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毕业生毕业季心理状态的研究及分析

2018-01-31刘彬

考试周刊 2017年80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仅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就达到795万,他们不仅面临处理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同学,个人与家庭等各种问题,更承担着未来人生定位的种种压力。毕业生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若未被发现或者不予解决,那么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口头询问、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毕业生在毕业季时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为后期毕业生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存在“亚健康”现象,而针对高校毕业生,他们所面临的“亚健康”即是毕业季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高校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和毕业班班主任,通过多年来的毕业生班会和口头交流等形式,以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研究和分析了毕业生毕业季的心理状态。在毕业季中,仅剩几个月的大学时光,一些还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极易产生紧张、迷惘、郁闷、烦躁等情绪,表现出心理脆弱、心态失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 高校毕业生毕业季心理状况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和毕业生的交谈,不难发现很多毕业生都存在“毕业慌”的心理状态,所谓“毕业慌”即毕业生即将踏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心理表现的慌张和迷茫。“毕业慌”现象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不想就业,毕业生不想离开学校以及毕业季期间毕业生对学校和社会两者的选择问题。

二、 产生该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 大背景下的就业压力

当今中国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量远远小于毕业生数量,另外一方面,国家“延迟退休”方案的逐步实施,使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公司的人员裁减以及严苛的工作要求,相较于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更青睐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从社会大背景中,毕业生在了解之后会产生不小的就业压力,还未涉世就了解到社会工作环境的高压,因此很容易出现“毕业慌”的现象,使得毕业生们无法真正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二) 高校教育的局部松弛

现如今的中国,高校招生制度始终是“严进宽出”,导致一些即使没有学习到应有知识的毕业生可以轻松毕业,从而使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内心中认同了“读书无用论”。在平时学习中,部分高校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过多重视,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给学生倾注于理论的学习,从而忽视对实践操作的培训。而在真正步入毕业季的时候,准毕业生们正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从而使准毕业生的心理受到打击,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承载着满满的信心踏入社会,迎接他们的却是现实压力的当头一棒,因此产生焦虑和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本就内心较脆弱的准毕业生群体,更是无法接受社会,无法走上工作岗位。

(三) 多种考试的精力分散

从每年十一月份开始,公务员和研究生等的招录考试陆续开展,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之余还要准备多种考试,准毕业生们对找工作和准备考试的精力过于分散,眼花缭乱的选择让准毕业生们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抉择,这就造成许多毕业生“术业无专攻”的现象,无法真正地投入到某一个事物中来,导致在找工作和考试的道路上走向失败,在毕业季时这些毕业生们因为没有达成自己的意愿而产生“毕业慌”心理,使得自己感到迷茫和沮丧,更有甚者会对生活直接产生消极态度,走向极端。

(四) 准毕业生的意识不够

在本次口头交谈中,有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处于随波逐流状态,通过交谈,明显发现此类同学的心理存在焦虑现象。而交谈的另一部分同学,一直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每次的社会实践以及专业技能操作都有针对性,这类同学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前者。通过二者比较可以发现,设立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们在大学生活中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即使毕业时找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大学中的所学所见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至于在刚刚工作的时候就手足无措。

(五) 个人及家庭的繁杂问题

对于准毕业生个人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在遇到感情方面的问题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得很脆弱,尤其是准毕业生在毕业季面临多重压力,这就让原本已经“亚历山大”的毕业生们显得更加疲惫,感情问题变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家庭方面,很多家长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更是不择手段地为孩子寻找就业途径,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状况,准毕业生们即将步入社会,因为家庭的因素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真正想干什么的想法,父母的说教,让他们按部就班地顺从着父母的安排,从而失去自我,导致毕业生心理压力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 高校毕业生毕业季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一) 结合教育资源,加大防范力度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不足,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范力度不够,对毕业生毕业季心理问题的引导不够,对此,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结合高校教育资源,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学生心理社团等组织,针对毕业生心理建立系统的心理疏导体系,并且将考研和就业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整合到心理服务体系中,使毕业生清楚地掌握信息,并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在毕业季到来之时,高校这位引路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就业咨询大会,请之前学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为大家讲解考研之路;请一些毕业自己创业的同学为大家呈现创业之路;也可以和企业合作让企业更加清楚地为毕业生分析当下的就业现狀等等,这也无疑会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让毕业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就业,让自己以后的道路更加顺畅无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二) 设立班级小组,做好监督工作

我国高等院校大多采用“一对多”辅导方式,即一名辅导员对应数百名学生,这就不可能使老师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此,高校应在毕业生班级内成立心理小组,采用“党员责任制”“学生干部责任制”等方式,对本班同学进行监督,因为大学生已具备成年人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是最为了解和熟悉的,辅导员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建立学生联络机制,保证心理小组成员按时上交监督报告,使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把握毕业生学生心理状况,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方案帮助其解决问题。辅导员在学生毕业季承载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心,是数百名学生的前进的舵手,通过小组更好地了解学生动态,保障学生的就业之路。endprint

(三) 建立学家机制,确保学生成长

高校应主动和毕业生家庭建立联络机制,由辅导员组织开展对家长的回访工作。在毕业季时,高校应加大对毕业生的监管力度,对于在外实习的毕业生,应主动与其家长进行联系,在确保毕业生安全的前提下,了解毕业生的毕业季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告知其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使得家长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此机制,可以使得学校、学生和家庭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三点系统,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毕业生的心理压力是多方面造成的,在毕业之际,准毕业生要转观念,学会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一名小学生,初入社会必定会面临各种困难,要及时像小学生那样有着求知若渴的心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适应社会的生活。准毕业生也要学会树意识,大学生活是自由的,是快乐的,但是踏入社会面临的便是各种竞争,毕业生们要树立竞争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社会中不会被淘汰,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有活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准毕业生更要学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绝不能被一时的困难吓倒,面对困难,不能怨天尤人,不能自暴自弃,要用自己的信念支撑自己前行,并取得成功。

总之,在我国高校中,处于毕业季的毕业生们承受着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摸索出一套适用的方案进行心理辅导,而对于处于畢业季的毕业生面临的“毕业慌”等现象,更需要教育者根据不同同学的不同情况探索出更为适用的心理教育体系,真真正正地做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使准毕业生们能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使高校毕业生心理教育成为毕业生们前进道路上的基石,为毕业生们的成长和成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颖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95.

[2]郭悦涵.关于大学生毕业季心理问题的分析[J].亚太教育,2015,(32):39.

[3]周予.关于“毕业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3.

[4]刘娟,姜喜双.“90后”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65.

作者简介:

刘彬,讲师,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