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非关系看中国外交
2018-01-31郑家彬
【摘要】中非关系源远流长,既具有传统兄弟般的情谊,曾共患难,在国际上相互支持,也经历了很多挑战,在新形势下,中国对非外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新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非洲人民在感受到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更多的其他国家涌入非洲这块物产肥沃的土地,出现了更多变数,使得非洲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加微妙起来,这也对中国如何处理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考验。
【关键词】非洲 中国外交 资源 民间外交
一、肥沃的非洲大地
(一)非洲简介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在此后近3000年的时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5世纪前后,最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西欧各国,为了攫取财富开始了对外扩张,与欧洲毗邻的非洲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1445年葡萄牙人首先来到西非海岸,欧洲各国殖民者随后也接踵而至。不久,殖民者在非洲瘋狂抢掠人口,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血腥暴行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400多年中由于各种损失,人口失去一亿多,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可以说,非洲的“落后”,完全是殖民统治的恶果。
(二)非洲与中国
近代历史上,中国同样是作为西方国家的入侵者和受害者,在争取民族独立时中非相互支持和理解。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同时,中非关系获得了巨大发展,非洲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中国人民也在经济严重的困难的情况下,为非洲人民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坦赞铁路,在1971年,非洲国家在联合国集体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一举把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中国台湾剔除出去,这是中非友谊的最好见证。迄今为止,中国与非洲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二、主打能源牌的中非关系
进入21世纪,中国与非洲在以联合国为主要平台的基础上继续相互支持,彼此尊重,在关系到中国核心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中非国家始终是最紧密的伙伴和知己。在关系到物质生活的利益上,中非经贸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非洲在中国科技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非洲人民是切实的利益获得者,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生活日用品,非洲人民很是喜欢和需要,在非洲获得了很大市场,同样,中国也扩大了自己的出口。
广袤的非洲大地资源丰富,有些国家主要靠出口初级产品来获益,在世界出口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非洲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非洲国家缺少国际油价定价的参与权,只能跟在西方国家后面,受制于此,最需要通过合作来破除这种枷锁。中国虽然历史辉煌,但是近代同样是西方国家的资源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仍然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油价的制定中,这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中非两国人民携手共同创造。于是,中国与非洲国家更加需要合作,一是为了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未来新秩序,二是为了自己本国经贸发展的需要。
非洲资源种类繁多,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利比亚等北非国家,刚果、苏丹石油分布前景也被看好。最近,安哥拉超过中东和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石油贸易伙伴。
三、中非关系的个案插曲
中非关系总体在平稳状态下发展,除去新中国建国到1956年万隆会议召开之间,非洲国家在试探新中国的意图,但在万隆会议后,中非国家开始接触建交,非洲各国加强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尤其是与肯尼亚、苏丹等国家友谊深厚。虽然经历了十年文革,中非关系出现了短暂的不和谐,但是仍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中非关系在日益紧密,非洲最南端的南非成为金砖五国之一,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和非洲强国的联系,南非曾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一度占据第一的位置,但在非洲西北岸的尼日利亚表现突出,作为后起之秀,在后半段的时间里一举超过南非,成为非洲经济最好的国家。这种非洲国家的竞技还将持续下去。
冈比亚是非洲小国,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国家,在物质方面,有奶就是娘的心理昭然若揭,台湾在非洲的残余外交中抓住了这一点,为了争取冈比亚的政治支持,不断进行经济援助。但冈比亚看重了中国大陆人民在非洲的积极作用,果断与台湾断交,得以消停,把橄榄枝抛向了中国大陆,中国也不计前嫌,与冈比亚建交,显示了大国情怀。
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非洲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之上,这也是中国对非洲进行经济援助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要避开美国自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局势的进一步控制,减少中东地区因为政治不稳给中国带来的石油进口危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非经贸往来交往频繁,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越是亲密,越是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对待包括非洲的所有国家都是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现利益上互补,政治上增加互信,文化上相互交流,尊重人权,尊重当地国家法律。因此,我们在处理中国、非洲和西方国家关系时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为突发事件使各方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协调各方利益,运用谈判协商解决问题,加强多边机制对话。
四、“安哥拉模式”为代表的中非合作
中国与非洲若干国家关系紧密,但是中国与安哥拉的经济合作模式,被作为一种良好的示范和典型搬上来。安哥拉模式就是安哥拉本国缺少资金,中国给予提供贷款,一方面是为安哥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中国在非洲的资源提供保障,安哥拉本国反过来用矿产资源等作为补偿来偿还的方式,中国对于安哥拉的还款提供优惠,无息或是低息,减轻非洲国家的经济负担,这作为一种利益交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维系了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和持续的能源进口。
除此之外,中国在苏丹、尼日利亚也多是这种模式,但是在苏丹问题上,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经济在苏丹的存在,开始利用达尔富尔等问题来压缩中国的经济空间。中国利用企业参与到非洲的石油开采中来反抗西方国家,参与定价,与非洲协商,共同促进中非经济发展。
五、人文外交里的中非关系
中国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历史悠久,在19世纪末,在英国殖民者的带动下,中国数以万计的劳工就远到非洲来进行经济建设和铁路修筑,为非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很多中国人留在了非洲,或者成为侨民。近几年,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推进,越来愈多的中国人开始到非洲做生意进行淘金,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也要看到,在非洲伤害中国人的事件频频发生,绑架或者超市被抢都是常有之事,因此加强与当地非洲居民的关系很有必要。
民间外交应运而生,中国获得当地居民认可,得到认同,经济上发展了,双边关系也会得到发展,从而带动官方外交的发展,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中非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与非洲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中非之间的高层次的官方往来、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也日渐增多。中非关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机制框架下,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者简介:郑家彬(1991-),男,汉族,山东莱芜人,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国关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