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转变

2018-02-01苗晓靖陈赫男范瑞安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泰市东平县肥城市

苗晓靖,陈赫男,范瑞安,吕 杰,任 鹏

(1. 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山东 泰安 271000;2. 东平县水利局,山东 东平 271500; 3.泰安市岱岳区水务局,山东 泰安 271000)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落实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措施更具体,任务更明确[1]。

水土保持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其目标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2]。近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泰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对接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办法、新举措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逐步从治理思路、治理模式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转变,摒弃了传统上的“小而全”模式[3]。

1 治理思路的转变

传统小流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防治水土流失,其次是脱贫解困,再次是发展经济,目标是:通过坡改梯,解决粮食问题;通过经济林建设,增加人民收入;通过水土保持林建设,解决水源涵养和薪炭来源问题。随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逐年实施,全市水土流失累计治理度已达到68.31%,原有的问题虽然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原来的治理思路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基于此,泰安市已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由帮助山区人口脱贫、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转变为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种植结构、蓄水保土、减少面源污染、生态清洁。近年来,泰安市根据《关于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等“四型”小流域建设活动的通知》(鲁水保字〔2012〕24号)要求,建成了水体质量达标、人居环境和谐、生态环境优美、成效显著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1条,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形成一定规模、农村经济发达的生态经济型小流域8条,遵循自然规律、基本消除自然灾害、有效防治人为隐患、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综合治理到位的生态安全型小流域3条,环境良好、人水和谐、景观优美、适宜观光的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型小流域12条。

2 治理模式的转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已由多目标多任务向突出流域特色转变。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既要防治水土流失又要解决生产交通问题,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发展高效林果,但因资金投入有限,往往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如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等,泰安市突出了流域特色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以岱岳区下港、黄前的核桃和板栗,新泰市龙廷的蜜桃、杏梅,肥城市仪阳和安驾庄的寿桃、大樱桃为代表的林果产业型治理模式,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以泰山区十方农场、新泰市龙泉林场、肥城市北部山区等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型治理模式,不仅把项目区建成了满足群众粮食需要的基本农田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林、果、牧、养殖等商品生产基地,而且使这里成了泰安市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以锦绣谷、青松岭、条水涧、龙湾、神童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景观型治理模式,创出了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旅游经济、以旅游收入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路。

3 治理区域的转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治理区域不再局限于山区和农村,城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战略对策和措施[4],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化建设全过程,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损害、破坏[5]。泰安市按照《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号)提出的工作目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至少实现75%的降水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尤其是结合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对城市建设项目土石方综合利用率、表土剥离利用率、临时占地与永久占地比、施工降水利用率、硬化地面控制率、雨洪利用率等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控制指标。这些指标对预防、减轻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 治理资金的转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由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转向以政府部门投资为主导,民间资本等多方参与的新机制。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一批个人和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承包荒山、荒丘等土地资源,投身小流域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3月,泰安市投资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人和单位共有218家,其中泰山区25家、岱岳区29家、新泰市39家、肥城市62家、宁阳县50家、东平县13家;承包面积在100 hm2以上的大户有36家,其中岱岳区2家、新泰市10家、肥城市19家、宁阳县3家、东平县2家;总投入达到了55 676.7万元,其中泰山区2 573万元、岱岳区2 275万元、新泰市13 785.6万元、肥城市25 819.5万元、宁阳县7 540万元、东平县3 683.6万元;在民间资本中,农户有124家,个体老板有65家,大公司17家,村集体股份合作12家。

5 治理材料的转变

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受价格、质量、投资、材料来源和运距、可持续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材料以卵石、块石、料石为主,浆砌石的蓄水池、水窖、截排水沟,浆砌或干砌的谷坊、护坡,各类浆砌的塘坝、拦河坝、小型水库等,虽然结实耐用,但缺乏美观,往往投资过高且无法和整个流域建设融为一体。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治理材料也有所改变。新泰市在坡耕地建设中,利用六棱混凝土砖对土坎梯田进行防护,既增加了坡面的稳固性又保证了植物的繁殖;岱岳区在坡耕地改造中,采用植草生态梯田埂技术,把田坎建设成石笼与植物网络镶嵌的结构,生态防护与景观效果好、安全稳定性强;肥城市在水土保持林营造过程中,采用的预制“月牙砖”,既起到了鱼鳞坑的作用又减少了对生态脆弱区的扰动;在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开挖边坡防护过程中,积极使用混凝土喷播技术,在对祼岩绿化恢复时使用了“生态杯”技术,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新泰市东平县肥城市
山东新泰市三秋生产农机准备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小鹿和泥塘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新泰市设施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爱是什么
新泰市“三夏”农机生产调研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经验与做法
东平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
2014年东平县农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