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德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种植业布局初探

2018-01-31肖四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种植布局

肖四军

摘 要: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摸清英德的耕地地力状况,为农业发展规划,种植业结构的布局,耕地保护与建设等提出科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耕地;质量评价;种植;布局

英德市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目前,已形成粮食、花生、甘蔗、蚕桑、水果、蔬菜、茶叶、笋竹、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十大农业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全市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近年来我市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通过调查,逐步摸清了全市耕地地力状况,本文分析了耕地退化原因、土壤障碍因素及存在问题,为英德市的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建设、土壤改良利用、科学施肥、建设生态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一、英德市地理环境及自然状况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东经112?45'16"~113?55'7",北纬23?50'32"~24?33'7",北接韶关,南距广州市138公里,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辖区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全市总耕地面积149.48万亩,林地523.49万亩,园地11.85万亩,建设用地46.76万亩,未利用地79.4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91亩。英德市地处低纬,北背南岭山地,南向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入春盛吹南风和偏南风,入冬盛吹北风和偏北风,具有气候温暧、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

二、英德市种植业生产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虽然我市近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建立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示范性集约生产基地,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带动能力有限。目前,绝大部分农民尚未组织起来,自主耕作仍占主导地位,这给产业布局、品种结构调整、集约化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2.耕作制度不合理。水稻種植面积大幅度下降,水旱轮作面积不断减少,土壤水、肥、气、热得不到合理调节,导致地力下降,病原菌和地下虫卵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严重。

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灌溉系统尚未实现硬底化,许多农田达不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标准。

4.化肥和农药施用不科学。农民偏施滥施化肥和农药,忽视施用有机质肥料,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浅变酸,地力下降,环境污染。

三、耕地质量状况

1.耕地养分含量状况。我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9-68.1g/kg之间,平均为30.601g/kg;全氮含量在0.27-4.99g/kg之间,平均为1.80g/kg;有效磷含量在0.4-250.6mg/kg之间,平均为36.33mg/kg;速效钾含量在2.5-321mg/kg之间,平均为59.341mg/kg(详见表一)。我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中下水平,有效磷属中上水平,不同的成土母质、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作物布局和不同的施肥水平对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的影响较大。

2.耕地微量元素状况。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0-0.7mg/kg,以低于0.5mg/kg为缺硼临界值来看,有17.7%的样点土壤有效硼含量在缺硼临界值以下,其中缺硼最严重的大洞、波罗和大湾镇几乎所有样点土壤均缺硼。有效铜含量范围在0.09-25.98mg/kg之间,平均为2.77mg/kg,以低于0.2mg/kg为缺负临界值来看,英德市耕地除个别点外基本不缺铜。有效锌含量范围在0.21-19.68mg/kg之间,平均为1.98mg/kg,有58.59%样点的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临界值,基本不缺锌。有效铁含量范围在9.74-283.82mg/kg之间,平均为109.08mg/kg,有71.43%样点的土壤有效含量高于临界值之上,属含铁较高地区。有效锰含量范围在0.65-191.59mg/kg之间,平均为15.02mg/kg,以低于5mg/kg为缺锰临界值看,四分之一的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缺锰。

3.土壤酸碱度状况。从表二可以看出,我市耕地土壤的PH在3.4-8.0之间,其中酸性的占80.46,中性占12.82,弱酸性占22.72%,强酸性占4.92,大部分耕地土壤属酸性土,小部分属弱酸性土。

四、种植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

1.种植业发展方向。围绕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战略目标,我市今后种植业将以生态和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发展蔬菜、水果、蚕桑、茶叶、麻竹笋、花生、玉米等高产值作物,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营造适应现代化生活绿色环境,推动农村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安全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向高效、优质、高产、安全、环保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种植业结构调整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使农产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2)充分利用本次耕地地力调查成果。结合本市种植业的现状及发展名优农产品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麻竹笋、蚕桑、甘蔗、水稻等。

(3)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实施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逐步扩大规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与高科技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利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指导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区域结构调整的可行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服务。

(5)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农业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五、种植业生产区划

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态结构、土壤质量现状等区域差异把全市分为三个片区:

1.英东片区。本区包括东华、白沙、青塘、桥头、横石水5个镇,总耕地面积328719亩,占全市面积的21.99%,农业人口人均1.616亩。

(1)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该区地势相对较为平缓。自然土壤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岩、砂页岩、风化物;耕地成土母质多为红壤坡积物和狭谷洪积物。主要土种有砂泥田、顽泥田、洪积黄泥田、冷底田、页红泥田等,土壤多为壤土、沙壤土,且较肥沃。

(2)种植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该生产区种植业发展方向:一是封山育林,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保持水土。二是利用土层深厚的坡地,有计划地引种水果、茶叶,广开治山致富门路。三是发展以横石水、桥头、东华镇为主的蔬菜、果蔗生产基地。四是该区约有10万亩丰产田,要通过引进、筛选档次高的优质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培育高档次的大米,打造特色品牌。

2.英中片区。本区位于滑水山脉西侧,北江沿岸,包括沙口、望埠、英红、英城、大站、连江口、黎溪、下石太等8个乡镇,总耕地面积458480亩,占全市面积的30.67%,农业人口人均1.916亩。

(1)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本区位于我市中部,属于低丘地貌,地形较为复杂,自然土壤成土母质以花岗岩、片岩、石灰岩为主,耕地成土母质以宽谷冲积物、坡积物、河流冲积物为主。主要土种有麻砂坭田、砂泥田、泥田、潮沙泥田、河砂泥田、洪积沙泥田、第四纪红坭田、冷底田、石灰板结黄坭田等。

(2)种植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该生产区种植业发展方向:黎溪、连江口镇由于受飞来峡水库建设的影响,低水位的水田已淹没,致使水田面积大幅减少,坡度较低的山坡地应以种植砂糖桔为主,坡度较高的以种麻竹笋为主。其它镇应以水稻、蔬菜作物为主。沿河两岸水位较低的地方以种桑养蚕为主。低丘荒地以种植水果、茶叶等为主,积极鼓励支持群众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3.英西片区。包括石灰铺、石牯塘、浛洸、大湾、波罗、黄花、九龙、西牛、水边、大洞等10个乡镇,总耕地面积707436亩,占全市面积的47.33%,农业人口人均1.812亩。

(1)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该区地形地貌较复杂,成土母质各有不同,气候和水利灌溉等农业生产外部条件均差异较大。黄花、九龙、大湾、石灰铺镇的自然土壤成土母质以石灰岩为主,耕地成土母质以陂积物为主,个别地方形成典型的土种,如石灰铺镇惟东村门口塅的珊瑚底田,ph值就大于8.5以上。石牯塘镇、浛洸镇的耕地成土母质多以宽谷冲积物为主,土种主要以砂坭田、坭田、第四纪黄坭田、顽坭田、石灰板结黄坭田为主。西牛镇、水边镇、大洞镇自然成土母质主要为片岩和沙页岩,耕地成土母质以坡积物为主。土种主要以砂坭田、顽坭田为主。

(2)种植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该区生产种植业发展方向:石灰铺、石牯塘、浛洸、大湾等镇是我市的粮食主产区,以水稻为主,搭配油料作物、蚕桑、蔬菜、甘蔗等,低丘坡地以种植茶叶为主;波罗镇、黄花镇以蔬菜、水稻、玉米、豆类为主;九龙镇以砂糖桔、水稻、蔬菜为主;西牛、水边、大洞等镇土壤多属黄坭大眼砂土,土质较疏松,水土流失较严重,有机质含量较低,低坡山地、山坑边以种植麻竹笋为主,河边低洼地以高水竹、丹竹为主,做到靠山吃山,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水田主要以水稻、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做到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水稻、蚕桑、甘蔗、水果等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六、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

1.综合措施。

(1)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和扶持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形成一大批规模化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改变我市的经营规模小、产品成本高、品种零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状况。同时,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条件,也是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逐步改良中低产田,确保农业生产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3)加快农业信息网建设,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建立以农业信息网为依托的市、镇(街)、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行业专业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

(4)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大力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随着我市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为适应农村劳动力市場需要和增加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机会,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2.技术措施。

(1)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三品”农业的发展。按照适应市场、突出效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休闲农业,对现有的品种进行改良,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推广应用耕地地力调查成果。根据本市不同土壤类型、障碍因素、土壤肥力,结合各生产区的实际,重新优化及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宜稻则稻、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同时,抓好良种良法,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的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质肥料和生物肥料,降低土壤和农产品的硝酸盐含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卫生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施市场准入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确保上市的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4)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机制。加强农科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农科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发展农业科技,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七、结语

综上所述,英德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中心,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名优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引导,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科学流转,加快农田标准化建设,推进“一乡一品”的建设,组建升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凉城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成因浅析[J].王国宏.北方经济. 2014(11).

[2] 凯里市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研究[J].顾平,杨德智,文武,殷宗发.农技服务. 2012(01).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种植布局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VR布局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