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法律地位分析
2018-01-31周钰晨
周钰晨
摘 要: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是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存在疏漏。本文立足于消费者的法律地位,从几个方面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消费者;法律地位;完善策略
“消费者”的概念内涵在法律方面的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论,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消费者在我国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法律实施中的角色却是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对消费者的法律地位阐述一些看法。
一、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对于消费者的地位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即“保护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对消费者予以特殊保护,充分体现出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之所以认为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①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商品信息了解的不够全面,从经济实力而言,消费者的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经营者。消费者和经营者都要承担风险,经营者只是承担经济风险,消费者除了承担经济风险以外,还可能因为消费品的潜在危害承担人身、财产方面的风险。
②实现利益的途径不同,经营者的利益可以快速得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在交易产生后才能得到满足。在部分情况下,经营者对某些物品有可能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
③消费者尚未形成组织,目前,我国消费者还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很难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此外,部分消费者存在冲动消费,商家常常以此为基础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借助消费者爱占便宜、侥幸、冲动的特点来销售商品,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肯定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这一理念正好和我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但是,“弱势地位”并没有相关法律文本的支持,也就是说,对消费者弱势地位的认同只局限在意识范畴,并非法律范畴,没有颁布实质性的政策法规,对于消费者弱势地位的保护十分模糊。
二、消费者法律地位确定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消费者的地位在实质上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对人们消费行为和模式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实现社会经济的的互联沟通,互联网其本身也成为了市场。这项技术发展引发了营销理念的变化,消费者开始摆脱传统的弱势地位。互联网带动了消费者地位的提升,借助网络,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商品交易,使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更容易产生互动,双边交流不断加强,改变了以往产销不对称的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利用各种渠道肯定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的法律地位。
三、消费者的义务和责任
在过度渲染消费者的弱势背景下,消费者的义务和责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社会对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文明消费者的形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要帮助每一位消费者意识到自身的义务和责任,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消费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和社会行为,消费者的行为既会影响个人利益,也会影响公众利益,以及消费数量和消费产品,都涉及消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针对消费者利益构建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公益诉讼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弥补成本偏高的不足,利用此來构建出完善的薪酬机制,实现有效的社会监督。在非公益诉讼方面,需要严格遵照法律进行实施,落实缓缴制度,对于故意违反规范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在程序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适用规则,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关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纠纷问题,目前常用的解决方式还是以诉讼为主,但是,诉讼往往会导致消费者陷入无助境地,在日常消费者,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未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解决程序,适当向消费者进行倾斜。
关于消费者的举证责任,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日常消费中,如果是由于经营者过错引发的问题,消费者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举证,且由于生产与经营者的社会化、专业化,消费者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追究经营者的侵权,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经营者的举证责任。从性质角度言,消费者权利和民法上的权利一样,它们都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消费者权利涉及的主体并非平等,它们是法律地位平等下的强者对弱者关系。在此基础上,赋予消费者诸多权利,目的就是为了对消费者所处的弱势地位进行补救。因此,在中国,确立较为严厉的惩罚规则至为重要。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追根究底,与我国法律规定的宽松关系甚密。
结语
总之,目前对消费者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这些都是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引发的,要改变这种偏见,明确树立消费者的法律形象,进一步明确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广平,王炎. 网上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2] 王雪. 网络团购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
[3] 张镝.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