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轻松教好初中物理
2018-01-31潘忠恒
摘 要: 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可往往当一道道生活中的抽象难题摆在眼前时,即使绞尽脑汁也难以解决,而通过一些科学的解释则可以很好地诠释那些难题,这便是物理所带来的好处。如果初中物理课堂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教学效率则会越来越低,所谓教学,即要认识到“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可以更加的多姿多彩,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侧重点从“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学生的角度展开物理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探索、研究新的教学策略,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心理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自主学习、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方式;方法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要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听命于老师”,热爱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只有老师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降低。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加深会让学生更加热爱这门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让学生喜欢上物理实验、喜欢物理,更要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利用实验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个看似简单而又有趣的游戏或是实验现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也就不会那么拘束、唯唯诺诺。教师尊重学生,让课堂变得和谐、温暖,孩子们的学习也更加轻松。
二、 利用实例激发兴趣
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大致维持在一个水平,如若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给予改进的话,学生的兴趣则会削弱,一般而言学生会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联系这些特点进行提问。如,学习完“重力”之后提问:为什么当我们上抛物体之后它们又会落地?学习完“浮力”后问:为什么船能够漂浮在水中?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提问:影子的出现是什么原理?学完“电学”后,提出问题:为什么“80W”的电灯比“100W”的暗呢?学完“热学”后提问:为什么夏天下完雨之后会感觉到一股热气呢?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真实情况或者一些物理现象,更加地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挖掘了他们的求知欲。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也应用在生活中,通过物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性
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迅速成为了各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多媒体的深入,无疑给物理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展现出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例如,在施工时用一重物,看其是否与墙平齐;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急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电驴“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听觉、视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教育中,首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个性是创新的前提,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只有不再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潜力才能被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可以将学生带进实验室,并给每个学生发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才能使得“有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一结论有效,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着弊端,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空间想象的机会,同时也缺乏设计的自主性。为了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以發展,可以让学生用这些器材实验,也可以不用。这就充分地给予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索。
五、 学以致用是关键
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利用和创造,不管是哪一门课程都和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物理学科,它在生活中的利用率比较高,因此不少学生都对物理感兴趣,但是要让学生运用平时所学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多少还是会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快速消化所学内容,或者让同学们自制实验。例如,土电话:用两只空纸杯,一根细线制成一个“土电话”,这就能说明固体能传声。魔变的吸管:不断的用力吸吸管,并且逐渐剪短吸管,会发现声音越来越响。这些简单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在生活实际。
六、 结束语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都能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蒋海松.浅谈双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J].关爱明天,2016年3期.
[2]曹昌华.初中物理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想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12期.
作者简介:
潘忠恒,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