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01张志雄
张志雄
(甘肃省礼县农业机械化学校,甘肃 礼县 742200)
1 农机培训现状
1.1 培训基地基本情况
礼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作为全县唯一一所农机成人教育基地,自1978年3月建校30年以来,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万多人,为全县农机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长期的培训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方法,形成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施较为完善.有固定教练场 地教学教具完备,并达到省上C级达标验收,是一所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前景良好的农机专业培训学校,基本上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各类农机成人教育需求。
1.2 农机培训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约48万人,本县地势处西北向东南倾斜,上四区为平坦的川坝地,适宜农业机械化耕作,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农机培训群众基础好。下四区则为山大沟深的山区地形,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群众对农业机械的认识不足。我县的农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近年来,农机化及农机培训工作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机服务人员6372户,从业人员7349人,其中农机户6142户,从业人员6889人,农机维修网点178个,有农机修理工267人,农机零配件经营户58户,从业人员136人,油料供应点8个,从业人员21人,农机总作业量 688万亩,农机田间作业机具达45550台套。学校自2008年承担全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农机驾驶人员和农机维修、电焊等专业技术人员1200人次,为实现我县农机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形成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施较为完备,有固定教练场地,搭建了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农机专业技术培训平台。
2 农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大量新型农机具的普及,农机具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传统的农机培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对农机培训学校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我校教学设备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水平,存在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缺乏应有的电教化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落后。
2.2 农机管理部门机构不健全
从市、县农机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农机管理、推广、监理部门都有相应的直接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而农机学校却没有相对应的上级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这样也就容易导致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缺乏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与支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农机手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对农机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由于农机培训是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千家万户,我县农村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科技落后,全县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多,接受、消化、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能力差,对农机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一般都认为农业机械是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操作农机具没有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农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思想上产生麻痹,为农业生产埋下极大的农机安全隐患。
2.4 农机培训对象单一,培训内容更新缓慢
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我校农机培训的主要对象从三轮、四轮农用车,低速货车驾驶员培训转为只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各类农机具操作的技术培训,造成农机学校培训业务量急剧下降,参加培训人员逐年减少。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气动化方向发展,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机械的管 理范围不断扩大和更新,但目前我校采取的还是以前的教学模式,培训内容相对落后,与现代化农业机械发展脱节,传统的教学内容已根本不能适应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5 农机培训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是一本书、一支粉笔,条件好一点的还会有一点挂图,教师在讲课时有内容必须要画结构示意图,传动路线图、工作原理图等,一来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二来由于一些图画得不够标准,不够规范,学员看起来不直观。因教学手段落后,往往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学员只有凭眼观,手摸被动接受培训,课堂教学没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枯燥无味,调动不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对策
3.1 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健全机构
一定要争取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农业机械化工作认识,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工作责任制,结合我县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3.2 加大农机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学员的受训意识
农机化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占椐主导地位,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农机操作手日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购机农民日益增多,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增加收入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相当多的购机农民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匮乏,致使农机安全事故以及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农民机手渴望通过培训获取 农机化新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要加强农机培训的宣传力度,让学员们提高参加农机驾驶培训的意识和自觉性,逐步消除厌学情绪,为农机培训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4 改变办学模式
4.1 改变单一的培训模式,开展农机培训社会化办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新技术、新机具层出不穷,仅仅依靠现有的农机培训学校培训力量,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机培训的需要,极大制约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农机化培训水平,必须加大投入,改变单一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协调社会力量在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中,使各类农机具经销商,农机具维修人员都参与到农机培训工作.
4.2 扩大“阳光工程”项目实施范围
通过积极争取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扩大项目实施覆盖面,使农机具操作技术培训达到年均1000人的培训规模,使我县农机操作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为农机科技项目和农机科技示范点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农机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3 创新农机培训手段
(1)变管理为服务,培训时间农民说了算。今后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要提前搞好调研,多方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针对各地农忙特点,他们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什么时候办班,欠大提高了学员的出勤率,扩大农机手接受农机培训的覆盖面。
(2)变学校集中培训为送教下乡,开展上门培训。我县面积虽然不大,但南北跨度长,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将大大增加农机手的经济负担,耽误农时。因此我们本着“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送教下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科技培训。
(3)举办各种现场演示会,针对各地经济作物种植特点,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让学员亲身感受,提高培训效果。重点邀请农机具经销商,农机具生产厂家工作人员,举办现场演示会,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保护性耕柞,设施农业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达到了最佳培训效果。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经过对近几年来我县农机培训工作实际况进行不断总结,新时期做好农机培训工作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培训时间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机手的闲暇时间提高时间效益。②内容要实,要因时、因人、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技培训,使学员学到的知识能解决农业农机化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題,达到学以致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③培训教材要精,农机培训的教材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慢,图文并茂:培训内容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④理论要浅,高深的理论农民不易接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必须做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浅中求实,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形象。⑤方法要得当。在培训过程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充分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拟演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员观摩与现场指导交流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力争做到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形式适合农民,培训的时间方便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县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失键阶段,作为农机部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人才队伍,对转复农机化发展方式,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义。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农机化培训和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为扎实的工作,把农机化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