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问题及方法探讨

2018-02-01苏慧哲

时代农机 2018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刘 杰,苏慧哲

(河南科技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开设的最普遍、影响力较大的一门计算机相关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等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以及Internet相关常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辅助技能。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程度不一

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来源地等不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不一致。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对计算机也比较了解;而部分同学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当地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电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统一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顺序进行教学,水平较高的同学感觉授课进度过于简单、枯燥无味,缺乏上课积极性;基础较弱的同学感觉比较吃力,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打消学习积极性。“吃不饱”,“消化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这样就给授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教师很难协调一节课的教学节奏。

1.2 教学内容与课时量的矛盾

高校普遍性地规范和大大减少了学生课时总量和单门课程课时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教师未能适应新的课时减量模式下的授课,总感觉课时不能满足内容的讲授需要,但学校要求教学内容却没有缩减,为了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课程讲授不是蜻蜓点水就是压缩内容,学生听起课来会比较吃力,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1.3 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普及,高校的学习氛围慢慢开始淡化,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等学习问题。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本应是本职工作,却因为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或者社团活动而耽误正常上课时间。学生不再以学习好、学习刻苦为荣;那些坚持自己的求学梦,每天认真学习的同学却成为大部分的“异类”“另类”。“低头族”到处可见,课上学生玩手机、打游戏大情况屡见不鲜,又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公共必修课而不是专业课,所以学生除了考试前复习外,很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学习。

1.4 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重点讲解办公软件OFFICE中的WORD、EXCEL和PPT,其他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因为教学时间缩短而无法讲解。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但没有及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很容易遗忘;学生每天都在上网,很少人明白上网的原理及无线路由器的设置等。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作为教师并不想看到同学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只是知道WORD和PPT的基本操作,对其他知识一概不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效果并不理想。

2 教学建议

2.1 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

目前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微课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被广泛谈及和应用。该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其更适合进行混合式教学。首先,它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其中EXCEL部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短期内很难熟练掌握,需要多次重复使用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传统教学上机实验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将实验要求顺利完成,在课后自行练习遇到问题时,很难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学生入校程度不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当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矛盾就此产生。

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死板的按部就班式及强行灌输式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等能力有重要作用。微课的特点有短小精悍(一般10min左右),主题突出,关注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来进行高效学习。鉴于目前上网相关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师可为学生筛选一些对自己教学有用的网站教学资源供学生课下参考。同时,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一些微课。主题可以多样化,目的是丰富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解决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以“知识小百科”专题形式分别讲解计算机。例如“购机必备知识,将你如何查看电脑配置”、“重装系统win7/10教程”、“如何设置无线路由器的密码?”等一些既简单上手又比较实用的内容。针对学生程度差异性,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一些入门基础操作题和计算机二级考试真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来选择难易程度不一的题目,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我校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资源。微信、QQ作为最新的手机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和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也可以通过组建QQ、微信学习群,将群作为一个简单的学习空间,上传视频或其他教学素材。学生利用手机等智能终端通过这些平台等方式来学习,并为师生之间能够及时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2.2 编写教材

目前本门课程相关教材其实都不是很适合我校师生,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完全按照某一本教材讲解。因为课程自身特殊性,每个学校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故应当编写一部符合本校师生用的教材。可组织本校带该课程的老师,研讨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自行编写适合本校授课使用的教材或讲义。教材要侧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精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2.3 教学方式多样化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是目前的教学重点完全放到办公软件的使用上,学生学完后还是不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我们可以在从正常的教学时间抽取两次课,专门讲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甚至教学场地可以走出教室,去相关网络实验室或者硬件实验室参看学习。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习动力。

2.4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调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提前设计相关的项目,在课堂上把本项目用到的全部知识点进行讲解、归纳。其次,让学生分组并对项目进行讨论,找到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最终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总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有的学生即使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好意思问老师,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这样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分组讨论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传帮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学生在参与项目的活动中,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也得到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简单又实用。教师应积极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