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8-02-01赵艳
赵 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在高职校企合作成立之初的出发点是在于培养出高职教育中真正的技术性专门人才,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上达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上对于高职教育的双方互赢,但在实际落实中,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上还并不完善,在教学组织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职校企深度融合上还是到了瓶颈阶段。
1 高职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高职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性专业办学,高职院校的书本教育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实现无缝对接,这样的新型教学机制可以做到将高职院校拥有的教育环境与企业中的实际技能两种教学资源做到整合,达到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专业化,与实际毕业工作机会的优化,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后,高职院校将会为企业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专业型人才,让学生的毕业工作有所着落,也为企业做到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校企合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更理想的教学方式。
2 校企深度融合的现状
在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出的人才人数是庞大的,这位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教育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就促使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校企合作是还不够深度融合的;就现在校企合作的现状而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还不够深度,不够完善,更多的是浅层次的合作,在入学之初,学生就会和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的人才技能培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会造成学生一定的知识面狭窄,有的学生会因为签订了就业协议而在学业上懒散,因此高职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还是发展在了一个尴尬的阶段。
3 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深度上来说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度可以分为三个深度,初级合作即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人才方向来有定位的培养人才与输出人才,中级合作即为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人才培养教学与场地化的教学场地等,在学校中放入企业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专业性的沟通;深级合作即为学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的深度交流,学校与企业将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共同制定,学校为企业培养应用性、实战人才,企业在技术、培训、就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深层合作。
而在政策方面,虽然有相关政策的文件但对高职院校还是缺乏宏观上的指导,缺少更为强大的后盾,因此在高职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上必然会在整体体系上存在不可免的弊端。例如在如何评定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表现上,还缺乏一定政策方向的约束。
在我国长久以来的教育观点上更注重于理论上的学习,而忽略了实际上的实践与操作,在高考报考时,高职院校会被一部分的学生家长所不能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这也为校企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很多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上不够积极,社会观念的影响造成校企合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长久以来,教育计划都是更多侧重于书本理论的学习,这样的知识理论体系过于迟缓,虽然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了合作,但现如今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一直在变化,学生在长期的理论学习中依然得不到真正的技术性实践,因此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还是需要进行基础的培训。
4 结语
要想高职校企进行深度融合并建立起良性教学循环,就必须要严格制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互相进步与制约的机制。要想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利益,这样企业才会和高职院校建立起良好的、有深度的合作,达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与学生之间三方的合作共赢。在政策方面积极配合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让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化,这样才能让高职院校与企业间建立深度合作,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解决了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提高了就业率,才能更好更快的可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1] 周永莲.德国“双元制”在中国高职教育中推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