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2018-01-31王佳
王佳
【摘要】 目的 探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EMS患者, 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 每组44例。單药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联合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单药组患者治愈8例,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1.8%;联合组患者治愈11例, 显效22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5.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5, P=0.0438<0.05)。结论 EMS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065
EMS是妇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难治性生殖器病变, 具有侵袭、转移、复发的特点, 通常见于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等部位, 临床表现有腹痛、盆腔包块等,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在临床治疗中, 主要采用保守方法与手术方法, 保守方法中米非司酮为常用药物, 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EMS患者进行探究, 分析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 每组44例。单药组患者年龄24~45岁, 平均年龄(32.0±4.4)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4.8±1.1)年。联合组患者年龄23~46岁, 平均年龄(32.2±4.6)岁;病程1~8年, 平均年龄(4.7±1.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单药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633)治疗, 1次/d, 12.5 mg/次, 口服给药, 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50005)治疗, 米非司酮用药与单药组一致, 桂枝茯苓胶囊3次/d, 3粒/次, 口服给药, 连续治疗3个月。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治愈: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盆腔包块完全消失;显效: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有效: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盆腔包块有所缩小或者未缩小;无效:经治疗, 患者未满足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药组患者治愈8例,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
8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1.8%;联合组患者治愈11例, 显效22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5.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5, P=0.0438<0.05)。
3 讨论
EMS是妇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 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现阶段, 有关EMS发病机制的说法尚未统一, 临床普遍认为与经血逆流种植、外部环境、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从中医学理论角度来看, EMS属于“不孕”、“痛经”等范畴, 病因主要为气血不畅、气滞血瘀[3-5]。
在EMS患者治疗中, 米非司酮属于常用药, 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和子宫内膜中孕酮受体的结合, 抑制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 从而促使其凋亡;与此同时, 阻断促黄体生成素峰值, 抑制雌二醇正反馈性, 降低雌二醇水平, 实现削弱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6-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米非司酮可对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 抑制子宫排卵, 实现闭经效果, 最终改善患者病症。桂枝茯苓胶囊是一种中成药, 主要成分为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 其中桂枝主要发挥活血散瘀、温经通脉、行血导气的作用;茯苓主要发挥消瘀、湿脾、利水的作用;白芍主要发挥止痛止血、护肝养肝的作用;丹皮、桃仁主要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诸药联用, 具有散结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脉的功效,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桂枝茯苓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增强免疫、改善内分泌等作用, 长期应用安全性较高, 无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优势明显。在EMS患者治疗中, 联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 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9, 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5, P=0.0438
<0.05), 与王军燕[4]的文献报道十分接近, 其研究结果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EMS的效果更好, 其原因为米非司酮可使异位内膜快速萎缩, 并且有效缩小异位结节、盆腔包块, 但因为血液比较粘稠, 无法彻底清除干净, 而加用桂枝茯苓胶囊之后, 可以充分发挥散结、化瘀的作用, 促进病灶溶解、吸收、消失, 进而从根本上消除病症, 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EMS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具有安全性,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长群, 汪向红, 蒋依伶, 等.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河北医药, 2015, 4(2):194-195.
[2] 赵瑾, 杨秀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8):47-49.
[3] 杜敏.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4(2):220-221.
[4] 王军燕.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淮海医药, 2017, 35(3):344-345.
[5] 沈伟玲.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中医临床研究, 2013(9):28-29.
[6] 郝春荣.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巩固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1):220, 227.
[7] 王立英, 王立平.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陕西中医, 2013, 34(7):774-775.
[8] 林棠英.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10, 16(5):578-580.
[9] 顾子燕.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海峡药学, 2012, 24(5):193-195.
[10] 杨红. 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11):1680-1681.
[收稿日期:2017-10-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