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观察
2018-01-31王新刚
王新刚
【摘要】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并在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65例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9%、6.2%;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4.6%、72.3%,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过程中, 对于肋间臂神经的保留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 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肋间臂神经;皮肤感觉异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014
乳腺癌为目前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在为这一疾病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在我国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乳腺癌患者手术范围在不断的缩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情况, 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实验研究表明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有关, 因此就应该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分析[1, 2]。本文选取2015年4月~
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在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65例和同期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 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在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65例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29岁, 平均年龄(48.9±6.4)岁;病变位置:左侧乳房31例, 右侧乳房34例;癌症分期:Ⅰ期患者30例, Ⅱ期患者35例。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30岁, 平均年龄(49.7±6.6)岁;病变位置:左侧乳房33例, 右侧乳房32例;癌症分期:Ⅰ期患者36例, Ⅱ期患者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1. 2. 1 实验组 患者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 具体方法为:在清扫患者腋窝淋巴结时应该对患者的腋静脉进行充分暴露, 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脂肪组织进行完全清除, 沿着胸壁由上而下的清扫至患者的第二肋间, 会在胸小肌外侧缘后方以及第二肋间的交界处看见一条与腋血管平行的皮神经, 这就是肋间臂神经, 这一神经在2 mm左右并且与胸长神经相垂直, 应用剪刀对神经进行顿性分类, 沿其走向追踪至上臂处, 在充分保护好神经及其分支的基础上对其他的组织进行再次清扫。
1. 2. 2 对照组 患者在乳腺癌改良手术过程中切除肋间臂神经, 其余的手术方法与具体措施均与实验组患者相同。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出现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上臂内侧、腋下以及肩胛下皮肤麻木、沉重感、酸胀、疼痛和蚁行感)的情况进行随访和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9%、6.2%;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4.6%、72.3%,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目的为在保证根治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手术给患者局部美观和功能方面带来损害, 但是在以往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于肋间臂神经的保留很少提及, 对于神经解剖和功能的认识明显不足, 会在手术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损伤肋间臂神经, 甚至会与腋窝淋巴组织一起切除, 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臂内侧、腋下以及肩胛下皮肤麻木、沉重感、酸胀、疼痛和蚁行感等皮肤异常情况的出现, 随着对肋间臂神经局部解剖与功能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医学工作者逐渐的认识到了肋间臂神经保留的重要性[3-7]。
肋间臂神经指的是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属于单纯的感觉神经, 其直径在2 mm左右, 沿着胸背动脉走形, 主要分布部位主要有腋部、上臂内侧, 具体的分布范围因人而异, 有实验研究表明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否对患者术后皮肤异常感觉的出现有着直接的联系[8-11]。在运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肋间臂神经的保留可以减少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情况出现, 但是具体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还应该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粘连和肿大情况不应该保留这一神经, 其余情况则应该尽最大的可能保留患者肋间臂神经, 以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的目的[12-16]。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9%、6.2%;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上臂、腋后等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4.6%、72.3%,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