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018-01-31罗秀娟
罗秀娟
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做出新的全面部署,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优先发展;立德树人;教育;师资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就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执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人民着想,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一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2017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更”再度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依然排在首位。
给人民更好的教育!一个承诺,五年坚守。一以贯之的背后,是共产党人对执政誓愿的矢志不渝,更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据教育部信息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22.98万所;全国高中教育阶段共有学校2.47万所;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拥有世界最大教育規模的中国,各学段入学率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投入方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并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强起来也包括教育强起来。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基础,而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要转化为精神文化的需要,包括对公平、正义、医疗、教育的需要。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促进公平为关键,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我们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一直是瞄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来发力的,这个基本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主导。各级政府应该在教育公平、法律公平、医疗公平上负起法律的第一责任。各级政府在配置公共资源方面要始终绷紧一根弦,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用有限的国力,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办大事。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及规则公平上迈开新的步伐。在教育的权利公平上,尽可能让每个有学习能力、学习愿望的孩子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不因家境贫寒失去就学的可能性,失去人生上升的通道。
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在逐步落实、实现的过程。我们都要为办好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而奋斗。
二、优先发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布局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而教育属于社会建设范畴,是其重要内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事情。所以,应该做到把教育的发展放到优先位置。
从战略目标来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为在未来30多年的建设当中,孩子是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只有把教育发展好,孩子培养好,才能使他们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精神来落实,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在德育方面,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第一位的是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建设。第二,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的德育体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要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融会贯通起来。德树人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无论从学校、家庭、社会还是职场都要得到体现。形成合力,汇聚正能量,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要区分开青少年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的规律和满足成年人学习者的多样化的需要,这样才能使立德树人的创新教育模式不停留在口号上,才能够扎扎实实的使学习者、受教育者顺利成长成才,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非常负责任的人。
三、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经历了提出、确立、推动、发展的历史过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素质教育”的概念由此被提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愿景目标规划时,提出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全面阐述为“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长期执政的共产党能不能自我革新至关重要,所以要贯彻落实发展素质教育的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素质教育,首先要巩固和发展高等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减缓中考压力。让青年学子参加高考不再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给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要构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体系,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呼应。除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最本质、最核心的素养。人无德不立,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理念,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此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把事情做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学生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承载智慧与德行。所以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成长发展的基础。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抓住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如此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出色发展,走向成功。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要充分传授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学生成长中的伯乐,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领路人。所以老师也要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