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1-31祁阳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唐文达
■ 祁阳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唐文达
农机实用技术包括对农业机械的驾驶、作业、安全生产和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操作方法与技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不仅迫切需求,而且越来越重要。针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是提升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的关键。
1 培训现状
祁阳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于1978年8月,坐落在县城龙山街道办事处兴浯路127号,现有教职员工9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理论教员4人、教练员3人;教室面积645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165平方米,培训场地面积1800平方米。农机校目前的教学设备有电化教学设备1套,教练车5台,教练车与配套农具达到1∶2,图书资料500册,教学模型5套,示教板及教学挂图20套,主要教学零部件实物120件,已取得“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资质。农机校培训范围是大中小型拖拉机、手拖、收割机及与驾驶相关的其他培训。近3年来,该校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育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争取扶持措施,改善基础条件,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完善管理制度,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共办培训班12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0人,培训各类农机操作手125人,为农机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存在问题
(1)培训经费不足。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机方面的经费都用在新机具的购置上,而在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上甚少,农机培训部门长期处于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由于资金十分紧缺,培训部门的师资力量无法加强,教学设备难以更新,教学环境难以改变,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每年的培训计划难以实施,还有很多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开展培训。
(2)教学设备落后。近年来,虽然修缮了教学楼房,扩大了培训场地,增添了一些教学设备,但数量不多,原有的教学设备根本不适用现在的教学培训,近乎名存实亡。电气化教学设备落后,教练车与操作机具不配套,图书资料、教学模型、示教板及教学挂图老化,主要教学零部件实物中,百分之九十是上一个世纪的产物,教学环境差,现场培训没有实际操作的模具只是纸上谈兵,难以提高培训效果。
(3)师资力量薄弱。一是专业水平不高。在现有的9名教职员工中,其中有4名不是农机专业学校毕业的,虽然通过学习和实践,增长了一些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他们所拥有的教学知识和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缺乏知识更新。近年来,由于编制和经费的制约,既没有招聘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培训队伍,也没有组织教师有计划的参加业务培训。原有的教职员工由于年龄偏大,有的接近退休年龄,大多学识水平不高,知识老化,开拓进取精神不强,潜心研究和学习农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劲头不足,缺乏知识更新,跟不上农机科技发展的拍节。他们在培训内容上照本宣科的多,联系实际的少;在培训形式上以校办班的多,到田间、进车间的少;在培训方法上,传统、单调、应付的多,生动、灵活、创新的少;特别是对智能化的新型农业机械,如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农业植保飞机等,有的连一个零配件名字都叫不出来,何谈农机培训质量?综上所述,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因素。
(4)参训对象素质低。一是文化素质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农村年青力壮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在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且文化水平低。他们在理论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理解不清,琢磨不透;在实际操作中领悟能力差,接受能力慢,同样一项技术要反复多次地教,有的还学不会,弄不懂,看不进。二是科技水平低。在目前农村种田的老人和妇女群体中,大多数科技知识少,眼界不开阔,对新产品,新技术望洋深叹,还有的甚至认为收割机不如打稻机,烘干机不如晒谷场,缺乏学习主动性。三是思想转变慢。多数农民思想保守,思维和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老思想、旧观念上,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顾虑重重,转不过弯来,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还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种田面积少,条件差,用机械化作业不如手提肩挑,缺乏参训积极性。
3 改进对策
(1)深化认识,加大投入。农机实用技术是利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纽带,如果没有熟练的驾驶操作、安全生产和维修保养技术,再好再先进的机械也是一团废铁。因此,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认识,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特别是农机部门要把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作为推进农机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全局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同时,要切实加大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将农机培训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机培训基金,每年由农机培训部门报批,并有目标、有计划的科学使用,由财政部门监管。此外,还可以建立和探索股份制农机培训模式,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
(2)选配师资,刷新知识。当下,农机实用技术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作用凸显,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培训队伍,要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那也是一句空话。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培训队伍的师资建设,要选聘专业的农机技术的人才充实培训队伍;要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拓宽师资选配渠道,既要聘用理论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又要聘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了宝贵经验的优秀人才。同时,要加大知识投入,提高培训质量。要有计划有目标的选送一批教师出去进修学习,刷新培训知识;要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教学竞赛活动,建立奖惩制度,把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业绩挂钩,以质量促提升,不断增强培训队伍的整体素质。
(3)更新设施,充实教材。教学设施和教材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加强农机培训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更新教学设施,继续开展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四有”农机校建设,从教学场地到教学设备,从教练车到操作模具,从图书资料、教学模型、示教板及教学挂图到主要教学零部件,该报废的报废,该完善的完善,该更新的更新,逐步达到适应现代农机培训的要求,以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其次是合理选编和充实教材。培训教材要从农机手的实际需求出发,突出体现其实用性、特殊性、通俗性、科学性。要做到少一些理论,多一些实例;少一些大本大章,多一些图文并茂。要选择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回答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还要认真选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积极开发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书及音像教材,以满足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和广大农民机手的需求。
(4)创新方式,突出特色。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农机特色,这是提高农机培训效果的关键。如何创新教学方式?要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契机,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耕作、机防、收割、烘干、油菜直播和农产品加工等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一要做到三个结合,即“长班与短班、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田间”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图片资料、实体模具展示等现代教学模式,化无形于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二要开展“点菜式”培训,即由农民提出需要培训的技术项目,培训人员直接上门,或到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技术培训,改变过去那种一镇一村集中办班,技术人员在台上讲,农民在台下听的教学方式。三是开展适时培训,即根据农时季节和各地实际,适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不定期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把培训的项目和内容与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怎样突出农机特色?一是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农机从业人员尽快掌握职业所必须的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方便持证上岗开展工作。二是要突出合作组织的培训,分期分批培训好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让他们成为带头使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新机具的带头人。三是要突出农机项目的培训,按照项目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用项目的成果来推动农机化的发展,把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打造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力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