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在政策落实情况中的应用价值及路径探析
2018-01-31吴芳冰
吴芳冰
一、前言
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对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政策所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全程动态监督。它是政策执行审计和政策跟踪审计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绩效审计。在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审计部门要着力检查各单位对各项政策的执行部署情况,有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保证政策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得到有效的履行。这是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新的使命,也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较之传统审计,宏观性强、涉及领域广泛,拓宽了审计的高度和深度,为我们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二、审计在政策落实情况中的应用价值
(一)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政策政令畅通
在中央出台重大政策之后,需要地方政府辅助以配套政策来更好地贯彻政策执行,消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减少政策效应的递减性。审计部门是国家政策畅通无阻执行的有力监督者,通過审计人员对政策的研读,精准切入政策惠利地,无论从国家威严还是法规制度上,都有效的督促政策贯彻落实,使之层层推进完整地实施到最基层。
(二)增进政策实施的透明度
政策从高层传递到基层的过程当中,需要主要执行部门宣传解读、执行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层层转发、以文传文”的现象,没有具体的政策执行细则,相关部门以及群众也无法响应政策。通过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及沟通,可以促进相关执行部门的交流,减少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反馈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相关利益群体的知情权,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纠正执行偏差,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通过审计部门对相关政策执行效果的审查,可以及时地防止、督促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比如有无组织不协调、推动政策落实力度不大以及搞变通违背初衷的行为。推动社会各界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向上级部门汇报执行效果及不足,对各部门各单位偏离政策方向的行为进行纠偏,提高政策措施的落实效果。
三、审计在政策落实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专业规范和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虽然现在的审计规范体系较为完善,也有全面系统的审计方法,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审计领域,对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目前却没有一种有效的制度设计。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的方法仍处在摸索阶段,对于审计介入的时间点、组织程序、内容等方面仍有争议。没有合理的考评绩效标准,不能统筹安排审计工作,势必会对审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二)审计方法滞后
较之传统审计,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不再仅仅拘泥于对财务报表的稽核,更多的是面对政策执行部门以及受众群体等方方面面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常规的审计方法在新的审计领域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固化的审计模式、单一的取证方法以及闭塞的信息传递渠道,都成为了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有效实施的阻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未能将新媒体手段、信息化技术以及其他管理类学科的思想融汇到审计方法中,将会影响审计监督效能的发挥。
(三)审计人员素质仍有差距
审计人员仍旧停留在从账本中找错误、报表中找舞弊的老观念,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未能及时向现代绩效审计转轨。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审计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疏于学习,将这样的惰性在体制中、单位中传递下去,导致审计人员大队伍整体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降低。不适应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市场活动之间发现内在逻辑关联,不善于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找准根源,不能够从微观现象提炼一般经验是当前审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四、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路径建议
(一)科学研判审计对象
对于中央颁布的新政策,审计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全面研读。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把握国家的改革方向和重点针对目标,这样才能在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合适的职业判断。另一方面,对于政策中的新思路、新要求,应该有快速的适应能力,正确的对待新事物,避免用一些过时的“教条主义”去衡量和评价新形势下的新政策。并且把握好审计界限,严格分辨明知故犯与无意过失、秉公执法与以权谋私等界限,在这样客观、公正的视角下,科学研判审计对象,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也会更加严谨。
(二)创新组织模式,改进审计方法
在现有的政策落实体制中,容易出现“孤岛现象”和“本位主义”的问题,这更加要求审计部门改善审计方法,从深层次挖掘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组织模式上,应该提出“横向互通”、“上下联动”的新方式。从一个政策从提出、制定到执行,需要从高层到基层整个链条的严密配合,审计模式应该相应做出这样的顺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政策系统性的把握,并且有线路可查。不同区域同级审计单位之间的互相配合,也能揪出政策落实在区域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方法上,审计人员不仅要重视数据的搜集,更要重点从实地调查方面来获取有力的证据,通过大量的一手调查,来防范数据分析失真。
(三)强化质量控制,防范判断偏误
政策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各方利益相博弈的结果,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还是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的主体,对政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审计标准的差异,进而影响最终的判断结果。因此,法制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法制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审计质量的“防火墙”。它能有效的约束审计人员的自身行为从而纠正审计偏差来提升审计判断质量,尤其是在政策落实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强化控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强化质量控制应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审计业务全程跟踪的管理,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责任到人,增强业务的针对性,更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性,审核复查时便可以做到有据可查,防范判断偏误。二是把握新形势,在具体政策的背景下审慎的考虑审计影响,修正审计人员的思想动态,提升政策评价的客观性和适当性,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