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未果的得与失
2018-01-31吴海燕
吴海燕
摘 要:探究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探究,可以把课本上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化成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在探究中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和实践并与前人发现的数学结晶对接,用全部身心去做真实的自我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发现的快乐,提升理性的认识,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有着许多的价值,但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时教师会很困惑,到底要不要探究?这当中到底有怎样的问题,为什么教师会有这样的疑虑?对此,论文进行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探究;得失
一、课堂现状
在小学数学中有一些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探究出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或者说有些是不可能的。例如,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借助长方形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有规律排列中第n面小旗的颜色问题等等。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课堂上采取如下方式展开认识组织学习。如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被3整除的数有怎样的特征呢?有学生呼应教师: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中引起我们新的思考:理解和掌握了这句话就达成了教学的目标了吗?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在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呢。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规律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去发现?为什么不给学生提供发现的空间呢?有经验的教师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给了学生时间学生也发现不了。
于是,在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这样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了取舍。既然发现不了,“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深入理解和巩固应用上。
二、探究的意义
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的过程。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学习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有数学思想的支撑。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真实的体验,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一个数学结论的来源。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观察、发现的信息传入大脑,再充分调用自己的原有认识、经验,把这些无关的、零散的信息在头脑中关联、综合,进行加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有利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及其背后的原理,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的过程巩固和升华了原有的知识,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知识和情感都获得发展和提升。
探究学习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思想方法方面的数学素养。反之,如果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直接把结论呈现给学生,就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模仿的水平上,无思想方法的获得,当然无法提升思维的水平,更谈不上素养的提升。
三、探究未果的得与失
学生在学习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基本会经历如下认识步骤。首先,学生会借用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学习经验,通过类比的方法从个位数来思考。多数学生认为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然后,进行举例验证,举例如下:
而这几个数却不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又会找到一些数(如下),学生会发现被3整除的数个位是几都行,看来跟个位上是几没关系地。至此,原来的认知通道被封堵了。
借助这些数据,推翻学生之前的猜测。问题与困惑的产生引发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带学生走进下一阶段,到底被3整除的数有怎样的特征呢?这时,如果选择告诉学生结果的方式,这样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节省了一些课堂上的时间。如果,教师继续推进研究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研究,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办法,找一找规律。从知识获得的角度讲,学生仍旧不能自我发现结论,然后教师再去告诉学生。那么在看似学生失去的时间里学生得到了什么呢?首先,探究未果会让学生对结果充满期待,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成课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在告知其结果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他人的发现,理解其含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悟的潜能,节省反复追问的时间。其三,引导学生认识前人发现规律的路径,与学生自我发现的路径进行比对,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认识。在思维路径的比对中,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知道了发现规律有时不那么简单,不是一看就发现的,有一些内隐的规律,是要深入思考,找到关联方能得到。再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理解中,学生认识了可以从“和”的角度来发现,知道了学习过的运算是可以辅助规律的发现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有了被3整除的数特征的学习和研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认识了一条发现问题的新路径。今后会从运算的角度来思考,学生通过类比迁移可以联想到从差、积、商的角度思考,今后继续学习,还可以从平方、方根等角度考虑,甚至支撑学生今后能够联想用不同运算组合来思考。可见,在“失去”的时间里学生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了学习活动的经验,在这里时间的得与失对等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得与失。
基本思想方法在(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作为目标被提出,但是它还没有在课堂上被很好落实,它作为课标的一个要求,要与知识技能一样,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被教师重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夯实基础知识目标,就去挤占学生达成思想方法目标的时间,在得与失的分辨上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教材与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4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