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蜂两种养殖模式的再认识
——访广西隆林代氏蜂业有感
2018-02-01徐祖荫林琴文杨光雄
徐祖荫 林琴文 杨光雄│文
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2贵州南山花海中蜂养殖场;3贵州惠水县摆金镇养蜂专业合作社
一、起因
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很多地方都把中蜂养殖当成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其中一个重要选项。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对养蜂行业缺乏了解,很多地方花重金大量采购蜂群,下发到贫困农户。因当地蜜源条件有限,人员缺乏培训,导致养蜂项目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养蜂发家致富的作用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同样不乏成功的例子,但以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去推动、指导养蜂生产,使之实现良性循环,行稳致远,达到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这是各级政府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在发展当地养蜂生产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鉴于目前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技术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在蜜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中蜂实行分散式、小规模、简单化饲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发展模式。
惠水县摆金镇养蜂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6月,一下子购入400来群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集中饲养,蜜粉源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分散放养、简易管理的指导原则,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款蜂箱,将活框饲养的中蜂,再次逐步改为传统的无框式饲养(另文报道)。另外,重点解决生产中分蜂、换王、防虫(巢虫)、补饲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然后分散到农户家中去合作饲养。农民负责出场地、出劳力,合作社提供蜂源,保障技术,负责销售,既解决了蜜源、劳力的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蜂蜜(一次只取一次,最多两次的天然成熟蜜)的质量和销路,使合作社与农户实现互利双赢。
在代氏蜂桶中取出的巢蜜(右1徐祖荫,右2代小林)
与此同时,听合作社的杨光雄老师介绍,在这方面,广西隆林县的代氏蜂业已先行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此,我们一行三人,于2017年11月下旬,从贵阳驱车500多 km来到隆林,拜访了代氏蜂业。
二、参观代氏蜂业
代氏蜂业的创始人代小林才30出头,敢想敢干。2015年带动农户从事胡蜂养殖,取得了成功。2017年4月又从事中蜂养殖、推广。他的养殖基地就建立在距县城110 km的革步乡平央村。隆林位于珠江上游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既与贵州兴义、安龙山水相连,又与云南罗平接壤。因建设天生桥水电站(据说是西南地区第二大水电站),水库淹没地区包括滇、黔、桂三省沿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小代的基地就建在环湖公路带上,再往前走,就是金钟山国家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这里海拔七、八百米,但气候属广西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如春,山环水绕,湖面宽阔,山上植被十分繁茂,生态环境良好,除大片的松树林外,还有油茶、板栗、桐子以及其他各种杂树野花。蜜粉资源、蜂种资源相当丰富。俗话说:“养蜂不用种,只要勤顿桶”,就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代小林自幼生长在农村,酷爱大自然,打小就与蜜蜂接触,有一些养殖经验。2017年4月小代又创制了一种用木板、泡沫板、铝皮加工,高、宽27 cm,长55 cm的长方形保温蜂桶,并对蜂桶做了适当处理,发放给当地的贫困户,作为合作对象。由于山上蜂源多,放桶后,就会有蜂群前来投居,根据蜜源情况,每户养3~20群不等。每群年产蜜量约在2.5~5 kg,多的有到10 kg。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按三七分成(其中公司占七),主要负责回收、销售产品。到我们采访时为止,目前已在滇、黔、桂三省沿边地区发展联合养殖户130户,饲养规模大约在1300群左右。公司还有一个直属蜂场,有30来箱活框饲养的蜂群,尺寸与发放的养殖箱一致,主要用于培育蜂王和王台,以补给农户失王群用。发下去的蜂桶箱内壁用木条钉有两个滑槽,可将活框养蜂的巢脾挂上去,介绍王台或蜂王。也可在蜂桶中预先安置一小块巢脾,这样有助于蜂群迅速发展。公司配有技术员及片区管理,负责对农户技术辅导及处理产品回收问题。公司在隆林开有一家实体店,销售蜂蜜和胡蜂系列产品。2017年11月10日在南宁东盟产品展销会上,公司原生态巢蜜销售火爆,每斤128元,1人限购1斤,全部产品被顾客一抢而空。
代总在技术上走的是传统养蜂加适当改良的路子,叫“简易式饲养”或“粗放式饲养”都可以。我们欣赏和推广代氏蜂业的作法有五点:一是不盲目追求产量,特别强调产品的质量;二是强调合理利用蜜源,分散布点,不强调在一个点上实施大规模饲养;三是养殖模式简单易行,容易被农户所接受,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四是这种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公司有货源,农民有收入。我们采访了这次前来会面的三位合作养殖户,每户产蜜100 kg,收入1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基本上解决了脱贫的问题;五是当年立项,当年见效。
令我们感动的是,当代总得知我们要来参观时,特地拉了两条欢迎横幅,并请了基地附近两个村的村干部和10多位养蜂户欢迎我们。代总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用“鱼与水”作比喻,特别强调了公司与养殖户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想实现长期共同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并当场表态,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蜂农的分成比例,更多地让利给蜂农,得到了现场人员一致热烈的掌声。我们认为,代氏蜂业的这种发展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据知,该公司并未与政府扶贫资金挂钩),值得在各地养蜂扶贫工作中大力推广。
当然,该公司的成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基地所处生态条件好,蜜源、蜂源充足,民风淳朴等。另外,由于地处万峰湖景区,有不少前来垂钓、观光的游客以及一帮高消费的群体,在购买产品和助推产业发展上,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三、简易化与精细化管理,应成为中蜂两种不同的主要养殖模式
“简易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中蜂生产上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其主要发展目标,适合地区、人群都不一样。精细化管理适合专业化、规模化、技术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蜂场,一般蜂场本身就是经营主体,解决主要是农民致富的问题;简易化管理,管理环节少,投入水平低,适于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低的农村闲散劳力定地饲养,需要有一定技术和营销能力的经营主体来引领,以便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主要解决增加农民收入、山区农民脱贫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技术、运作套路,蜜源、养蜂基础条件不同的地方或个人,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再者,从蜂蜜的价位上看,每斤中蜂蜜的价格在80~150元之间,一般是意蜂蜜的2~5倍,走的是高端市场。从总的市场份额来看,高端市场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市场的培育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随人们的主观意志,一下子无限放大。因此,定地饲养,一年只取一次蜜(最多2次)的简易饲养方式,由于受蜜源条件的限制,只能“走心(诚信)不走量,优质保市场”,限产提质,以优异的品质(天然成熟蜜)与意蜂蜜相区别,才可能保证市场占有率,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也符合我国养蜂界多年来在中蜂养殖上,一直提倡的“小规模、大群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同时也是我们这次隆重推出代氏蜂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