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01-31杨建军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高效初中数学教学

杨建军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师也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原则等,我们要以新的课堂教学原则为准绳,努力为学生研究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能促进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方法,使我们的教学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符,逐步转变以往那种陈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能够学会探究、合作、应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充分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一、 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1. 遵循建构性的学习原则。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以往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大的区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建构性学习是受到大力推崇与提倡的,因为新课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只限于传统的接受、记忆、练习或者模仿。由此可见,新课程所要改变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传统的、陈旧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施创新。因此,我们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建构性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新课程的宗旨也是相符的。

2. 遵循交互性的教学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转换自身的角色,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究与汲取,彻底改变以往那种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的单方面的交流,教师的身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合作会逐步加强,交往方式也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3.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情境创设的原则。在笔者看来,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行较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调动和配合起来,共同作用,实现问题的完美解决,这些能力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常见的有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邏辑概括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数字处理能力等。学生的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持续的培养,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同时,这些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判断。教师需要给出学生合适的实例来对他们的这些能力进行引导和启发,情境创设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二、 实施高效课堂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受学习能力所限,有些学生觉得初中数学不仅难度比小学提高了很多,还很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在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对以上所述的教学原则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分析了一些其他教师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习小组的展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学习能力的高低、性格的差异以及学生的智力开发情况等。

在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分配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两种原则:一是要将优生和差生进行均衡搭配,这样做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收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收获,取长补短。在具体的分组中,每个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应该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在初三毕业班中,要对学生采取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分层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将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发展。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与同等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比较,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摆脱了自己在小组内“受助者”的地位,这对于树立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课程。

2.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如进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时,笔者将本课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为角、线段、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笔者将学生分为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先自己看教材,并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由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知识点总结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在组长的发言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很多学生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他们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明显高于其他小组,这就使得其他小组学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该组学生的资料上。这种分组方式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明显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时,笔者没有继续放任不管,而是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当发现学生的总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就及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再如,进行“多边形内角和”的学习时,为了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笔者仍然选择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本课的学习。当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时,他们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的,这些知识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长久的记忆。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适当的引导,教学目标的完成非常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新课改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轻松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有了高效的合作学习,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封存的记忆也会逐渐激活,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倾听,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独立总结以及创新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笔者看来,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