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

2018-01-31卢雪莹

考试周刊 2017年73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摘 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能为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期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释疑能力的提升,形成数学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初步具备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特级教师李建成先生在我县实验小学担任了几十年的校长,这位教育理论践行者提出了符合小学教育特点的“自问自探”教学模式。我们在学习、吸纳和推行这一教学模式中,认识到如何的以人本主义(以生为本)、以学生认知(心理和成长规律)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更认识到如何在学生自主预习、自学生疑、学习释疑、练习解难、反思学习和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获得能力。这里教学模式中的“自问”,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对教材和教学新内容的预习和阅读,即由“眼前的认知(阅读发现)”和“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知识储备)”之间建起桥梁,在理解和同化中获得初步认识,在不能同化中产生疑问与困惑,而在问题解决路径、方法和策略的探索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这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路径,获得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 生成生活情境,借助生活图景生成自问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中“自问”是学习的起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预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自问是学生在教材的预习中问题的发现,从而得出数学概念、计算原理等的初步认知;从而形成问题并生成自主探究意识。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时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钟表的认识,创设情境,问:“我们这节课上课时间是8:00,那么,想想在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应该各指的是什么数字,我们8:40下课,那时候,分针和时针应该各指的是什么数字呢?”这样的问题,基础好、课前预习充分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能确定,8:00时的时针和分针;但是8:40的时针却有点难度。但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是建立在学生生活体验基础上的,是他们自主阅读教材基础上的。我们如果让学生就将这两个时间点的学习,让学生进行发问和探究,那么,学生就能比较好地对时分进行认识、理解和知识的把握。当然,学生自主探究的推进,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或者挂图多展示几幅生活活动的时钟的表示,给学生自主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中完成钟面上时间的认识。

二、 借助探究学案,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开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他们学习方法形成的推进者。教为了不教,我们教学应该是授学生以渔的活动。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学习的方法,我们在推进学生形成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就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获得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新授课教学之前,可以设计探究学案,让学生据案自学自探。如《认识周长》学习中,我们设计由浅入深的探究学案,首先是展示几幅不同形状书签,让学生在教材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在自学中获得周长的含义认识。如此,学生由直观的形,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的探究需要动手动脑,我们可以让学生“描一描”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学生在描的过程中,就可以认识到规则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特点,也会对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思考,在画中对周长的含义有更深的认识。如此,学生就可能生成探究的问题: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如何进行简便的计算?提供一些图形,让学生“想一想”、“算一算”,推动他们在自主思考和探寻中获得解决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三、 重视拓展应用,训练思维促成自探深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基础数学知识的认识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相對不足,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中还要注意多让学生实践,多重视拓展应用,让学生的思维更严谨,更科学。如探究学案的设计中,我们从基础开始,让学生在指一指、画一画中对要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让他们在简单的思考和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在数学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要注意适当的延展,让学生形成更有思维水准的自探。如《认识垂线》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除了平行就是相交的道理,可以让他们探究会不会出现第三种情况,这样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直线的认识和空间思维。然后,就平面图形中的相交,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探讨过直线外一点做与已知直线的相交线,什么情况下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最短?这样学生在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和想一想中能够对垂直的线段最短有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距离垂足越远的点距离会怎么样?构成的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在自探活动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数学知识得到丰富,数学认识与视野也得到拓展。

另外,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培养中,我们老师要注意学生疑惑点的生成,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解问题,重新定位教学重难点;以问促思,变换问题、追问等形式,诱导学生思考。如“植树问题”是点与间的问题,小学生缺少抽象思维,往往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的方法,通过画线段图,使用教具模拟等方法在自主探究中形成初步的数形结合思维与化归思想。

总之,在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中,我们要重视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引导他们对新的数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触类旁通的迁移知识、发展能力,那么,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国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3).

[2]黄民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6,(83).

作者简介:

卢雪莹,江苏省淮安市西顺河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