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1-31宋现同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宋现同

摘 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新课标下的教改更加注重创新教育,从历届高考试卷可见,创新意识是高考的一个能力考查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创新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能力培养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主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新课标着重指出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 挖掘数学的“美”,燃学生创新之“源”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蕴藏着一种自然的美。高中数学已经从初中阶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中教师要能抓住数学“美”,通过提出数学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在学生欣赏美的过程中揭露“美”的新颖与奇异,激发学生好奇心对数学产生兴趣;在例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思维、方法美,帮助学生能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做到以点带线,以线成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之美,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说、讲、述的知识点,尽可能地联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蕴含着生活的道理与自然美,人们可以将数学之美加以创新利用在生活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恢复到生活的原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创新精神。

二、 重视思维的“引”,扶学生创新之“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能有创新的思维和问题意识,一般在思考过程中就会存在偏差,没有批判的思维和眼光去审视世界,就不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行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去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即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提出“奇谈怪论”教师也需要首先扶持这种创新举动,然后帮助其正确地分析并改正,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如,在引入《直线的斜率》一课时,笔者设置问题情景:画出一条直线,问:对所画图形你知道多少?引导学生思考、联想、讨论,经启发学生得到:是一次函数图象。进而设问:能否知道是哪个一次函数?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并求出函数解析式。就函数解析式与其图象的关系笔者指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解析几何这门学科随之而产生。又问:怎样才能画出一条直线?学生回答①过两点;②过一点及确定的方向。让学生观察:直线的方向与直线在坐标系倾斜度的关系,我们熟悉的坡度是怎样确定的?利用木板进行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体验坡度是由什么来确定的——揭示坡度公式。给你直线上两点,用它们的坐标来刻画其倾斜度,即直线的斜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质疑,培养学生“有问题才能创新”的意识。接着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三、 重视解题之“法”,求学生创新之“实”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新颖独特的想法,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还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之归宿点是为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學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见解题教学非常关键,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在能够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能够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独特的知识框架。笔者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求变,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巧用多种解决方法,快而准地解决数学问题,力争体现创新思维。

如,已知{an}为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S10=100,前100项的和S100=10,求前110项的和S110。对于这道题,笔者引导学生在求解时采用多种思路。多数学生采用常规解法:利用方程思想;而有部分学生采用了待定系数法——函数思想;还有几个学生采用简化运算的解法——利用性质。对那些能够沟通知识间联系,克服定势思维束缚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他们能拓宽创新的广度,通过了发散思维能力。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是需要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类比、探究,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运忠,刘俊华.浅谈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5).

[2]宋勇.通过数学课程基地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

[3]左香华.如何在辨析错解中提高学习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2017,(03).

[4]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26).

[5]秦庆磊.浅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J].新校园(中旬),2016,(05).

[6]刘艳波.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学周刊,2014,(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高中数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