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人才空间流动对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2018-01-31李凯袁新敏

时代金融 2018年2期

李凯+袁新敏

【摘要】创意人才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有利的信息资源和机会,从而通过空间流动获得成长,继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文章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性镶入和关系性镶入两个维度,从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位置、关系强度、关系久度5个子维度建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上海创意人才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创意人才上述五个属性中除网络位置外均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创意人才 空间流动 企业绩效 社会关系网络

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1],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动要素,创意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传统产业人才相比,创意人才具有创造性、高流动性、重视个人声誉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特征[2]。目前,创意人才的空间流动已越发明显,他们对生活、工作空间的选择与流动对集聚区域的兴衰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资本的备受重视,创意人才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关系获得了有利的信息资源和机会,因而通过空间流动获得不断成长[3]。面对这一现象,不少学者对其背后的原因展开了探讨研究,认为收入、制度、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地域差异成为推动创意人才空间流动的重要原因所在。然而,作为社会存在,基于血缘、情缘、亲缘等社会关系网络在人才流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探讨社会关系网络对创意人才空间流动与集聚行为的影响成为当前重要现实命题。对该问题的探讨研究能为我国创意企业、创意空间如何通过对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与利用获得更多创意人才、为创意产业、创意企业发展提供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创意人才提供对策思路。

一、文献回顾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人类经历了五次经济转型,每一次经济转型它的主导核心要素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创意人才由此成为了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4]。对创意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是胜利军,因此作为组织活动管理性资源还是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能否提高创意产业的企业绩效以及推动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已有文献证明: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企业资源,与企业绩效存在明显关系。国外多位学者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和任期年限、结构资本、跨国从业经验对企业绩效能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5-8]。国内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9]。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10]。其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积极作用[11]。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缺失是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低下的根本所在[12]。事实上,企业人力资本不仅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还应该包括企业广大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本[12]。当前,国家、城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流动已成为是一种普遍现象。伴随创意人才的迅速崛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创意人才空间流动问题的探讨研究。向勇、张相林(2008)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创意人才的流动还没有真正市场化,导致不能实现人尽其才;创意企业甚至出现了非良性的“挖墙脚”现象。国内学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已着手于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推动创意人才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合理流动[13]。其中,易华(2011)通过分析编辑出版人才,对目前我国高校进行同种规格人才批量复制的培养模式提出警告,提倡高校、企业和社会要互动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以适应各行各业的特殊需要,使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2]。而黄根荣(1999)则针对科技人员流动管理体制、方式、手段、范围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为适应科技人员管理变革而应采取的人员流动管理对策[14]。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管理,吴存凤、叶金松(2007)认为应通过为科技人才合理流动提供良好环境等手段,加强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管理的路径选择[15]。

总的来说,企业人力资本的流动必然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普通人才人力资本存量与企业绩效的研究,鲜有文献是研究创意人才这一特殊人群。而文章正是立足于现实情况,以独特的社会网络视角对我国创意人才人力资本的存量及流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理论模型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阐述

1.理论框架构建与研究假设。文章分两个步骤来检验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状态对创意企业绩效的影响:一方面,探讨社会关系网络状态的分析维度;另一方面,在明确社会关系网络状态的基础上,检验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状态各构成部分对创意企业绩效的影响。

对社会关系网络状态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其构成要素进行探讨分析,根据Granovetter[16]的观点,一般认为,网络嵌入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结构要素与关系要素。相应地,对网络参与者之间嵌入性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结构嵌入性(structural embeddedness)和关系嵌入性(relational embeddedness)。而结构嵌入性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位置三个方面,关系嵌入性包括:关系强度和关系久度。

(1)結构嵌入与创意企业绩效的关系。对处于网络中不同位置的各个行动者而言,他们获得资源的模式也极为不同。Uzzi(1998)[17]强调网络的密度、创意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结构对创意企业的资源获取带来的影响。文章通过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和网络位置来分析关系网络结构嵌入。

①网络规模。网络规模主要体现了关系网络中创意人才的数量。网络规模越大,意味着创意人才社会关系资源越丰富,创意人才社会关系数量对创意企业绩效是有很显著的积极影响的。Baum(2002)[1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网络规模对创意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创意企业绩效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②网络异质性。网络异质性体现了网络中人才关系的种类。MeEvily(1999)[19]认为网络内伙伴类型的多样化对人才的技术创新也会形成重要的支持作用,多样化的人才就能够为创意企业提供全方位或互补性的支持。正是由于结构多样化,网络拥有的成员具有不同的组织属性、角色和位置,创意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对自身有用的多样化和独特的知识源。endprint

③网络位置。网络位置体现了个体占据关系网络中心的程度。网络位置指的是个体在关系网络中相对于其他成员所处的关系和地位。Salman和Saives(2005)[20]认为个体的网络位置可以视为个体的一种无形战略资源,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心的个体由于处于信息交换的中心节点,与其他个体进行资源组合与交换的可能性往往较大而且这种资源随个体居于网络的中央程度而增长。王海花,谢富纪(2012)[21]认为创意企业在持续合作过程中,如果创意企业能够掌控驿站的位置,就能够占据结构洞,增加获取控制利益和信息利益的机会。

因此,本研究假设,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性嵌入与公司创意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如下:

H1: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性嵌入与创意企业绩效获取成正相关。

H1a:创意人才的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对创意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1b:创意人才的社会关系网络异质性对创意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1c:创意人才的社会关系网络位置中心性对创意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关系嵌入与创意企业绩效的关系。Tsai和Kilduff(2002)[22]指出,理论上社会网络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概念:导向性概念、整体网络层次的概念、联结层次的概念。其中,导向性概念包括嵌入性、社会资本、结构洞、网络中心性。因此,关系维度是研究创意企业间的信任和互惠,主要分析的是关系的强度和关系的久度。

①关系强度。关系强度指的是网络成员间交互的频率以及成员间相互信任和互惠的程度(Granovetter,1973)[17]。Granovetter设计了四个指标,分别是互动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以及互惠行动的内涵。Shepherd和Zaeharakis(2001)[23]认为组织间的信任可以影响伙伴的合作动机。

②关系久度。关系久度指的是成员间关系的稳定性(Dhanaraj和Parkhe,2006)[24]。一般认为,关系建立得越久,越有利于成员间信任和共有规范的建立,降低相互的监督成本,提高行动的一致性,能够交流重要的信息或资源,从而促进绩效。Dwyer(1987)[25]认为长期导向下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升互动质量,减少相互之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假设,社会关系网络关系性嵌入与公司创意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如下:

H2:社会关系网络关系性嵌入与创意企业绩效获取成正相关。

H2a: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强度对创意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2b: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久度对创意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三、问卷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计

基于理论分析,对设计的变量的测度是把所涉及的相关变量转化为可观察的题项,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嵌入用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和网络位置3个部分共计15个指标;创意人才关系网络关系性嵌入用关系强度和关系久度2个维度共计10个指标;创意企业绩效则应用一些结果性的指标,其中包括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共计10个选项。在进行正式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文章首先对小样本进行了一次测试的分析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依据小规模收集调查问卷的结果,使用 SPSS 22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问卷的统计分析,筛选出最能度量所需测量变量的题项,形成最终用于大规模发放的简洁有效的问卷。

(二)小样本问卷的实施

文章采用向创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是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人才。比如田子坊,环同济大学创意产业园区、M50艺术坊、环东华产业园区等等。本人亲自前往创意企业请创意企业中创意人才填写小样本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有效问卷60份。

1.小样本问卷的前测检验。文章进行大规模发放和收集问卷之前,首先对问卷进行60份小样本预检验。主要是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前测检验阶段,主要从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两个方面来筛选变量的测量问项。对6个潜变量的35个测量项目运用SPSS 22进行克隆巴赫系数检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

前测问卷信度分析如下:

通过SPSS 22软件对60份小样本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克隆巴赫系数即Cronbach α值为0.959均达到了0.6以上。显然本研究设计的问卷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之所以文章内部一致性很高,由于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学者专家之前的实证研究、对创意创意企业进行访谈、再结合专家、导师评估意见对问项进行筛选和修改,使得问项尽可能全面、充分地反映被测问题。

前测问卷因子分析如下:

在对测量条款判断是否可信之后,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驗判断是否可以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KMO系数为0.764介于0.7~0.8之间,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所以对6个潜在变量35个测量条款可以进行下一步因子分析。

文章采用主成分计算方法,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子选择标准,并进行最大方差法旋转,分别得到不同条款的因子载荷系数。将变量与因子一一对应,得到表3-1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由表3-1可以看出,得到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别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位置、关系强度、关系久度5个变量。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发现属于同一个变量的测量条款,其最大因子负荷具有集聚性。

基于前测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对问卷进行大规模发放和收集。

(三)问卷的发放与实施

1.问卷发放与回收。文章同样对田子坊,环同济大学创意产业园区、M50艺术坊、环东华产业园区等创意人才为调研对象,问卷实发问卷410份,回收问卷363份,有效问卷322份。endprint

2.信度与效度分析。对社会网络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再一次对最终问卷社会网络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即对5个潜在变量25个测量条款可以进行克隆巴赫系数检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

结果显示:克隆巴赫系数即Cronbach α值为0.969大于0.8,说明最终问卷社会关系量表信度非常好;KMO系数为0.971大于0.7,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

对创意企业绩效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如下:

对最终问卷创意企业绩效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即对1个潜在变量10个测量条款可以进行克隆巴赫系数检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克隆巴赫系数即 Cronbach α值为0.963大于0.8,说明问卷的创意企业绩效量表信度非常好;KMO系数为0.963大于0.7,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

(二)大样本的数据分析

1.变量间相关关系分析。运用Amos 24统计分析軟件中的最大似然估计程序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将各项拟合程度指标汇总于表3-2。

从拟合指数来看,整个模型拟合效果好,属于可接受的范畴,模型结构设计较为合理。

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二阶因子对创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如表3-3所示,从结构方程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上述拟合指数表明整个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属于可接受的范畴,模型结构设计较为合理。

四、研究结论

一是文章认为,创意人才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它需要创意人才有意识的去构建。一个创意企业或者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保持、发展优势,就必须与相互关联的个人、组织、团体建立一个广泛的联系,特别是建立一个规模大、级别高、差异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假设H1a、H1b成立及H1c不成立,说明从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两个维度来研究结构性镶入对创意企业绩效的获取有显著的影响。创意人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网络位置对创意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影响。一般情况下创意人才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位置越中心,其基于各种社会关系流动性不强,因为处于网络位置高的创意人才大多情况下其在创意创意企业中处于一定的职位,所以这些人群流动性不强,除非有特殊原因,比如另谋高就,高薪挖走,家庭变故等等。

二是文章认为,既然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不是静态存在的,需要有意识的去构建。社会关系网络被有意识的构建后就必须需要不断的维持。一个成功的、持久的关系网络会给你带来无形、意想不到的收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维持程度可以促进共有规范和增加协同效应。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来看,假设H2以及其子假设均成立。而且关系性镶入与结构性镶入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关系性镶入对结构性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关系性镶入间接影响创意企业绩效。说明从创意人才社会关系网络关系强度、关系久度两个维度来研究结构性镶入对创意企业绩效的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理查德·福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35.

[2]易华.创意人才和创意产业、创意空间发展[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7-18.

[3]朱亚丽.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的企业间知识转移[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新华出版社.2009(1).

[5]Weisberg,Jacob,differential teamwork performance the impact of general and specific human capital level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1996,17.

[6]Nick Bontis William Chua Chong Keow,Stanley Richardson,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Maylaysian industries[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01,1.

[7]Mason A.Carpenter Wm Gerard Sanders Bundling human capital with organization context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 experience on multinational firm performance and CEO pa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44.

[8]Steven Firer S Mitchell Williams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3,4.

[9]徐向龙.中国企业家绩效考评与薪酬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朱杏珍.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J].广西社会科学.2003,(1).

[11]方润生,李垣,冯进路.管理层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02,(2).

[12]刘烈龙,张乖利.企业人力资本绩效及产权激励[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2).

[13]向勇,张相林.文化创意人才现状与开发对策[J].中国人才.2008.59-60.endprint

[14]黄根荣.科技人员流动管理的变革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1999.(2):36-37.

[15]吴存凤、叶金松.科技人才的流动管理浅析——库克曲线的启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5):64-66.

[16]Granovetter[M].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Approach to studying Labor Market[M].Nit in Nohria and Robert.G.Eccles Network and Organization Boston Harvard School Press 1992.

[17]Uzzi B.Structural Embeddednes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Repeated Ties[R].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August 9-12 SanDiego CA 1998.

[18]Baum JAC Companion to organizations[M].Malden MA.Blackwel 2002.

[19]MeEvily B Zaheer A.Bridging ties A source of firm heterogeneity in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1133-1158.

[20]Salman N Saives AL.Indirect network an intangible resource for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J].R&D Management 2005.35(2):203-216.

[21]王海花,謝富纪.创意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测量——基于结构洞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7):134-146.

[22]Tsai W,Kilduff M,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knowledge transfer Cross block ties and business unit performance[R].Working paper smeal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02.

[23]Shwpherd DA,Zaeharakis A The venture capitalist-entrepreneur relationship,Control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co-operative behavior Venture Capital 2001,3(2):129-150.

[24]Dhanaraj C,Parkhe A,Orchestrating innovation net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659-669.

[25]DWyerFR,SchurPH.Oh.S Developing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Managementing 1987(April),51:11-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YJC7902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30110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 (11YJC790256);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4BCK005);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14011);东华大学“励志”计划(15D210805)。

作者简介:李凯,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袁新敏,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