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创新下的低成本运营模式研究

2018-01-31陈辉

时代金融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理创新

【摘要】低成本运营模式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也是促进企业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企业管理创新措施为前提,结合低成本运营特征,开展了低成本运营措施的三个主要支柱以及企业创新措施研究,为企业发展与成本控制提供理论支持作用。

【关键词】管理创新 低成本运营 财务与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经营特征成为了促进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类企业以市场因素为基础,开展了经营管理创新研究。在这一研究中,低成本运营模式因其成本的领先性、投资收益最大化等优势,成为了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低成本运营概念与特征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低成本运营模式是指企业持续采用低成本经营运转的一种经营模式,进而确保企业成本优势的持续性。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低成本”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低于当前企业经营中平均成本水平。在实际的经营中,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的四个特征:一是在经营中企业可以始终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进而提高了其在经营中的市场适应性;二是低成本运营保证了企业经营中始终保持利润的最大化优势,进而使经营过程的充分性与经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三是低成本的运营可以使企业始终保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进而提高了有投资的有效性目标;四是低成本运营的实现,将有助于企业成为行业标杆性目标,进而促进其品牌化、规模化等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低成本运营的三大支柱研究

(一)资源的集中化

低成本运营的首要保障在于将企业的各项资源集中统一管理,进而避免因资源分散浪费造成的成本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集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了以下三点:

1.财务管理资源集中。企业低成本运营中需要财务管理者的严格控制。因此在低成本管理中,企业应将其人力、资金、物资等各类资源集中管理,进而确保成本管理效率与质量。

2.成本控制对象的集中。在资源集中过程中,成本控制对象的集中管理,是保证低成本运行的有效方法。如将企业生产所需资源(如设备、原材料等)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及时在企业进行调配使用,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资源浪费造成的企业成本提升。

3.信息资源的集中。企业成本管理中,可以成立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将各类财务、生产、市场、政策等信息统一集中管理,形成整体化的信息管理数据库用于财务、生产等管理工作,进而保障企业财务整体化调控与决策,将极大地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质量与效率,确保低成本运营目标的形成。

(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标準化的建立是其发展的重要措施。单就财务成本控制而言,标准化的建立可以起到两个主要作用。

1.避免标准不同造成的核算失误。企业成本控制中需要对资金、收入与支出、各类资产等各类会计元素进行有效的核算。而标准化的建立可以使财务人员根据标准,对成本应用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化核算,避免了标准不同造成的核算失误,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整体质量。

2.提高企业整体的控制网络。企业成本控制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和各部门、分公司的衔接完成,才能在整体生产中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因此只有在标准化因素制约下,企业各部门可以根据标准内容完成有序衔接的成本控制过程,进而形成一体化的成本控制网络。

(三)服务技术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财务成本控制措施,是实现成本控制精细化与准确化的重要保障。在成本控制信息化过程中,其主要措施包括了以下两点。

1.形成企业网络化财务管理平台。在企业成本控制中,企业应根据网络建设与信息化办公体系,合理选择网络财务软件系统,形成企业内部独立的财务网络系统。这一网络的建设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为企业各部门配备独立的财务专用计算机;二是利用企业网络系统,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使用内网系统,形成财务信息化网络;三是将财务管理权限集中于财务科室,形成财务管理网络终端。

2.与外界形成统一的网络标准。在成本控制网络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根据市场标准建立与相关部门同标准的信息系统。如与金融部门相同标准的资金管理系统,便于融资工作的开展;与国家税务部门同标准的税务管理软件系统,提高纳税管理质量等,都是信息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措施。

三、低成本需求下的管理创新研究

(一)成本与财务管理集中原则的确立

在成本与财务管理集中运行中,管理原则应符合企业财务特点与经营模式,继而确保集中作用的有效发挥。如在集团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中心模式就是成本与财务集中管理的主要方法。而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管理者可以通过由企业高层监管财务科室或提高财务科室管理权限的方法,确立其集中管理的权威性。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管理者都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管理者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与审计力度,避免因监督失控造成权力腐败等问题的出现。第二,集中管理不应侵犯企业其他部门、分公司的自主权利,避免因过度追求成本造成产品质量、安全等各类问题的出现。

(二)形成企业内部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

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统一化财务标准的建立包括了以下的三个主要内容。

1.国家财务标准的结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形成了一定的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在这一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标准的制定就应以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标准为基础,建立自身的财务标准体系。

2.与市场标准的契合。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过程中,应建立与市场契合的内部标准,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与国际市场财务标准的契合,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前途。

3.符合企业自身特征。在企业财务标准的建设中,应根据自身财务管理与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特点的财务标准,避免过度追求成本控制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如集团企业内公司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其标准应更加详细同时分类性更强,进而确保集团分工合作控制更强。

(三)成本管理网络化与信息化推进

企业成本管理网络化与信息化推进中,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硬件建设。在企业硬件建设中,应注重网络建设特别是企业内部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企业应为财务管理配置新型办公电脑,提高其网络办公效率。

2.软件建设。企业在财务软件建设中,应以企业财务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应与软件设计企业合作,设计出具有企业特点的专用财务成本控制软件,其成本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陆平,陈树基.低成本运营的扭亏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07).

[2]张媛利.以管理创新为导向的低成本运营模式探析[J].黄金. 2017(09).

作者简介:陈辉(196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创新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