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活资源,激活科学课堂

2018-01-31顾梅华

考试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实践科学生活

顾梅华

摘 要: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旨在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求我们老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巧用生活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探究欲,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生活;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科学。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在教学时,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将学生生活与科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相融合,让学生在熟悉、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互动活动来,在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的奥妙。帮助学生丰富学科感知,简化理解过程,激活科学课堂,提升学习效率,优化运用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浅谈发挥生活中科学课程资源作用,丰富科学课堂,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一、 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

真正的教学不是为了老师的教而学,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是在激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真知的过程。按部就班的科学教学,没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习不起劲。科学课堂可以不拘泥于教室,把孩子放出课堂,让他们身临其境,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交流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讲解《植物的叶》这一课,老师若用事先准备好的符合课程条件的叶,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类便可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看似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科学结论,概念清晰明确。但事实上整个活动,学生完全在老师掌控中被牵着走,比较活动只是热闹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并没深入探究和思考。若换一种方式,把学生放出课堂,让他们去校园内寻找不同的树叶(落叶)并带回教室,再对小组带回教室的树叶进行分类、比较。这个小活动,学生回教室后的探究,与之前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找回来的叶,他们有了亲身的感受,知道每一片叶子来自于哪棵植物。在进行叶分类活动时,分析起来也会有理有据,这时的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思考之后学生还会提出更多问题,此时老师再进行解释,学生在课后还会进一步去验证。这样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活动中,揭示科学规律,感受到科学是一门与生活有很大联系的学科,可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 借助生活资源,简化探究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决定教育”“实践第一”,丰富的生活阅历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把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相结合,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小细节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在普通生活中研究普通事物现象,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发展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一课,我们借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钥匙、回形针、橡皮、胡萝卜、小瓶子等,让学生对这些物品在水中可能沉浮的情况进行猜测,此时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历进行推测,接着再进入验证活动。当预测错误时,问题就产生了,我们以预测错误的物品为思考起点,以寻找为什么它是沉或浮的为探究过程,产生新的问题:什么样的物体是沉的?什么样的物体是浮的?有的学生选择可以随意切割的橡皮、胡萝卜等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学生把回形针、木块等分开或粘合,来开展研究;也有学生因为生活中用过瓶子,知道可以通过装物品来改变其重量,因此借它来探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论证找出物品沉浮规律。这样的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物品及其特性开展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寻找科学真理,过上积极上进的生活。

三、 延伸课堂教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好方式,也是学生喜欢的方式。离开了科学指导的实践,则为没有目的的瞎玩,热闹而收获甚微;脱离学生生活的实践,学生则是台上的布偶,似懂而非懂。好的教学就是要将课堂教学实践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如:《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一课,这节课意在让学生理解材料的传热性与保温的关系。若在课上使用实验器材:一个有泡沫塑料套子装的金属罐子来测试,通过比较有或没有泡沫保护的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结合老师的讲解,这样是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点。但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启示,对学生后续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把本课改成开放式的设计,让学生课前先去寻找家中各种可以保温的材料和可以装水的容器。在课上,一起分析挑选本组材料中最好的组合来进行设计制作。然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温测试,最后再分析各小组保温效果好坏不同的原因。活动中,学生想法多,参与度高,有些比的不好的小组,还提出了改进意见要求课后再比。这样的活动,让科学探究不再只局限于课堂,而是让学生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科学课与生活真正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探究意识,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探究活动是建立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而生活经验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只有拉近科学课与生活的距离,从学生实际出发,把科学概念与学生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发现科学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与潜能,真正實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顾超.小学科学素养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小学科学,2015,(147):22.

[2]孙文龙.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EB/OL].

[3]杨槐馨.小学科学教育之我见[J/OL].中国教师,20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科学生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生活感悟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