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苦难意识的书写

2018-01-31杨玉娟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路遥

摘 要:在《平凡的世界》这篇文章中,路遥通过现实主义的笔触为读者生动展现了陕北山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抗争精神。基于此,笔者在分析路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之后,分析了《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苦难意识的书写,主要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以及情感角度进行了苦难意识的深度剖析,意在帮助读者理解《平凡的世界》中存在的苦难意识。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路遥;苦难意识

作者简介:杨玉娟(1980-),女,河南南阳人,郑州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2

路遥用其一生的经历书写了《平凡的世界》,通过朴实平凡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1975年到1985年间,陕北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书中刻画的人物是当时千万劳动人民的缩影,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通过主人公的抗争精神,表达了苦难意识促使人奋进的思想,能够为现代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对《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苦难意识的书写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路遥及《平凡的世界》概述

1、路遥简介

路遥出身于贫苦的陕北农村家庭,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路遥从小就对苦难生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路遥七岁的时候,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父亲选择将路遥送到亲戚家,想让路遥在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下成长和学习,出人头地。过于早熟的路遥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反抗父亲的决定,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土地,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生活使路遥有更加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培养了路遥独立自强的人格。这种性格特点对路遥的文章创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三年之后,路遥被派遣回老家务农;1973年,路遥去到延安大学进行学习,并开始文章创作。因为路遥的生活经历了较多的苦难,所以他创作的文章大都体现底层人民对苦难生活的抗争,赞颂生活中的真善美。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在1985年开始创作的作品,路遥当时身处陈家山煤矿的窑洞中,每天按时起床、洗漱和吃饭,将自己置身于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想象自己是书中的主人公,使自己的文字描写更加准确。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路遥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流,只是阅读当时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等书籍,自己的心境也随着主人公心境的变化而变化。等到《平凡的世界》完成之后,路遥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病症,在几年之后,离开了人世,并为后人留下了伟大作品。

2、《平凡的世界》简介

《平凡的世界》这篇文章是围绕孙少平和孙少安这两兄弟的奋斗历程开展的,两兄弟出生于贫苦的陕北农村地区,在贫穷的年代里饱受苦难,但是两兄弟并没有向苦难的命运屈服,而是用更加顽强的意志和精神,承受并反抗命运,从而实现自我救赎。分析文章的两兄弟形象可知,孙少平具备更好的苦难精神,在叛逆精神的促使下,孙少平更加勇敢地面对苦难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在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孙少安则更贴近现实,他在苦难的生活中,培养了较为封建的小农意识,抗争苦难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文章通过对两兄弟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展现了作者直面苦难生活的坦荡精神[1]。

二、《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苦难意识的书写分析

1、从时间角度书写苦难意识

《平凡的世界》全面地展现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城乡生活出现的巨大变化,并在时间的进程中描绘了社会不同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从时间角度对路遥书写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是深度剖析《平凡的世界》的突破口。文章的开篇就表明了故事的发生时间——1975年,黄土高原还没有解冻的冬天,读者能够从这一时间点感受到苦难的氛围。文章的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辛苦奋斗在陕北大地上,十年的奋斗史是大部分陕北地区苦难青年的缩影。

1975年的孙少平在校园中读书,因为他来自于农村,家境非常窘迫,所以只能在食堂的等级菜谱中,选择最低级的饭菜,由此可以看出,孙少平在校园中属于最平凡的普通人。等到毕业之后,孙少平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教师。等到1980年,中国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家开始实施生产责任制,孙少平在当时的政策约束下,只能回家务农。但是孙少平具备的学识与教学经历,使其不满于劳作生活,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双水村,选择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大城市闯荡。但是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孙少平的梦想,在大城市中,他仍旧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普通人。因此,孙少平作为揽工汉去背大石头,当煤矿工人搬运煤矿,这段经历使孙少平饱受苦难,但是也磨练了孙少平的意志,使他从男孩蜕变为男人,这种面对苦难勇于奋斗的精神感染了很多读者。

文章的另一主人公为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孙少安只读到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帮助父亲务农来贴补家用,为弟弟和妹妹赚取上学的费用。孙少安与弟弟孙少平不同,并没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只希望踏实本分地度过一生。由于孙少安务农的优秀表现,他被村里人推选为生产队的队长,带领双水村的村民们共同发家致富。虽然孙少安有才华和能力,但是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农村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的温饱问题十分严重,孙少安只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确保家人能够生存下去。孙少安在农村的生活并不比城市中打拼的弟弟轻松,一样是充满苦难的。

在1975年到1985年之间,中国的社会局势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局面也波涛汹涌。《平凡的世界》中,通过两兄弟的奋斗历史,展现了社会局势与政治局面的变化,将社会历史和当时年代人们的生活现实作为基础,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使读者认识到当时年代人们苦难的生活[2]。

2、从空间角度书写苦难意识

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是作家对自己心靈的物化,因此,读者可以从文章中了解作家内心的情感。因为路遥出生在陕北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所以路遥的内心有十分深厚的乡土情感,对于养育自己的土地有浓浓的眷恋和深厚的情感。而且路遥对文字的感情也十分深刻,所以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将黄土地作为情感依托,对陕北地区人们的生活进行了刻画,反映了作者的乡土情结。读者通过对作品文字的品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陕北山区农民生活的深刻思考,从而揭示出陕北山区这一空间为人们造就的苦难生活。从空间角度对路遥书写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平凡的世界》中展现的苦难生活环境。endprint

陕北地区具有非常稀少的平坦土地,更多的是层叠的山峦,人们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平凡的世界》从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入手,深度揭示了陕北地区农民的苦难生存环境,无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是质朴憨厚,还是聪慧勤劳,他们都不能改善贫瘠的土地状况。因此,双水村的村民只能在温饱的边缘挣扎,始终承受着苦难的生活。虽然生活环境十分苦难,但是文章的主人公凭借其不屈的精神,向這苦难的命运做出抗争。

另外,除了陕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其交通条件也不容乐观,这片黄土地不仅使双水村的村民生存困难,更阻碍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使陕北地区人们的苦难生活得不到改善。在双重打击下,孙少平只能选择离开这片生养他的土地,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摆脱这种苦难的生活,这种选择不禁让读者为孙少平感到悲哀。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陕北山区的描写都是建立在其真挚的情感上,路遥认为土地是最真实的存在,也是最值得人们眷恋的地方。因此,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通过陕北山区的书写了苦难意识[3]。

3、从情感角度书写苦难意识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通过现实主义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残缺家庭的苦难生活,但是想要传达的情感并不是苦难的生活,而是面对苦难生活,人们不屈服并战胜它的精神,通过转变自身的苦难命运,实现自我救赎。文章的主人公孙少平就是自我救赎的代表人物,孙少平凭借对生活的热情和理想的追求,通过不断地艰苦奋斗,改善了苦难的生活环境,虽然孙少平的学习与打工历程都比较困苦,但是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凭借其优秀的品质,实现了自我救赎。这种精神和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量的读者。

在《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情感中,除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外,还有亲情与爱情。首先是亲情,文章中最具代表的亲情力量来自于主人公的父亲——孙玉厚,虽然孙玉厚的一生都在苦难的陕北山区度过,但是他培养了多个优秀的子女。孙玉厚对子女、兄弟和父母的付出,为子女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所以孙少平兄妹对奶奶十分孝顺,就连喜欢孙少安的田润叶从县城回来,也会为奶奶带一些点心和药品。孙玉厚正是因为这些深厚的亲情才实现了自我救赎,是亲情伴随孙玉厚度过了苦难的生活。

然后是爱情,孙少平的初恋郝红梅,为孙少平克服苦难生活提供给了勇气与动力,为了给郝红梅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孙少平不断承受着生活带来的压力,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苦难和贫穷的生活。但是郝红梅仍旧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与孙少平分手,使得孙少平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并因此陷入了迷茫阶段。这时,田晓霞的出现解救了孙少平,他们二人在精神思想上默契十足,使孙少平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苦难的命运并没有因此结束,田晓霞的突然离世又为孙少平带来了重重的打击,但是这次孙少平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打起精神,继续前进。

与弟弟孙少平类似,孙少安的爱情也充满坎坷。因为孙少安的性格特点,使其没有正视田润叶的爱情。而田润叶的父亲为了获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将田润叶嫁给了李向前,孙少安为了自己的家庭和整个生产队,不得不放弃田润叶的爱情。为了使田润叶彻底放弃自己,孙少安选择与不需要彩礼的贺秀莲结婚,贺秀莲与孙少安共同努力,使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贺秀莲却在这时患上了癌症,使孙少安的爱情蒙上了灰暗的色彩[4]。

综上所述,《平凡的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更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分析可得,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苦难意识的分析可知,读者可以从时间、空间和情感这三方面解读文章体现的苦难意识,并认识到主人公顽强不屈、勇于和命运抗争的精神,通过文章中描写的苦难意识对自己进行精神洗礼,从而激励并鞭策自己。本文的分析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寅震.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J].知音励志,2017,(10):169.

[2]王娟.以《小说评论》管窥《平凡的世界》的批评史变迁[J].名作欣赏,2017,(09):116-117+123.

[3]阿依古力·斯迪克.基于苦难意识解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J].成才之路,2017,(02):98-99.

[4]姚丽娟.穿越苦难的生命——论《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生命意识[J].新课程(中),2016,(06):233-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路遥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路遥作品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