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学改革在电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8-02-01刘姣姣
刘姣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1 双创教学改革背景
“双创”即创新、创业,2014年9月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由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中均强调了双创工作对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意义,并从九个方面凝练了双创高等教育的相关任务和措施。
高校是培养“双创”人才的广阔基地,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双创”教育,让学生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用于创业中,开拓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创新来创业,用创业推进创新,使之成为新时代的“双创”型人才,这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2 课程融入是双创教学改革的主战场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实施双创教学改革,首先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深度融合的教改课程,将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植入专业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中,真正将专业技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
目前,许多高校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开设了电机技术课程,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电机检修和运行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能独立分析电机的运行状态,并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动机。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普遍反映很难将创新创业培养目标融入其中。为此,我们在课程中不仅提出了具体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还尝试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到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中去,增设了如拆装、维护、维修电机等相关技能训练内容,通过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事电机技术教学多年以来,见证了很多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强且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毕业后在电机生产研发、维护维修、个人创业等岗位中做出卓越业绩,深刻体会到“双创能力”培养是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工作。
3 电机技术课程双创教学改革
3.1 课程内容改革
修定课程标准,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培养目标。自2015年修订电机技术课程标准时,即在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中加入了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在能力目标中增加:能够检测同步发电机、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能够灵活组合运用常见的故障排除法,能够提出特殊故障的维修方案。在素质目标中增加: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研发思维;能明确职责,共同解决问题,体现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强调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及时将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新型产品技术、新型生产标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启发学生养成求变的活跃性思维,积极引导思考电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注意用典型案例、典型技术解构创新点,锻炼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在课程知识内容的拓展中,特别注意本课程和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融合,利用哲学中的矛盾论、管理学中的全生命周期理论来阐述各类电机的维修维护;利用美学理念来理解优化各类品牌的铁芯、绕组、线圈、散热结构、罩壳、铭牌等器件的结构、组装和特点;利用环保理念指导学生开展小微可拆卸电机的设计、组装等工艺。
3.2 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电力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开展“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启发式、体验式、项目式、案例式、探究式的创造性学习,着重加强非闭合性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获得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运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界和迁移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3 实践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动手、会动手的高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再结合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后,更加需要强化对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电机技术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在2015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前,理论教学学时比例一直比较高,在方案修订后,增加了Matlab仿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室电机拆装维修等实践教学比例,改革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54%,彻底改变了本课程偏理论的固有属性。
在实践教学项目中,主动减少验证性实训项目,增加开放性、设计性实训项目,如在同步发电机运行工作特性实验中,不仅要求无功功率调节和V型曲线的数据,还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写出分析报告。
在实践教学项目中广泛开设综合性实训项目,以综合性、创新性的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和案例的整合设计,从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职业兴趣。在本课程最后增设了1周的电机、变压器检修实训,各小组的机械故障均不相同,维修解决方案也是开放性的,从而全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意思考、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3.4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电机技术原有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仅凭期末一张考卷和平时考勤成绩给予学生最终成绩,在实行课改后,加大了过程考核的比重,过程考核占比40%,主要包括考勤和课中实验实训项目考核,1周课程实训考核比重为30%,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期末考核比重下降至30%。同时本门课程纳入学分替换课程体系,学生如有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发明、企业实践、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参与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均可按照学分替换办法替换本门课程的学分。
课程考核改革实施2年后,本门课程的合格率和平均成绩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于本门课程及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也显著向好。
3.5 强化第二课堂
课余时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在校内,教师与其它院系进行联系,带领指导学生参与相关废旧电机的维修维护。在校外,指导学生到电机电器维修店进行实习,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半工半学的开展简单故障电机维修。
自国家2015年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来,教师积极鼓励电力电气类专业学生积极同机械类、信息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学生一起跨界组合,酝酿好的创业产品和项目,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培育好的创意和创业项目,不少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省级及以上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4 结语
创新是知识的来源,创业是经济的引擎,承载创新创业重任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基本职能,而课程是所有育人工作的基石,做好课程的双创教学改革是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务。电机技术课程作为电力电气类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更多的植入成果导向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动会用、能创新、想创业为目标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