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1-31郭淑丽李思刚
郭淑丽+李思刚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124例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62例。B组采用基础止血治疗, 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5±1.46)d、止血时间为(2.12±0.35)d、住院时间为(6.63±1.25)d, 均短于B组的(5.24±2.16)、(3.58±0.87)、(9.78±2.34)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6.77%, 高于B组的75.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 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采用内镜止血有着确切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镜止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086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患者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包括十二指肠、食管、胃、胰腺等, 是消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内镜息肉摘除手术、肿瘤、血管畸形等。目前, 在临床治疗中, 主要方式是抑酸治疗[1]。随着内镜介入治疗的发展, 逐步已经成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案, 其能够准确判断病因以及出血位置, 从而为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 改善患者的预后。基于此, 为研究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的效果, 作者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124例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6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并且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条件, 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排除禁忌证以及药物过敏患者。A组中男37例, 女25例;年龄27~78岁, 平均年龄(45.2±10.9)岁;包括血管裸露25例, 喷射样出血23例, 活动性出血14例。B组中男36例, 女26例;年龄28~76岁, 平均年龄(44.3±3.4)岁;包括血管裸露24例, 喷射样出血24例, 活动性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
比性。
1. 2 方法
1. 2. 1 B组 采用基础止血治疗, 包括止血、补液、输血、抑酸治疗等, 同时, 针对休克患者采用抗休克方案, 予以营养支持。
1. 2. 2 A组 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内镜止血。医师运用内镜观察患者体内情况, 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状态等变化, 并对结果进行记录,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患者补充血容量, 避免休克。在内镜观察下, 发现患者出血的具体病灶后, 采用8%去甲肾上腺素和0.9%生理盐水对其冲洗, 清除积血方便更清楚的观察。然后, 在内镜支持下采用10%生理盐水和0.001%肾上腺素治疗凝血块, 药物剂量为1 ml左右, 当患者的病灶周围黏膜肿胀变白, 停止出血后停止注射。对还存在少许出血的患者, 可以采用离子体凝固器进行电疗, 持续3~5 s, 出血停止时即可停止电疗[3]。若患者病情依旧不够理想, 医师可以选择血管钳夹住周围, 阻断供血。成功止血之后, 患者需要常规禁食, 同时予以补液、营养支持, 联合抑酸治疗和胃黏膜修复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A、B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疗效, 分为显效, 有效和无效。显效:成功止血, 1 d内患者黑便恢复正常, 呕血停止, 并且不再发生。有效:止血良好, 黑便与呕血情况停止, 但有少许出血再次出现。无效:止血失败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5±1.46)d, 止血时间为(2.12±0.35)d, 住院时间为(6.63±1.25)d。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24±2.16)d, 止血时间为(3.58±0.87)d, 住院时间为(9.78±2.34)d。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3323、12.2590、9.3493, P<0.05)。
2. 2 两组疗效比较 A组:显效21例, 有效3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60例, 总有效率为96.77%。B组:显效17例, 有效30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47例, 总有效率为75.81%。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06, P<0.05)。
3 讨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中,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是主要类型, 发病率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70%以上, 一旦未曾得到妥善的治疗, 患者很容易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 甚至会造成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 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4-7]。而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中,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等都是重要因素, 也有少数患者因恶性肿瘤而出血。当前,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 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很多学者都认为应当在24 h之内进行止血,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内镜止血逐渐成为了治疗的首选。内镜治疗一般包括喷洒药物治疗、注射药物治疗、机械止血以及联合治疗等方式[8-10]。其中, 喷洒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式, 通常采用8%去甲肾上腺素或5%精氨酸钠溶液等, 一般针对消化道黏膜受损导致的出血, 例如消化性溃疡、弥漫性渗血等。其次是注射治疗, 通常注射剂包括肾上腺素、硬化剂、凝血酶、卡络磺钠等, 其中又以肾上腺素应用最广, 浓度为0.01%, 在病灶周围四点注射, 促进病灶周围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4]。另外, 还有机械治疗, 一般采用局部压迫、止血夹等方式, 应用最多的就是止血夹, 特别是对于活动性出血, 疗效确切, 通过机械夹住出血的血管, 阻断出血情况。还有就是联合治疗, 一般是将上述方式有机联合运用, 尤其是肾上腺素, 通常不推荐单纯采用。而在本研究中, A组采用内镜止血治疗, 其肠鸣音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60例, 总有效率为96.77%, B组总有效47例, 总有效率为75.81%,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 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采用内镜止血有着确切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 张佳莹, 丁士刚, 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4):582-587.
[2] 阮国永, 史薇, 姜英杰, 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 17(6):323-326.
[3] 曾莉蓉, 陈鹏飞, 魏文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1): 137-139.
[4] 贺东, 李苗苗.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1):48-49.
[5] 周峰, 俞宪民, 张萍芳, 等. 内镜止血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7):106.
[6] 张明, 徐美东, 陈巍峰. 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5):679-680.
[7] 刘跃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延边医学, 2015(10):57-58.
[8] 陈晓露, 宋瑛, 徐俊荣.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3):257-259.
[9] 顏朝晖, 张德勇, 陶希昆.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工程, 2015(11):114-115.
[10] 单婕, 孙贤久, 闫红林, 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疗效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 2015(1):39-41.
[收稿日期:2017-1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