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8-01-31徐春飞
徐春飞
【摘要】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在尝试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之后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及反思,为的是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有效教学研究。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少教多学 教学学案一、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由于不是中考、高考科目,长期得不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重视,间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爱上信息技术课,但对于每周一次的信息课,他们往往表现在希望老师可以让他们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视频等,而对于一些真正关系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却不愿花时间认真学习研究,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这些知识和素养并不能为他们的升学加分,倒不如用来玩游戏。这种情况在初中阶段尤其严重,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进入青春期的阶段,开始有一定自我意识,喜欢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自控能力又不如高中学生强,往往做事情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而不考虑后果,怕困难、不愿意花时间思考也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
为了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性”教学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指人的意识行动在遵循客观规律前提下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能地达成行动目标。具体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有效教学意味着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知识,或者能够提高自己信息素养的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并能总结出某些教学管理经验以帮助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对我校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目前,我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包含六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分别在初中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六个必修模块分别是信息处理与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演示文稿制作、电子表格应用、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和程序设计初步。两个选修模块为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由于目前我校初中信息技术每周只安排一节的课时,所有同学经过两年的学习还必须参加初二学年下学期进行的全市统一水平考试,因此从内容安排上看,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时间作详细介绍的。但是,由于周课时少,学生遗忘率高,加上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比较远,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演示文稿的制作、电子表格的应用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会比较强烈,教师只需稍加提示,然后布置任务,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会很自觉地去想办法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这种“想办法”的过程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信息素养之一。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轻易地把老师的话听进耳朵,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也不像高中生那样有着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欠缺全面、甚至不顾后果。同时,由于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十分规范,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游戏,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入学水平差异相当大,并且有不少同学想当然地以为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也是跟小学一样可以随便玩游戏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到正式上课了才发现初中信息课是不玩游戏的而且还要学习一些有一点难度的内容,并且要经过全市统考的检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马上锐减。只要任教过初中和高中的教师都会认为,初中学生的课堂管理要比高中学生的课堂管理要难得多。
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就是我尝试的其中一种教学策略。
以往的信息课,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模仿练习。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简洁的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养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会独立思考,一旦没有了老师的演示就不知道如何操作的陋习。甚至部分同学不耐烦听老师的讲解,往往讲台上老师讲、讲台下学生聊,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能“有效”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知道教学行為的准则,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师需要知道这节课教学目标,同样学生也需要知道。因此,学案必须明确地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开展自主学习。由于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上学案的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目的地主动开展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自己的思考。利用学案,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避免了学生盲目模仿,也可让不同水平的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这种模式下上课,也可以从以前的操作演示者的角色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