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中情报信息源及其搜集策略
2018-01-31杨山林
摘 要:公安工作中情报信息源,是公安情报工作的起点,是构建多功能、综合性情报系统的重要支撑。情报信息的搜集工作,是服务实战、决策支持、管理协调的基础之石。文章分析了公安工作中情报信息源的作用、概念、分类;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情报信息的搜集策略。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工作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安情报;信息源;搜集;策略
1公安工作中情报信息源
公安情报(信息、数据)源,其内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危害因素等多个方面。因此,所有關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数据),均可视为公安情报搜集工作范围。凡属于产生与社会、国家安全等相关信息的部门(行业、群体、单位),都应该承担提供社会信息的职责。公安情报信息源,并不等于公安情报信息的来源,而是包括公安部门与政府机关、社会机构等在内的组织群体。按照信息载体划分,可将公安工作中情报信息源分为:公安信息源、社会信息源两大组成模块。
1.1公安机关信息源
1.1.1公安机关信息源概念。公安机关信息源,包括地方公安机关;划入公安序列的森林、铁路、缉私警察机构;现役体制的武警、消防、边防等各警种、各部门接触、产生的一切有关信息。
1.1.2公安机关信息源分类。公安机关信息源可分为以下4类。其一,人力信息源。通俗的说或者狭义上的说法,指的是“秘密力量”。事实上,人力信息源,覆盖的范围相当广阔。例如,犯罪嫌疑人、证人、普通群众、目击者、举报者都属于人力信息源。其二,现场信息源。指的是犯罪现场的各种遗留痕迹,包括工具、带离物等。其三,资料信息源。指的是信息的记录载体。例如,案件卷宗、文字笔记等等。其四,技术信息源。指的是来源于科技产生的信息。例如,摄像、录音、GPS等等。
1.2社会信息源
1.2.1社会信息概念及分类。社会信息源,指的是公安工作中,有大量的案件需要结合社会部门、机构所持有的信息。例如,关于涉税侦查工作,公安部门需要与国税、地税部门紧密协作。又如,轻侦部门。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与工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合作也十分频繁。按照社会信息的属性,可以将社会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量大类型。静态信息,指的是反应“自然属性”的社会信息,其特点是稳定性强,变化率小。例如,人们的社会保险信息、医疗保障信息等。动态信息,指的是反应“行为”、“活动”轨迹的信息。与静态信息相反,动态信息变化幅度较大,不具备稳定性。例如,通讯、银行卡、住宿等情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消费情况、通讯情况、住宿情况迥然各异。由于变化迅速,因而这类社会信息成为动态信息。
1.2.2社会信息的运用。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下,公安工作将会更加频繁的应用到社会信息;而社会信息在公安工作中扮演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公安部门需要有意识、有步骤的搜集、利用社会信息,建立社会信息源。建立并完善社会信息源,对于公安工作的效率提高十分显著。2013年10月1日,南京市公安局的建邺分局,试行“智能处警系统”。该系统集合了交管机构、有线电视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实现“一键化”处置移车警情。具体为:民警发现堵塞车道,造成交通问题的车辆后,即可根据车牌号,查询出车主的电话号码。如果车主电话在拨通三次,且无人接听的情况后,“智能处警系统”会结合车主的社会信息,(如有线电视数据、水电费缴纳数据等),检索到车主的其他联系方式。据资料显示:自从运行“智能处警系统”后,相对于以前的处置移车,成功率超过了一半以上。而至于群众的反馈,满意率高达94.86%。
2公安工作中情报搜集策略
2.1情报主导警务
根据对案件的分析,需要有目的的对犯罪、违法行为进行信息及线索的搜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公安部门,已经实现了全警采集、全警录入的工作模式,完成了第一次转型工作。而随着对情报内涵、情报主导警务的认识加深,促使公安部门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第二次转型,也即是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以情报(信息、数据)搜集为基础;以情报分析为纽带。具体为:其一,按需搜集(高效、准确原则);其二,科学评估;其三;有序整理;其四,严谨分析;其五,及时发布;其六,高效反馈;其七,合理决策。从以上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分析,情报的搜集是基础工作,按照工作的需求,实行“按需搜集”。
2.2信息搜集的渠道
公安情报分析工作的前提,即是尽可能多的搜集所有信息、线索。单一的信息不足以自证相关性,不具备使用价值,只有多条(两条以上)信息,作出的决策、规划、安排才更具有正确性、合理性。因此,信息搜集人员,应当扩大信息搜集渠道,熟悉各类信息的搜集流程、步骤。信息的来源途径越多,信息的对比性(或者关联性)越强,才是真正意义上值得信赖的信息。按照信息的载体,可以将信息搜集渠道,划分为以下几种。
2.2.1公安业务信息。公安业务信息,一言以蔽之,即是公安部门在日常运转中直接获取的信息。公安业务信息,包括在案件办理中获取的人、事、物。比如说,现场勘察到的痕迹;讯问的方式获取的文字记录;监控视频记录的事发过程等等。
2.2.2社会资源库。社会资源库,指的是社会各行业、部门、单位、群体,为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公安民警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通过分析、整理、存储之后,形成的数据库。社会资源库,涵盖面广泛,包括工商部门、通讯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海关部门、公路部门、医疗部门、金融部门、税务部门等等。
2.2.3公安内网资源库。简单来说,公安内网资源库,指的是各警种、部门的公安系统,建立的警务信息平台、网站、数据库。公安内网资源库种类较多,例如,当地的吸毒、涉毒人员库、交通管理信息库、指纹/DNA数据库、出入境人员数据库、违法犯罪案件数据库、涉案手机数据库等等。
2.2.4公开信息。公开信息指的是,网络、图书、媒体等公开资源,为公安部门提供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公开信息并不受到重视。然而,正如战略大师治·凯南在《纽约时报》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事情,95%可以通过文献、档案等合法情报来获取。”公开信息,搜集成本、风险低,成效却很大,是信息搜集的重要渠道。endprint
2.3情报搜集的原则
实际工作中,公安情报搜集工作经常面对“信息量大而客观条件不佳”的矛盾。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大爆炸,对于公安民警而言,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切身体验到的真实感受。公安部门拥有的信息量非常之大,用于搜集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针对这种状况,应当制定、遵循、实施哪些搜集原则,才能切实的提高信息搜集工作的准确性、快速性?
2.3.1关联性。信息搜集工作的关联性原则,指的是公安民警在搜集信息时,要重视研究、分析信息内部存在的规律、特点,找出其中的关联因素,从而提高搜集效率。众所周知,新时代背景之下,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然而,许多信息之间存在“关联”。找寻出其中一类信息,或者通过与其他类型信息的比较,或者通过拓展性研究,能较为容易的发现其中的“关系”,继而为下一步的服务、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例如,侦查犯罪活动。即是通过对“暂住人口数据信息”、“在逃人员数据”、“酒店住宿数据信息”三种原始信息的对比、研究,找到其中的相关性,从而有效的为侦查破案提供信息依据。
2.3.2灵活性。信息搜集工作的灵活性原则,指的是信息搜集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不能僵硬的使用“程序化模式”。灵活性原则,要求公安民警具备随机应变、退陈出新的工作素质。目前,信息化程度已然覆盖了生活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从人民的衣、食、住、行中均能够得到体现。犯罪分子即使狡猾多诈、“小心谨慎”,但也不可能做到不留痕迹。犯罪活动中,难免或多或少的在交通、电信、民航等数据库中留下数据信息。这些“痕迹”,一方面是杂乱无章,相互之间联系性不强;另一方面是信息量过于大,难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可结合犯罪分子的特性,灵活搜集信息。
2.3.3差异性。信息搜集工作的差异性原则,指的是结合搜集对象的突出特点,实施差异性的搜集方法。例如,对于一著名主持人的信息搜集,許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检索、查询“全国人口信息库”。然而,全国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以名字为查询条件,效果并不显著。信息搜集应当重视搜集对象的差异性特点,作为著名主持,他的出行大多乘坐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因此,从民航信息库入手,再加以“名字”查询,搜索的范围自然会减小很多。此外,对于犯罪分子的信息搜集,可以差异性的搜集犯罪分子的爱好、行为方式;如果没有搜集效果,还可以结合犯罪分子的家人、朋友进行信息收集。
参考文献:
[1]崔嵩.再造公安情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38.
[2]谢晓专.公安情报学研究对象与内容论纲[J].情报科学
[3]卢仁杰.公开情报搜集的新特点[J].兰台世界
[4]彭知辉.论公安情报的收集内容与方式[J].
作者简介:
杨山林(1972.1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安全危机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