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用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中得效果
2018-01-31申玲利
申玲利
(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渭南 714000)
因为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使得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提升,但是在手术之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需加强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干预[1]。本文选取2016年01月01日-2018年01月01日于我院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在急性心梗患者之中行综合护理取得的护理效果,分析综合护理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价值,现作以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01月01日-2018年01月01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男女比例为29::11,平均年龄(55.71±3.64)岁。梗死部位:23例患者前间壁,19例患者广泛前壁与高侧壁;37例患者下壁,10例患者为下壁与正后壁,11例患者为下壁、正后壁和右室。其中4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家属对此次手术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等均有所了解,患者依从性良,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严重肾脏疾病者、痴呆者、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排除在外。
1.2 护理方法
(1)术前护理。在手术之前,需迅速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有造影剂过敏现象。急性心梗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急诊PCI需遵循“时间即是心肌,时间即为生命”的原则,没项术前准备均需要缩短时间。科室接到手术治疗通知之后,需要将监护仪、造影机、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处在工作的状态,将多巴胺和阿托品术中常用药物吸入注射器以备用,以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进行造影剂的选择,冠脉造影选择常规导管材料。进导管室之后,需进行心电监护,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氧,了解静脉通路是否保持通畅,给予患者导管高流量给氧,每分钟保持3-5升。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是否处于高度危险,对年龄大、血压低、心梗面积大、心功能差的患者给予药物干预,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高度焦虑和烦躁的患者,需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放松护理,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予患者镇静药物。
(2)术后护理。病房内需要保持安静,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控,了解患者脉搏、体温、尿量、神志、皮肤、心率以及血压的变化。若患者住宿为心前区疼痛,则需要及时告知医师,并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特别需要注意术后急性闭塞。若患者出现心率、心律以及血压出现异常,并经常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胸痛、胸闷、出汗等,若心绞痛复发,则极有可能是冠脉急性闭塞。则需要进行床边心电图,告知医师,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在八小时内饮水约1500毫升,术后排尿600毫升-800毫升,有助于造影剂排出。观察患者穿刺局部状况,了解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瘀斑、渗血以及血肿,观察远端肢体和静脉回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告知医师,伤口愈合之后需要避免出现假性动脉瘤。加强患者足背动脉血运情况的观察,了解患者足部局部循环状况,了解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状况。护理人员查看是否出现渗血,若出血,则需要进行压迫。若出现血肿,则需要进行压迫止血,避免血肿扩大。
(3)术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认知干预,经专职护士、医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展开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心理知识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配合要点、治疗效果以及转归,解答患者、家属疑惑,纠正其负面心理,让患者树立起健康的信念和行为。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加强患者病因的分析,加强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改变用药剂量,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了解,让患者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坚持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刺激食物的摄入,禁止饮酒、吸烟,保障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3 统计学研究
将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整理好相关实验数据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计量资料则通过(±s)表示。
2 结 果
100例患者之中,经过综合护理,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佳,患者顺利出院。
3 讨 论
急性心梗患者需要加强介入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为了保障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效果[2]。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从多方位、多层次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状况,经过不良认知的纠正,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患者从内心中了解疾病治疗方式。且综合护理贯穿了整个治疗过程,可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这样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3]。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之中,经过综合护理,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佳,患者顺利出院。
概而言之,急性心梗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成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