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与政策建议
2018-01-31房进
房进
“互联网+”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要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现代新兴科技与我国制造业紧密结合,促使电商、工业互联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环境部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指出未来五年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方案的颁布为我国环境监测领域指明方向,同时强调利用大数据进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科学性。陈吉宁部长发言: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国家重要领导人发言使得“互联网+”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重要内容,而当前环保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正处于风口浪尖,如何与互联网融合以促进环保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 互联网+对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产业的转型升级分为产业间转型升级和产业内的转型升级,本文主要针对环保服务业产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加以研究,当前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不断高涨的环境诉求和不甚理想的环境治理使得环保服务业急需转型升级。在当今数字时代,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结合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我国各行各业有着巨大的战略性影响。互联网+环保服务业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环保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推动环保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产业价值链升级,提升环境服务企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作为基礎设施和创新要素是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特征之一。
我国环境服务业自1990年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以污染治理与运营服务为主的产业结构,环境监测与环境咨询服务虽然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相比而言其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空间还很大,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尚处于萌芽阶段。除上述产业结构不合理,还存在融资手段单一、研发投入不足、人才质量偏低、政策法规不完善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巨大障碍。我国环境服务业若想取得长足发展,需结合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技术优势补足自身短板。
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1.互联网金融扩宽融资渠道。环保服务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研发成本高投资风险大,而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关键之一是是否有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现阶段我国环保服务业融资手段仍比较单一,政府提倡的建立多渠道融资体制稳中有进,一定程度上解决环保服务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多渠道融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仍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单一的融资渠道成为限制环保服务业发展的障碍之一。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鼓励互联网金融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试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成为继绿色信贷、融资租赁、PPP模式、绿色保险、环境产权交易、绿色证券后又一新的融资渠道。
环保服务企业目前行业集中度不高,多为中小型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发行股票、融资租赁等进行融资,很容易吃闭门羹。借助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发展,P2P、投融资信息服务、众筹模式等一系列互联网融资渠道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严格的P2P平台是一种撮合借贷双方达成债权债务合同的线上服务。中国股权众筹是由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筹资者、提供融资平台的集资门户和投资者共同构成的小额公众型集资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其实际操作透明度、诚信、公平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环保服务企业在选择平台进行融资时,应考虑平台知名度,集资能力,以及信誉度等条件。
除了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司进行融资。以湖南三分地环保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是为环保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相比于银行直接为环保服务企业融资而言,作为专门为环保服务业服务的企业该公司对企业客户的基本资信情况更加了解,融资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前提,为客户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渠道。
2.互联网平台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环保服务需求日益增大。成千上万的工业排污客户对环境服务有着较深层次的需求,而环保服务企业却因为缺乏有效平台无法找到优质客户。环境市场需求供给缺乏有效沟通机制,上游治污企业与下游污染源企业缺乏平台进行沟通合作,造成环保服务业发展畸形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互联网作为低成本信息平台能够有效的解决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市场对接不充分问题。以北京绿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搭建集污染废弃物生产方、运输方、处置方于一体的产业链平台,上游排污企业如果产生危废,可及时通过该公司平台建立电子档案,选择有处理能力的企业为该公司进行处理。
3.互联网+与废品回收。目前我国垃圾增长速度远超过垃圾回收速度,这个问题不仅反映出垃圾回收系统效率低下,也为环境负担蒙上一层阴影。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实施,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正在逐渐兴起并愈发标准化。该模式目前通过线上交易加线下物流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解决回收产品价格不明朗,回收人员联系不方便,上门回收服务不安全等问题。
以上海睦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普及型与便捷性,创立了“线下实体店面+线上服务平台”商业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APP软件等方式与该平台服务人员进行预约,服务人员直接上门进行废弃物品买卖,也可将废品直接送至线下实体网点。
4.互联网+与环境监测丰富环境服务模式。根据第四次环保数据调查显示,治污及环保设施运行单位数量约占43.4%、环工建设单位数量约占18.7%,营业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3.1%和30.3%,环境咨询服务占总收入比重15.04%,环境监测所占比重仅为4.26%。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环保服务业目前主导产业为环境治理与环保设施运营产业,而环境咨询和监测作为盈利能力较高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环境监测可以丰富环境服务模式,助力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endprint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发复杂化,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越发强烈,现实中对环境的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往的监管数据难以做到精准及时全面,“点对点”的监管模式使得环保监管吃力且效率低下。发展以大数据、互联网作为模式创新的主要工具,建设基于环境质量的全面感知网络、高效监控预警体系以及面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才是解决监管问题的根本思路。下面以河北先河为例具体说明互联网在环境监管领域如何发挥作用。
河北先河环保,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一直致力于环保监测设备等硬件设施的研发生产,近几年响应国家号召拓展其原始业务,新增环保大数据分析和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类业务,打造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控预警系统,使监测设备的“硬件軟件”全面发展。
该系统主要监测对象为工业排污区域、扬尘建筑基地、机动车尾气排放较严重的交通路段等空气污染敏感地段,监测手段为布局高密度的微小型监测设备,生成海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监测目标是及时了解污染源非常规排放,对环境状态做到实时捕捉,为环境预警及精准治理雾霾提供可依据的数据平台。
2015年先河公司承接衡水市监测预警指挥执法系统一期建设,在建成区布局200余套空气质量监测小微型设备,其中重要交通路口、城中村、餐饮集中区域、污染企业等区域约占170余套,各个监测点的设备汇集为监测网络,将采集的数据实时输送到环保云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污染物超过标准值自行进行环境预警。同年11月先河环保与石家庄签订合同,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
三、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1.环境监测领域。健全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和大数据平台,鼓励企业为大数据环保与智慧环保提供解决方案,对于专门从事环保平台建设类的企业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对于监测数据加以开发和利用,鼓励监测信息采集社会化、科学化,引导环境质量分析精细化,对污染源进行精准分析,提高平台预警能力。
环境监控系统应覆盖环保大部分细分领域,包括水、大气、土壤等。借助互联网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发布黑臭水体、建筑基地扬尘、农村土壤污染等信息,建立排污企业信用档案,对环境监测顺利开展起辅助作用。
2.互联网金融领域。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较紊乱,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健全,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违法行为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若想通过互联网金融解决当前环保服务业融资难的现状,应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增强其平台的信息披露等。
3.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注册资金应被列入提高准入门槛的首项考虑内容,工信部对单纯P2P平台考核指标应包括平台的后台技术,信息类型由证监会审核。股权众筹的准入机制应持有保护投资者、融资者能够较便利融资的原则。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