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2018-02-01刘林
刘 林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灌云 222200)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017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强中职。
1 职业教育现状
(1)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学校存在不合理的设置专业问题,片面追求招生规模,使得有些专业人数过多,有些专业萎缩甚至消失,稀释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更没有大数据来说明专业设置的方向性,导致教育针对性模糊,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不明确,难以提高教育质量。
(2)校企合作停留在语言层面。校企合作是参照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政策而提出的,但是在我国,校企合作停留在语言层面是常态,而鲜少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去,一个学校仅有少数专业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学生难以参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实践操作能力就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发展。
(3)信息化资源运用局限于比赛。近几年,信息化资源发展迅速,比赛也如火如荼,从市赛到省赛到国赛,参与的教师与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普遍性不高,仅是参赛的一小部分人员得到了锻炼,也仅仅是参赛时使用了信息化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仍然是以黑板为主要的学习平台。信息化资源没有在大部分职业院校中得到普遍的运用。职业教育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提高。
(4)技能大赛参与度有限。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风向标,技能大赛举办多年,真正参与比赛的人很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技能大赛需要用到的软件硬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除了一些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拥有这些软件硬件之外,大多数学校都不具备这些。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就缺少了辅助条件。
2 提升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建议
(1)设置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有些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仍以本科教育模式为母体,过分追求学科体系,虚化对学生实用技能的科学培养,偏离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造成毕业生职业技能不突出、实践能力不强,与市场需求的人才不吻合。
(2)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德国70%的中学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学生无须经过考试就可以入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企业培训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学校教学占三分之一。企业成为培养定向人才的主要场所,当地政府需要协调好当地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使这二者之间保持良好的共赢关系,在学时分配上,力求做到合理分配。
(3)广泛运用信息化资源。在信息化资源的推广上,定期安排所有的老师进行培训学习,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来改善教学的硬件设施,但在很多职业院校,教学的基本硬件仍然很落后,经费需求不能满足更新需要。
(4)提高技能大赛的参与度。技能大赛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可设置专门的部门准备技能比赛工作,提高技能比赛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在比赛中提高技能水平,让技能大赛不仅仅成为少部分人的比赛机会,而是让大多数学生真正参与到比赛中去,技能比赛中涉及到的最新动向可让学生直接接触并且运用到实际中来。
3 结语
十九大会议的召开,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践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成为重中之重。政府、学校、教师及其学生构成的这个主体责无旁贷,专业的设置、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各种新兴技术的运用及各种比赛的设计都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高飞.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的变革、创新与策略[J].宿迁学院学报,2016,(3):49-53.
[2] 沈汉达.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与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56-62.
[3] 贺战兵.德国“双元制”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4-77.
[4] 王春燕.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理念机制和实践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22-26.
[5] 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文化,2016,(3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