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4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2018-01-31李迎新梁兰芳
高 洁, 李迎新, 梁兰芳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CET-4,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最广的全国性英语教学考试。自实施以来,CET-4历经了多次改革变化,其中的翻译测试经历了从无到有,题型难度逐渐加大,分数比例逐步增加的过程。最新改革后的翻译试题对考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拨和促进作用。
一、CET-4翻译测试沿革
CET-4于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1996年,翻译测试首次进入CET-4中,以英译汉的形式和听写填空在考试中交替使用。1997年,由于CET-4增加了复合式听写和阅读简答题两种主观题型,翻译测试改为每隔两年考一次,平均分值只占总分值的2.5%。2005年,CET-4开始增加汉译英的翻译试题,占总分值的5.0%。2006年6月,CET-4的汉译英试题由整句翻译改为考察词组、搭配、重要结构的句子部分翻译。2013年12月,CET-4的翻译试题从句子翻译改为考查篇章整体表达的段落翻译,分值比例增加到了15.0%。
纵观翻译测试在CET-4中的变化沿革,可以发现:翻译测试在综合语言考试中越来越受重视,汉译英测试也从无到有,分值逐步增加。2013年12月的CET-4汉译英试题难度较以往最大,分值达到最高,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检验考生的语言能力。
CET-4考试的内容设置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在1986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中,翻译还没有被列入教学目的,翻译能力也未在其中作具体要求,因而导致在近十年的CET-4考试中,没有翻译测试的一席之地。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阐明了“译的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一样都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翻译能力和测试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由于翻译测试在CET-4中所占分值很少,在考试中经常被忽视。不少专家曾在这个过程中,呼吁提高翻译的考试地位:“翻译是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于一身的综合性题型,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外语水平。”[1]“加大CET-4的翻译量有利于脚踏实地地开展外语教学活动,从而避免了为通过考试而学习、为获取证书而学习的急功急利的作法。”[2]可见,英语翻译能力在学界也逐渐受到重视。
二、学生应对翻译测试改革不够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翻译测试不够适应。为详细了解参加考试的学生对新试题的适应情况,以及在平时的大学英语课上翻译技能的训练情况,特制作调查问卷,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参加过CET-4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共242人,学生专业涉及到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类,学生来源的学科较为平衡,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可以说具备典型性。表1为学生对四级考试翻译题难度看法的数据,表2为学生对四级考试翻译题涉及话题的熟识度。
表1 学生对四级考试翻译题难度的看法
表2 学生对四级考试翻译题涉及话题的熟识度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近60.0%的学生认为翻译试题较难和非常难,62.0%的学生对翻译测试的话题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这说明改革后的翻译测试对于大部分的考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少学生对于考试涉及到的国家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话题知识积累还不够,做题感到吃力。
另外,课题组调查了学生对翻译试题重视程度,以及在平时课堂上对翻译训练的态度。58.0%的学生非常重视翻译;41.0%的学生不太重视,认为不如听力和阅读重要,得分不容易;1.0%的学生极不重视,考试中干脆放弃。在平时的课堂翻译练习时只有34.0%的学生喜欢做翻译练习,66.0%的学生根本不喜欢做这种练习。
以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翻译试题在四级考试中的重要性,但是却对翻译试题和练习“敬而远之”,遇到翻译就头疼。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学生对CET-4改革后的翻译测试的应对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对翻译的兴趣也不足。考试是反映教学情况的一面镜子,当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落后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要求时,就出现了学生对翻译试题准备不足,得分不高,对翻译学习缺乏兴趣等种种问题。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
2017年2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点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3]英语应用能力即是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具体体现在语言的五个单项技能——听、说、读、写、译中。《指南》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列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分为总体描述和单项技能描述。各个级别的教学要求都对翻译技能有具体描述,例如其中的发展目标对学生的翻译技能作了如下描述:“能翻译较为正式的议论性或不同话题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借助词典翻译有一定深度的介绍中外国情或文化的文字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基本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3]该描述和CET-4新的翻译试题对考生技能的理想要求基本一致。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使其更扎实地掌握语言技能,锻炼他们在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切换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另外,事实上,很多科技翻译人员都是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员,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非外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翻译工作。这样就更凸显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技巧,锻炼他们的翻译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翻译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培养翻译能力的文化输出意义
《指南》提到:“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3]简而言之,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引进来”,一方面是“走出去”。过去很多年,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对听力、阅读技能的培养,CET-4考试中听力、阅读始终占据总分值的大比例,早期的CET-4翻译测试也仅涉及英译汉技能测试。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对英美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学习,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来转换、输出民族语言文化的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而今已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其文化也占据了主导位置。自19世纪以来,我们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大量的外文书籍被译成中文引进,造成了长期以来的中外文化交流“逆差”。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我们需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这就需要了解本国的历史、国情和传统价值观体系,因为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和发展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础。在继承发扬我国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对外传播我国的文化成果,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即进行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战略的实施,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从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培养更多的了解国情、知识广博的专业性高级翻译人才,还要在广泛的大学生群体中强化国家符号、树立文化自信。CET-4改革应时而生,翻译考试要检验一个人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还要检验一个人的语言内核,即文化和精神。考试改革后,笔者通过对所教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他们在翻译考试和训练的引导下,更自觉地关注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中国结”“中国功夫”“教育公平”“网购经济”“节日民俗”“丝绸之路”……这些具有浓厚中国味的翻译话题不断促使学生去探求语言和文化之间恰当的转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因此,汉译英考试的不断强化,能够推动我国文化战略的实施,实现语言教学的完整意义。
四、CET-4改革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
CET-4考试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这些纲领性文件的要求,考试的改革变化也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影响,对教学改革起到反拨作用。
(一)提高翻译教学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鉴于几十年来,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罗选民曾指出:“大学翻译教学被人们误解了,究其原因,至少有二:第一,它只被当作一种语言教学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点;第二,因为它面向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不需要研究。”[4]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不少大学英语课上,翻译练习通常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正确,或是考察学生对特定词汇和词组的掌握运用程度,在每周四个课时的大学英语课上,翻译教学所占比重不足四分之一。严格来说,这样的翻译教学是一种“作为教学手段的翻译”,而非“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5]。当翻译教学能够教给学生运用一定的译理、方法和技巧来获得好的译文时,才算是真正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很多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还没有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以及翻译赏析这样的课程内容,学生只能从零星的翻译练习中去获得一些感性认知,或是通过考前强化训练死记硬背一些常见表达方式和固定搭配,这就造成学生面对一百多字的篇章翻译时往往无所适从,能写出和段落内容相对应的单词和搭配就已经相当不错,若要求句子漂亮、语言地道、衔接自然、译文流畅那就是勉为其难了。
改变旧的理念和模式,要认识到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语言学习中比较高级的阶段,它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结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校大学英语课应该增加翻译教学,尤其是汉译英教学的比重,教师应有计划地为学生讲解一定的翻译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对翻译这个语言能力和学科领域有更深的认识。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尝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该校开始实施个性化分类分层教学,在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为A类学生(英语起点较好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拓展必修课程,翻译课程即在开设的系列课程之中,该课程为学生提供翻译技巧、翻译赏析和实践等内容。除了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和设置上的改革,在课堂之外,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比赛,翻译讲座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翻译课程的改革能够让学生受益良多,不仅能帮助他们应对CET-4、CET-6考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也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自身翻译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2006年,BTI(本科翻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07年,MTI(翻译硕士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试点。翻译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走上学术舞台不过十年的时间,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仍以语言学和文学为主,有翻译学术背景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翻译方面的知识结构,大学英语教师也就难以向学生“授之以渔”。且由于翻译教学的长期边缘化,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把翻译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去认真研究,也忽视了自身翻译素质的提高。因此,各个高等院校在招聘大学英语教师时要考虑纳入一些有翻译学术背景的人才,优化教师队伍。高校也应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深造,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翻译业务水平。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翻译自身的特点也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翻译需要译者自身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对各类翻译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对多种翻译方法有灵活的认知,授课也会更加引人入胜。针对翻译的实践性特点,也有相关专家学者建议“建立英语翻译教学客座教授制度”[6],学校聘请有多年口笔译实践经验的翻译专家来开展案例教学,并通过他们让翻译教学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所在学校由名师牵头组建的翻译研究教师团队会定期邀请国内知名的翻译专家和学者为教师和学生作讲座讲学,介绍前沿的翻译理论,分享最新的翻译成果,使师生都获益匪浅。
(三)加强汉译英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
翻译测试进入到CET-4中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而汉译英进入到翻译测试中也走了近十年的路程。这一历程也反映出英语教学从追求全然的“欧美味道”到提倡输出“中国元素”观念的变化。汉译英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鉴于CET-4改革后的翻译测试已经改为篇章翻译,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汉译英训练从过去涉及课文词组和搭配的单句练习,改为了以中国元素为话题的篇章汉译英的练习题(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在课堂练习和考试中,学生普遍反映汉译英比英译汉难度大,这是由于他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有必要在翻译教学中强化英汉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多让学生进行汉英互译训练,在实践中掌握译语的表达习惯,养成良好的翻译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例如,教师可以找一些英译典籍让学生欣赏学习。笔者曾在课上给学生讲解林语堂翻译的清代沈复所著《浮生六记》片段,学生既领略了经典原著的优美,又欣赏了英文翻译的精妙,课堂效果很好。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对微博、微信等时尚网络工具的热情,引导他们了解语言文化知识,例如推荐学生关注Chinadaily(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其推送文章里有很多和中国社会热点话题、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每天的阅读能够积累不少语言和文化知识。
结语
CET-4考试已经实行了三十年,翻译测试在CET-4中也经历了二十年的变革更新。改革的翻译试题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调整变化,同时也对现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起到反拨作用。新的翻译试题改革呼唤大学英语给予翻译教学更多的审视,改进落后的教学观念和制度,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翻译人才培养打下基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1] 黄忠廉,刘丽芬.翻译:CET-4不可或缺的题型[J].外语界,1996(1):30-32.
[2] 许建平.从CET4翻译考试看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J].中国翻译,2000(6):44-46.
[3]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EB/OL].(2017-02-03)[2017-09-10].http://www.sohu.com/a/125489097_488760.
[4] 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5] 林璋.翻译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J].外语研究,1997(3):60-62.
[6] 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