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31卢凤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南京市景点景区

卢凤萍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江苏南京 211100)

0 引言

休闲农业作为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在多个政策性文件中都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结构性分化趋于明显,通过供给侧改革,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其自身发展也需要提高有效供给。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休闲农业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然而休闲农业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单一、同质、大众化的旅游产品尚无法更好地满足游客逐步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因此,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休闲农业应当积极承担相应责任,争当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近年来有关休闲农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1-3]、现状[4-6]、影响因素[7-9]等方面,其中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快,产品类型多样,节庆活动丰富,但在产业、产品、企业和政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产业融合,建立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0]。陆明华等[11]基于乡土景观以南京溧水区为例指出将自然机理、风物要素等融入休闲农业中,打造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同时王晓蓉等[12]从微观角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南京市休闲农业园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性活动是令游客最满意的休闲项目。综合来看,有关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但是对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的规律,推动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13]; 此外,随着休闲农业供求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新常态背景下,有必要结合供给侧改革研究休闲农业,促进其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其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探讨供给侧改革下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以期为南京市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南京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濒江近海,地处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京属亚热带季风季候,年降水1 200mm,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各有特色; 南北长、东西窄,集高山、深水、平原为一体; 拥有6 000多年的文明史、近2 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2015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23 4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8.0%; 旅游总收入1 688.12亿元,比2014年增长11.0%。且A级景区55家,其中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1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此外星级宾馆饭店94家,其中五星级以上酒店20家。

1.1 南京市休闲农业旅游人数及收入概括

2002年南京市市委、市政府把休闲农业正式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在江苏省农林厅的支持下,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且保持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表1可以看出, 13年来,南京市休闲农业旅游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1 600万人次, 2002~2006年的年均增长较高,达45.5%, 2006~2011年和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旅游收入从2002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5年48.0亿元,其中2002~2006年的年均增长为73.0%, 2006~2011年的年均增长为37.3%, 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7.7%。休闲农业景点从26个增加到500个, 13年翻了18倍。而南京市在2002~2006年、2006~2011年及2011~2015年等3个阶段的国内旅游人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7%、17.6%和9.9%,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7%、25.1%和13.1%,可见南京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速度远高出南京市旅游的总体发展速度。

表1 南京市休闲农业旅游人数及收入

年份旅游人数(万人次)年均增长速率(%)旅游收入(亿元)年均增长速率(%)有一定规模的景点(个) 2002100-2 5-26 200628245 59 873 097 201171030 428 137 3206 2015160031 348 017 7500

表2 南京市休闲农业星级景点数量

1.2 南京市休闲农业星级景点分布

随着休闲农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大程度地丰富南京市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水平,南京市自2007年开始展开南京休闲农业景区星级评定,专家对景区旅游收入、经济与社会效益、接待服务设施、农产品开发水平、购物环境等九大类30项经营项目进行打分,最后确定参评星级。2007年和2009年均设置了3个星级, 2011年设置了四星级。南京市星级休闲农业景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规模、档次也不断提高(表2),投资额超过5 000万元的景区占50%以上。截止2015年南京市共有傅家边现代农业园、汤山翠谷现代农业园、武家嘴现代农业园、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及雨发生态园等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此外,南京市休闲农业的日益扩大,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满足了游客的农业旅游需求,也带动了第一、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南京市休闲农业的资料、相关研究成果及供给侧改革政策,探讨供给侧改革下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结合实地调查法确保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的真实性,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法对休闲农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析。

2.1 最邻近指数法

南京休闲农业空间结构差异分析采用最邻近指数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P=N/A

(1)

式(1)中,N为选取的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的总数量;A为研究区域面积。

休闲农业景点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点的组合,客观抽象点的空间分布基本包括随机分布、凝聚分布及均匀分布等3种类型。该文中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来衡量南京市6个区休闲农业景点的空间分布。最邻近距离表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r,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r′,即表征邻近距离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简称最邻近距离。当研究区域中的点状分布为随机型分布时,其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计算公式表示为:

(2)

(3)

式(2)(3)中,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点单元;A为研究区域面积;D为点密度;R为最邻近点指数。当R=1时,点单元分布为随机型; 当R>1时,点单元分布为均匀型; 当R<1时,点单元分布为凝聚型。

2.2 数据来源

该文中旅游收入、旅游人数、休闲农业景点数据来源于《南京统计年鉴》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2006年、2011年及2015年); 社会经济相关数据主来源于2015年《南京统计年鉴》; 2009年和2011年南京市星级休闲农业景点来源于已有文献。

表3 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空间分布

休闲农业景区(个)比例(%)累计比例(%) 浦口区3221 321 3 六合区3120 742 0 栖霞区117 349 3 江宁区2516 766 0 溧水区2818 784 7 高淳区2315 3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差异分析

休闲农业作为综合经营实体,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分布和特征,考虑南京是休闲农业景区较多,该文有针对性地选取浦口区、六合区、栖霞区、江宁区、溧水区及高淳区等6个区的150个休闲农业景点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景点空间分布见表3。

通过计算得出南京市6个区休闲农业景点的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休闲农业的分布密度最高是浦口区,浦口区拥有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森林公园和南京市唯一的升级旅游度假区——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同时拥有众多的山、水、林及江河等地形地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近年来随着地铁和隧道等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程度地加快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南京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3.2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基于南京市的区域特点及休闲农业的现状,从生活水平、农业水平、产业结构及旅游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共11指标,通过SPSS19.0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分析空间布局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具体结果如表5。

表4 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休闲农业景区(个)理论最邻近距离(km)最邻近指数(R)分布类型分布密度(个/千km2) 浦口区322 6700 7768凝聚0 035 六合区313 3800 6136凝聚0 021 栖霞区112 9790 6962凝聚0 028 江宁区253 9660 5229凝聚0 016 溧水区283 0870 6718凝聚0 026 高淳区232 9520 7025凝聚0 029

表5 2015年南京市6区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影响因素指标浦口区六合区栖霞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 生活水平地区GDP(亿元)0 586∗0 621∗0 659∗0 701∗∗0 619∗0 58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万元)0 2380 2180 2490 2760 2190 193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万元)0 3080 2790 2490 2290 3180 261 农业水平农业总产值(亿元)0 739∗0 716∗0 3490 789∗∗0 708∗0 683∗∗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0 526∗0 573∗0 604∗0 572∗0 519∗0 604∗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万元)0 2590 3070 2430 2180 2750 213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0 6290 7890 7080 6760 7090 893 第二产业比重(%)0 2090 1890 2260 1730 1460 188 第三产业比重(%)0 5250 6670 5830 5970 6360 604 旅游发展旅游人数(万人次)0 576∗0 623∗0 3590 729∗0 623∗0 653∗ 旅游收入(亿元)0 513∗0 617∗0 2670 743∗0 645∗0 581∗ 注:∗表示在0 05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 01水平上显著相关

3.2.1 生活水平

休闲农业与地区GDP显著正相关,且江宁区P<0.01,其他5区P<0.05,其中江宁区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为18.4%,而栖霞区仅为0.2%,说明经济水平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基础。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南京市休闲农业分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关性偏低,可能是因为随着交通的发展,旅游消费时空关系变化多样,出现旅游业产能过剩与供给短板并存的现象,表现为消费者要么储币待购,要么通过境外购买来满足,如旅游消费中购物比例在国内占2成左右而出境却占到5成左右,产生需求外溢。同时也说明南京市休闲农业仍需进一步发展,提高吸引力,同时提升消费层次,吸引游客参观消费。

3.2.2 农业水平

通过相关性结果发现,休闲农业空间分布与农业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除栖霞区),其中江宁区和高淳区P<0.05,表明农业水平的高低对休闲农业的分布影响很大。农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的有六合区、江宁区、高淳区,其中江宁区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六合区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高淳区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栖霞区主要以医药电子、机械制造、港口运输、建材工业为主, 2015年农业产值12.64亿元,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休闲农业分布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相关,说明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2.3 产业结构

休闲农业空间分布与三大产业结构正相关,说明休闲农业是融合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业。其中与第一产业的相关系数最大,主要是因为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托于农业,如农业观光、体验农业活动等; 其次是第三产业,休闲农业涉及第三产业中餐饮、住宿、娱乐等; 此外第二产业中建筑、工业、加工业等,休闲农业的发展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休闲农业仍未作为独立的产业推动产业融合,说明休闲农业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3.2.4 旅游发展

南京市旅游收入和人数除了栖霞区外,与休闲农业发展均呈正显著相关(P<0.05),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制度的实施,城镇和农村旅游消费水平逐年增加,使得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良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该文选取南京市6个区150个休闲农业景区进行分析,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壮大,南京市6个区的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其空间分布呈凝聚型。休闲农业分布与地区GDP、农业产值、旅游发展水平显著相关,与产业结构相关,但不显著,反映目前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但该文研究的休闲农业景区数量有限,且研究内容较少,介于南京市休闲农业景区数量繁多和不均衡性,需收集更多、更全面休闲农业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方法也需多元化,以期为南京市甚至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2 南京市休闲农业优化发展的建议

4.2.1 基于休闲农业资源,差异化发展

休闲农业的核心是农业资源,资源的丰度、品级决定了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同时其特性决定着产品的类型和特色,直接影响着供给质量。纵观整个南京市,休闲农业在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栖霞区、浦口区及高淳区都有一定的分布,整体上热衷高档次的休闲度假项目,缺少中小型、经济型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建设,而休闲农业开发的过程,是对农村自然、历史文化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也是保护与开发不断博弈的过程。尽管南京市不同区域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都是凝聚型,但在开发休闲农业过程中,要基于农业资源,从布局、经营、管理等方面全面协调休闲产品,优先规划农业资源丰富的江宁区、六合区、高淳区,通过集聚效应和产业联动作用带动栖霞区休闲农业发展。

4.2.2 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服务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与休闲农业分布相关性高于第二产业,而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休闲农业相关,但不显著。因此,从休闲农业供给角度看,住宿、餐饮的供给明显高于购物、娱乐的供给,如江宁区汤山翠谷、丹阳古街、横溪街道的西瓜节等,长期以来偏重景点、住宿和餐饮环节,忽视了购物、娱乐和康体环节的供给,鉴于此,为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体验化需求,南京市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对现有休闲农业进行深层次开发,打造复合型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游客体验项目; 政府带头举办具有农业特色的农产品展销会,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知名度,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娱乐作为休闲农业的延伸服务,本质上与休闲旅游没有明显的分界,但在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适当加入当地特色娱乐活动能使游客更快地融入其中,更全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4.2.3 完善休闲农业相关政策,耦合供给侧改革共同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首先应改变发展思路,明确地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改革模式,各个休闲农业景点成立景区管委会,组建统一的景区管理机构,实现政企分开,如政府在管理、保护景区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将景区经营权给企业。其次,政府机构的职能除了对景区的开发建设方面进行监管之外,也要统一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利益,为企业的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南京市休闲农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良好,但要长远发展,需及时响应国家政策,休闲农业的壮大发展不可避免地受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制约,而休闲农业与供给侧的耦合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部门联动,综合利用政府、市场等手段,通过供给侧改革,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同时激发创新因素,发挥休闲农业的弹性调节作用,落实以人为本的休闲农业供给侧改革。同时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休闲农业与文明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休闲农业供给的效能。

[1] 刘红瑞, 安岩,霍学喜.休闲农业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2): 83~89

[2] 唐凯江, 杨启智,李玫玫.“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演化研究.农村经济, 2015,(11): 28~34

[3] 冯建国, 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1): 23~30

[4] 李娟, 王健,任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北方园艺, 2014,(9): 214~218

[5] 刘军, 盛姣.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4): 136~140

[6] 陈俊红, 王尚德,肖宇波.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4): 231~234

[7] 王树进, 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9): 38~45

[8] 池敏青, 曾玉荣.休闲农业资源及经营关键因素探讨——基于台湾头城休闲农场和福建上金贝休闲农业的对比分析.台湾农业探索, 2010,(5): 26~31

[9] 赵丽宁, 欧维新,逄谦.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3(1): 6~10

[10]魏鸿雁, 陶卓民,潘坤友,等.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升级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2): 191~194

[11]陆明华, 方法林,丁洁.基于乡土景观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以南京溧水区为例.现代园艺, 2014,(5): 62~64

[12]王晓蓉, 王树进.基于SEM的休闲农业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地区调查为例.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413~419

[13]王璐璐, 周彬.我国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现代化农业, 2014,(11): 37~40

猜你喜欢

南京市景点景区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南京市长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