。在这种作文题的导向之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进行中华传统文明的教育,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敬老尊老的行列里,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过马路时热情搀扶老人,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孝道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作为具有导向性的中考作文命题,我们还要将视野扩大到更广的天地。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尤其在中学阶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还应鼓励学生读史、适当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大事。在“中国式教育”中,中小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一方面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所知不多,对历史的了解仅仅源自于历史课本,在作文中翻来覆去使用的是几个常见的历史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例,有时甚至张冠李戴;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在具备国际视野这一点上还做得很不够。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各种文化现象的相继涌现对学生的生活乃至学习造成了巨大冲击,学生对“外面的世界”的关注度相比以往有所增加。因此,我们的作文命题,也应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二、体现语言建构的魅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生活离不开语言。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丰富的语言实践。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学生不能只会用语言进行日常生活交流,还应该主动去探寻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探索其特点与规律,并在不断的积累与整合中丰富属于自己的独特言语经验,最后能在具体的、不同的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

作文是考验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因此,命题者在进行作文命题时要慎之又慎,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以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大致掌握情况,并加以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在进行作文时能正确使用个体言语经验来领悟和表达作文命题的内涵。

学生在作文考试及平时的作文训练过程中,运用语言构建文章,构筑美丽的精神殿堂,就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以2014年长沙中考作文为例。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题目(二)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快乐/忧伤)

这种以“命题+半命题”形式出现的作文题,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一题,学生如果只写“真情”,而未考虑到“不一样”三个字,就会出现偏题现象。那么,如何体现这份真情的“不一样”,即这种真情的不同寻常、与众不同,就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快乐/忧伤)”,则更检验学生的思维缜密程度。这个题目,你可以写“我们一起品味过的快乐”,也可以写“我们一起品味过的忧伤”,但如果同时写“我们一起品味过的快乐与忧伤”,那就偏离题意了。题中的主人公必须是“我们”,而不是“我”或其他人,这也是命题中常见的思维陷阱之一。比如,可以写自己与同学一起在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事,但不能写单独一个人的快乐。endprint

以2013年长沙中考作文为例。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不相信眼泪

题目(二)从另一个角度去___(观察感悟思考)

第二个作文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另一个角度”是指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比如,逆境,用常规思维去看待是一种阻力,它意味着失败、灰心、气馁等负能量。但是,如果用一种全新的、不同以往的角度去看,逆境其实也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推手,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不少伟人就是在逆境中磨礪自己,鞭策自己,最后走向了康庄大道。这个作文题体现了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考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辩证思考、创新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同样的思维训练还体现在2017年的作文中。那位家长为什么说“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你可以反向思维,那就是直指当下学生精神世界的某些缺失:学生关注的只是成绩、分数、考试等,而对父母等长辈,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言行,比如倒水、扫地等,他们都很少为之。这里面,难道没有反映出当今教育的某些弊病吗?

所以说,作文考试与平时的作文训练,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文字掌握与运用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学生思想水平、思维方式和能力的检验。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语言文字的正确排列与组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作文命题者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在作文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获得直观思维,辨析形象,理清逻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创作,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创作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的效果。

三、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从方方面面渗透品德、人格的教育。学生不仅要有完美的人格,更要有“美”的鉴赏力与创造力。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领略汉语美、文化美,感受生命美、生活美,发现心灵美,等等,由此形成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用唯美的方式表达自我独特的审美体验。作文是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时最能体现学生的审美品位、表达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2013年长沙中考作文第一题“我不相信眼泪”中,我们立马联想起一部著名的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眼泪”一词,可以引起我们多种联想,引发我们不一样的思考。它可以是悲伤,可以是消沉,可以是痛苦,可以是等待,甚至是怜悯、懦弱,等等。“不相信眼泪”就意味着人要坚强地活着,不要害怕逆境,不要一味依靠他人,不要沉湎于过去。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活出自己的一片蓝天,否则,就会原地踏步,一事无成,甚至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淘汰出局。

这种命题的导向非常明显,它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对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很有价值的。

在提升学生审美情操与审美鉴赏力方面,长沙市的中考作文也有一些不错的尝试。

以2015年长沙中考作文题为例。

请以“书,我的良师益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当今社会,信息纷至沓来,其中有正能量的,也有不少负面的东西。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辨良莠?这就涉及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少数学生以丑为美,以恶心为时尚。比如,过度关心一些明星的私生活,模仿一些明星不健康的爱好和取向,等等,而对一些平凡人的善举,对科学家们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却视而不见,甚至嗤之以鼻。

2015年的中考作文题,倡导的是以书为美,以读书为荣。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理解“书”的含义,回想自己所读书籍,然后根据“良师益友”这个词进行限定。学生是否喜欢阅读书籍,读过什么书,什么书称得上是良师益友,读书给自己何种启发,这就是对学生鉴赏力和审美品位的考查。命题者的本意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书香充实自我,丰润人生。这个题目简单明了,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品鉴文学作品以及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平时阅读时要有美感体验,要学会甄别高雅与低俗的作品,这样才能抓住作文命题者传达的主旨,然后通过已经建构起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将作文命题的内涵准确达意、精炼巧妙地表达出来,进行个体独特的美的创造。

再看2016年长沙中考语文作文题。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命题,其意图是要我们发现凡人小事背后的让人感动的东西,发现平凡背后的美,其价值导向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凡人的善举,美育功能不言而喻。

纵观近五年长沙市中考作文命题,其导向功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它不仅强调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水献.中考作文命题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评2017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9):68-70.

【2】吴素荣.贴近学生生活,凸显时代特色———2017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09):15-19.

【3】王永林.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Z1):64-66.

【4】刘琰.基于语文教学加强核心素养的研究.北方文学(下旬),2017,(05):157-158.

【5】刘飞.“语文核心素养”意涵解构与培养路径重构———基于名师课堂的思考阐释.江苏教育研究,2017,(Z2):47-49.

【6】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31-33.

【7】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173-176.

【8】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04):26-30.

【9】董晓强.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应对策略———以2016年南京市中考语文卷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6,(29):76-77.

【10】石庆文.浅谈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周刊,2016,(28):134-135.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命题中考核心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