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研究
2018-01-31王玉洁
王玉洁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等存在差异使得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巨大,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和地方差距并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本文选择贵州省作为研究主体,从财政均等化程度以2005-2015年的贵州省各州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收支数据为基础,以变异系数和极差率作为衡量工具来反映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并根据分析对加快地区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出简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均等化
一、引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乎民生,党的十九大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解讀,突出新时期更加有效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将成为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主要路径。
长期以来,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成为人民群众之间心不齐不稳、关系不和谐的影响因素。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并逐步统筹城乡和协调区域的发展以弥补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突出问题成为重要任务,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彭勃(2009)提出公共财政制度是渐进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高培勇(2016)认为财政均等化应当成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方向,相关学者多认为财政均等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作用巨大,因此有必要从财政均等角度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区域财政收支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与产生巨大差距。本文选取变异系数和极差率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本文表述如下:变异系数是贵州省不同地区人均财政收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变异系数越大,反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越大和均等化程度越低;极差率是贵州省某一年度人均财政收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极差率越高,反映出贵州省各地区的人均财政收支波动幅度越明显。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5-2015年贵州省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和医疗卫生事业支出,从财政均等化角度,计算出人均财政收支变异系数、转移支付绩效和极差率,引入转移支付绩效的目的是衡量转移支付产生的效果,差值越大即表示为转移支付的效果越明显。
1.变异系数分析
贵州省各州市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始终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同时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中间年份虽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仍下降。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大,政府财政能力差异明显,财政不均等问题突出,而各州市人均财政收支水平的差距均不断缩小,因此总体表现为财政能力差异明显但财政均等化程度提高,这可能与贵州省政策安排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存在关联。
2.极差率分析
贵州省各州市人均财政收支极差率总体上均减小,说明人均财政收支波动渐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能力差距在缩小,这可能与分税制改革有关。但是贵州省各州市人均财政收入波动的程度始终高于支出波动的程度,反映出贵州省财政能力差异明显,与前面分析一致。
3.转移支付绩效分析
贵州省各州市人均财政收支的转移支付绩效整体呈下降趋势,可看出贵州省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效果降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确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资金制度和缓解财政能力差异的财税机制,因此提高转移支付绩效不容懈怠。
四、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贵州省政府财政投入效率低下,现行的转移支付体系不完善,应从政府角度出发,完善制度设计,建立良好的政策导向机制,以确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财政投入充足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比重较低,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政策使得基础教育的供给将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公共卫生供给始终处于短缺状态导致矛盾纠纷和社会混乱,这要求政府适时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并构建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而转移支付制度是现阶段实现财政均衡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政府应提高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使其摆脱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性失衡困境以实现均等化。
2.明确各级政府职能
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对解决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由于分税制改革使得全国对于财政收支分配的制度安排缺乏合理性,财权和财力重心向中央转移,事权和支出责任下放,中央财政收支占全国财政收支的比重明显高于地方政府致使财力分配不均,必然导致直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财政乏力,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极大的不均等,因此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3.打造政民协同监督机制
政府应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并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提高公众满足程度作为前提条件,但是我国政府存在只关注政绩考核,忽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缺乏供给主动性等问题,因此,应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纳入政府部门考核,鼓励公众和公共部门进行合理的监督,构建合理的民意表达渠道,努力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监督机制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