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思辨

2018-01-31苏振花

考试周刊 2017年100期
关键词:阅读思维

摘 要:当今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感悟,强化学生言语的表达,突出语文的语文味,都凸显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学生严密的质疑思辨,又促进着学生语文文字的运用,语言情感的共鸣。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作为语文老师,要提供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思辨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质疑思辨;阅读;思维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呢?质疑思辨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应该是同步的。

一、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新奇感

新奇感是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对某物有了新奇感,才会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加以研究、探讨,有新奇感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重要源泉。

首先,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上课前,经常发现学生的思想还沉浸在前一节课的内容上或課间的嬉戏中,身在此而心在彼。怎样让学生尽快把心思回收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呢?利用课文内容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孩子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上《小池塘》一课,老师边弹电子琴,边领着孩子们唱《春天在哪里》,欢快的音乐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了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孩子们尽情歌唱着,仿佛已经置身于郊外,声音清脆而嘹亮,投入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急切想问:春天的小池塘是怎样的呢?

其次,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善于设疑。提问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要多角度设问,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问要选准切入点,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要适度,提问只有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可望又可及,才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要充分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转。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说明学习需疑的道理。教师要耐心地鼓励学生敢想敢解决,随着一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时刻感觉到新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 启发想象,开发创新思维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创造性人才,理应建构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机制,从而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开发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苏教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师巧妙诱发学生质疑、释疑,从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师:(引读)“最后,我看见了小小的荷塘”——

生:(接着齐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读到这儿,你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最后我看见了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生: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是“真想”呢?

生:是的,前面都说是我想变透明的雨滴,我想变一条小鱼……到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就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这是为什么呢?(相机在课题“真想”下面打上一个“?”)小朋友真爱动脑筋,真会提问。对于这个小问号,老师相信,读完第五自然段,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第一个说说你心中的答案。

生:因为变成荷叶就能帮小鱼挡太阳,小鱼在荷叶下玩耍时就不怕太阳晒了。

师:你真会读书!

师:从文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鱼在荷叶姐姐的帮助下,玩得好开心?

生:嬉戏。

(换词的方法理解“嬉戏”)

师:对于这个小问号,哪位小朋友还想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因为有了荷叶,雨点就可以在荷叶上唱歌了,所以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真会说,还用上了“因为、所以”呢!

生:因为荷叶不仅样子好看,还能帮助别人,所以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聪明的孩子,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掌声送给他!

师: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荷叶助人的快乐吧!

(师板书: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时代在呼唤创新思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精彩的同时,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啊!一个“真”字,引出一段精彩的对话,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观,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不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传道”功能吗?

三、 适时点拨,顺畅思维

有疑必问,有问必究,有问必答,才能激发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但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上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适时恰当的点拨就像一把钥匙叩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点拨学生思维,更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这把“钥匙”开起门来更润滑,使学生的思维顺畅抵达。同时提醒学生学会审视别人的观点,经过思考、验证以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问和争辩,这样在一问一答的交相互动中,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争辩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步深入和透彻。交流是资源共享、知识同化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过程。《二泉映月》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经历。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是对乐曲内容与意境的诠释,可是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懂“积淀已久的情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阿炳的人生经历、残酷的社会现实都离学生很远。所以,当学生提出“积淀已久的情怀指什么”时,教师在教学中先介绍完阿炳的经历后,接着播放了一段《二泉映月》映月篇,伴随着乐曲的“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片中依次出现了阿炳当时的艰难度日的情境,清泉缓缓流淌的情境,月光照水……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你能读懂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意境吗?带着影片中的感受,学生进入课文,把课文与琴声的内涵对应起来,感受颇多,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表达,相互补充,从而理解了“积淀已久的情怀”。老师阶梯式的铺垫,学生资源的共享,音画的补充,为学生解开了思维的症结,开辟了思维的通道。从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总体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思辨的过程。学习——实践——质疑——思辨——再学习——再实践——再质疑——再思辨……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不断提升,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苏振花,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